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主任:当焦虑成为“常态”,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

马凤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门诊主任,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曾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年来潜心研究,博采众芳,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疑难精神疾病,疗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迄今为止,通过科学检查规范治疗已使众多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长期服药、复杂疑难性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焦虑是身心在压力、危险或不熟悉的情况的正常反应,比如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我们会感到不安、焦虑或恐惧。
适当的焦虑可能会激发我们的动力以让我们获得自己想要或更好的结果,其本身并不是致病的原因;但当焦虑失控发展成焦虑症时,为了摆脱焦虑而做的错误挣扎和其伴随而来的更多压力是导致身体或心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元凶。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适当的焦虑不是问题。但当焦虑比预期的程度要强,持续时间更长,或者感觉失控时,那么你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焦虑症。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表现有:
精神性焦虑:患者主观体验到的紧张、焦虑、恐惧。
。过分担心:为将来的或不确定的事件过度担心、害怕。
。警觉性增高: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惊吓。
。注意力难以集中,患者可能会因此而抱怨记忆力下降。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上床后忧虑重重辗转反侧,多梦,睡中易惊醒。

躯体性焦虑: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焦虑如运动性不安、肌肉紧张,并且有涉及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常见症状有:
。运动性不安: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来回走动,无目的的小动作增多。
。肌肉紧张:紧张性头痛,肩腰背疼痛、僵硬感,肢体震颤。
。呼吸系统:感觉胸闷气短,胸部有压迫感,呼吸急促。
。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早泄,勃起功能障碍,月经紊乱。
。心血管系统:感觉心慌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
。消化系统:口干舌燥,吞咽时有梗阻感,恶心,胃部不适,腹痛,腹泻或便秘。
。神经系统:皮肤潮红,出汗,手脚麻木或皮肤有刺痛感,头晕头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都可能出现上述症状,但广泛性焦虑更像是一种“慢性”的焦虑症,而惊恐障碍更像是“急性”焦虑症。
惊恐障碍患者体验到的焦虑症状更加强烈,且突然发作的、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持续时间短暂,一般持续 5~20分钟。间歇期对再次发作有极度的恐惧和焦虑,并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逐渐发展为广场恐怖症。
当焦虑成为“常态”,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
焦虑就像感冒,是身体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和保护我们的机制,我们刚感冒时,有可能吃一点药,可能会喝点热水,也有可能撑一撑就过去的心态。
但当感冒发展得更严重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医院看病。同理,当日常焦虑演变为焦虑症或引发为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发现,寻求专业的引导和治疗。
温馨提醒
如果经常心里不踏实、紧张、烦躁,常常担心未发生的事情,或者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担忧,自己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
若感觉自己有易激惹、易怒、经常抱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浅、睡觉容易惊醒、多梦、梦魇的情况,应及时就诊。
经常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常感觉疲劳、坐立难安,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