关于印加鲜为人知的一些小知识(阿根廷,智利,巴西,玻利维亚地理相关)

印加人在今天阿根廷的历史
根据阿根廷本土的历史资料,1479年至1535年间,印加帝国征服了现在的卡塔马卡省、图库曼省、萨尔塔省、胡胡伊省、拉里奥哈省、圣胡安省的西部地区以及门多萨的最西北端,将它们纳入了帝国的科亚苏尤。 一些研究表明印加人对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的部分地区(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市所在的河间地区)有影响,但该地区是否并入帝国尚未得到证实。 传统上,这次征服归功于印加皇帝图帕克·尤潘基,他也是印加帝国征服土地最多的君主。当时居住在该地区的奥马瓜卡人、迪亚奎塔人(包括卡尔查奎人)、瓦尔佩斯人和其他人试图抵抗,但印加人成功地征服了他们,将奇恰部落的米特马民或和其他征服地区被驱逐的定居者转移到他们的领土上。(这一部分米特马民)曾居住在现在玻利维亚领土的西南部。

印加人在高山上修建了道路(印加大道)、农业和纺织生产中心、定居点(库尔卡仓库和坦博驿站)、普卡拉堡垒和众多圣所,在那里他们有过儿童祭祀的考古发现,特别是年轻
幼女孩和男孩。 比如著名的木乃伊伊鲁亚伊亚科(Llullaillaco)的木乃伊。
阿根廷最重要的印加建筑遗址包括萨尔塔的Potrero de Payogasta、拉里奥哈的Tambería del Inca、卡塔马卡的阿孔基哈和辛卡龙德列斯的普卡拉堡垒、胡胡伊省的蒂尔卡拉的普卡拉城堡和图库曼和奎尔梅斯遗址。,其中大部分是印加时代之前的城市随后被印加人征服扩建改造,并在其帝国内组织成城市网络,并在城市周边建立了军事控制哨所。
目前阿根廷境内的考古发现印加省有五个:

瓦玛瓦卡,可能的起点位于蒂尔卡拉,向北到达塔利纳,目前位于玻利维亚南部。居住着奇恰米特马民众。
奇科阿纳 (Chicoana) 或西库阿尼 (Sikuani),居住着普拉尔人,横跨阿塔卡马的普纳地面和卡尔查奎山谷北部,一直延伸到塞克阳塔斯附近,并可能从胡胡伊的萨利纳斯延伸到萨尔塔的拉帕亚 以南,那里是其首府老奇科阿纳。
Quire-Quire或Kiri-Kiri,(奇里/奎里)包括从 Pompona(今天的 La Angostura)开始的卡尔查奎山谷山谷的其余部分、整个Santa María山谷以及 Andalgalá、Hualfin和Abaucán山谷。 居住着卡尔查奎人和约卡维尔人以及大量米蒂马民众,它在辛卡和托隆博有两个主要位置。
图库曼或图克穆阿 (克丘亚语 Tucmua),包括东部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以南地区。

最南端的省可能从拉里奥哈延伸到科尔东德普拉塔山脉,到达门多萨的图蓬加托山,可能是智利的一部分,名称为库约或库云(Cuyo o Kuyun)。
关于印加人的发源和玻利维亚
公元1100年左右,在玻利维亚境内。安第斯霸主蒂瓦纳库消失后,居住在该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发生了战斗:艾马拉人、科亚人人、卢帕卡人和帕卡赫人。 艾马拉人建立了一个艾马拉式的文化疆域,包括秘鲁的阿雷基帕和普诺、拉帕斯和奥鲁罗,这一疆域一直持续到1438年,印加皇帝帕查库蒂击败了最后一位科亚君主春奎·卡帕克,将玻利维亚高地并入印加帝国,成为印加帝国的一部分-即科亚苏尤,克丘亚语成为官方语言,但艾马拉语仍被广泛使用,不过许多曾今的艾马拉人群变成了使用双语的克丘亚人。 此外,印加帝国还在艾马拉旧地采用了蒂瓦纳库建筑风格和其他安第斯世界的传承知识。 后来,瓦伊纳·卡帕克下令在东部边境修建堡垒,以阻止奇里瓜诺人和东森林瓜拉尼人的袭扰。

最著名的印加来源传说之一的印加帝国的创始人曼科·卡帕克和玛玛·奥克洛就出生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之间太阳岛的的喀喀湖中。其实关于印加人的来源现代考古和研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最早的印加人(统治家族和早期属民)也是原始艾马拉人,也有说是普奎纳人*,所以印加人其实就是艾马拉/普奎纳人,他们的确来自的的喀喀湖,但那时候艾马拉人没有这个艾马拉人的概念,他们只是和周边不同的部族一样说着艾马拉语,艾马拉人即便到了印加时代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反倒是今天因为都说艾马拉语变成了一个原住民民族身份(这一点其实和很多民族也一样)。最早的印加人/普奎纳因为各种原因迁徙到了(他们当时算游牧民/游猎民)库斯科,然后库斯科地区周边的克丘亚人因为人数和文化上的原因使得印加人开始使用克丘亚语,才逐渐用克丘亚语变成印加帝国的官方语言。这是印加起源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印加人本就是库斯科附近山谷的原住民,他们可能是瓦里文明的继承者也可能和瓦里文明的继承者混合变成了库斯科最早的居民,而关于他们是迁徙过去的说法是他们比当时其他的定居者相对来的晚一些,毕竟从附近山谷过去也是迁徙,就像从的的喀喀湖出来一样。总之在当时有很多的库斯科部族可以和印加人区分开来,比如古克丘亚人和其他艾马拉部族。另外印加人可能也并不是单一来源的部族,无论是阿亚尔兄弟传说还是基因研究都表明,所有的安第斯原住民都是一个原住民内部混血的族群,而印加贵族出身的人也是如此。根据原住民历史学家瓜曼阿亚拉的编年史里记载的,印加人和其他安第斯人原来并不吃古柯叶,这有可能因为他们有一部分人来自亚马逊雨林地区,从东部的雨林带来了这些。在历史上,安第斯原住民和亚马逊原住民也是有相当多的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所以印加人到了印加时代更像是个政治身份,而不是单一来源的一个民族,最早的印加人的成分也很复杂,不是如同神话那样的单纯。另外考古上,库斯科地区最早的基尔克文化展现出来和早期印加文化的相似性和融合过渡性,并且影响了印加早期的许多文化特征(尤其是陶器)。
印加人和巴西的联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印加人在巴西的历史,因为一般的印加地图和叙述都很少提到印加人和现代巴西版图的联系。其实根据现代安第斯研究员的发现,印加人可能有两条道路通往巴西的雨林地区,一条石在厄瓜多尔基多东北部链接贵阿那边界的地区建造过印加道路(个人觉得这条太远有点离谱),当时厄瓜多尔的雨林地区还有没有征服的部族,瓦伊纳卡帕克在那里吃了瘪,很有可能这段路是安第斯和亚马逊先民留下的或者是军用去攻打雨林部族的一条道。而另外一个是库斯科通往巴西东部沿海(可能是圣保罗)的道路,这条的可能性较大一点,因为在巴西西部地区有内陆石头城的传说,并且圣保罗考古研究所副所长Aurelio Abreu在上世纪的巴西西部山区发现挖掘过这些石头遗址。之前在历史上巴西探险家和奥地利探险家也有报告记录称发现了石头城并和印加人的建筑风格非常相似。在秘鲁历史上,也有过记载有一部分追随曼科卡帕克二世的比尔卡班巴印加政权的民众和贵族并没有投降西班牙人而是进入了更深的热带雨林地区,那里的民众在当时是效忠印加帝国的,部分印加遗民在雨林地区建造了传说的印加城市。这一条路有可能是真的,并且从曼科抗争的年代看到亚马逊部族的支持来看,印加人很可能在雨林地区的势力非常稳固,所以不少安第斯人跑去亚马逊地区混合生活繁衍建造印加风格的城市和道路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印加人在智利的统治
印加人在图帕克尤潘基的时代征服了马乌莱河以北的所有智利领土,甚至

有到达马普切后来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大本营比奥比奥河以北沿岸驻军的记录。当时马乌莱河以北的所有马普切首领在瓦伊纳卡帕克时代仍都效忠印加帝国并且派质子前往库斯科学习。当时整个智利地区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两省),并且有两个总督,一个是来自库斯科的奎拉坎塔管理圣地亚哥地区,还有一个被称为阿尼恩的总督管理科奎博山谷一带。当时附近的其它原住民部族迪亚奎塔人没怎么抵抗印加人,很快就选择效忠了印加帝国,而且智利山谷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劳动力和大量的可用采矿资源比如铜,金和银。而效忠印加帝国的马普切酋长们则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比如阿空卡瓜谷也被分为两部,米奇马龙科统治上部,坦哈隆科管下部,在科皮亚波,阿尔德奎恩和瓜内里卡分管上下部。一般来说,和后来的印加帝国的上下库斯科不一样的是,在印加帝国管辖的新征服领土里,一般上部的地区居住的是被征服同化的部族,而下部则居住着征服统治总督和核心管理群体。

在哥伦比亚的印加人

印加人的统治深入到了今天哥伦比亚的南部领土上,印加人当时统治了当时哥伦比亚南部山区安第斯原住民居住的大牧场区域,并在今天的科尔多瓦市的两条大道上建造了库拉卡堡垒,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对比继续深入北方,印加人在15世纪末的行动更像是进入东部的雨林地区去征服还没有投诚的卡穆萨人领土还有帕斯托地区,虽然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之前他们都没有成功,而后来的雨林原住民部族也多次击溃击败来到雨林的西班牙殖民者维持了自己的独立。



Kupriienko, Serhii (2013).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of the Inca Empire Tawantinsuyu. Kyiv: Taras Shevchenko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yiv,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of Ukraine. Terence D'Altroy, The Incas, pp. 2–3.
Rostworowski Tovar, María (octubre del 2010). «1. La historia de los incas». Incas. Biblioteca Imprescindibles Peruanos. Perú: Empresa Editora El Comercio S. A. - Producciones Cantabria S.A.C. pp. 17-25. ISBN 978-612-4069-47-5.
Rostworowski Tovar, María (octubre del 2010). «2. La ocupación del Cusco». Incas. Biblioteca Imprescindibles Peruanos. Perú: Empresa Editora El Comercio S. A. - Producciones Cantabria S.A.C. pp. 26-35. ISBN 978-612-4069-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