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是怎么治“痰”的?合六淫邪气为患。六淫之邪可单独犯人,亦可相兼袭人,发为外
朱丹溪是怎么治“痰”的?合六淫邪气为患。六淫之邪可单独犯人,亦可相兼袭人,发为外感疾病,不论六淫之邪单患或兼袭人体,都可引动痰饮而相挟为患,促使证情复杂化。例如: 1. 因暑。 可因暑邪鼓动痰饮,闭阻心窍,卒然昏厥,发为暑风,如“暑风者……因暑气入,而鼓激痰饮,塞凝心之窍道,则手足不知动蹑而卒倒也”。 2. 因火(热)。 火性炎上,有痰为火邪所扰,上逆蒙蔽清窍,发为头眩等症,如头眩“属火,痰因火动”; 亦有痰因火而逆上者,发生干咳,如“干咳嗽者,难治,此系火邪之证,乃痰郁火邪之中”。 有痰与热结在肺,影响肺气宣布,郁热化火,灼伤阴络,致肌肤衄血发为疹。如论疹,“属热与痰在肺”。 3. 因风。 在外感病中,有热和痰郁相结,再挟风邪而发的。如“痰热者,多挟风,外证为多”。 在临床有因“风热痰”发为“眉棱痛”者。 4. 因寒。 有寒气和痰热互阻胃脘而致呕吐者,如论呕吐之因,“有寒气郁于胃口者,胃中有痰有热者……”。 5. 因湿。 无痰不作眩,在头眩证中,除有痰火所因外,又有“湿痰”为患,再如肥白妇人发生带下,是由于湿痰下注所致,如“肥人多是湿痰”。 因气血虚弱而生 气血虚弱,正气不足,给痰饮以可乘之隙,栖身之所,故痰证常伴随气血虚弱而生。 如气虚兼痰,血虚挟痰发为中风的,其治法有“气虚有痰,浓参汤合竹沥、姜汁”,“血虚者,四物汤补之,挟痰者,亦用姜汁、竹沥”。 另有“气虚、火动,治痰为主,兼补气药,并降火药”,还有“血虚有火兼痰”,可发“痉”证,“阳虚,痰与血病”,可发“痨瘵”等。 四、与食积死血胶结 痰常与其他的致病因素,如食积、死血等交结,组成更难消散的有形之物,积聚体内,发生疾病,如血块(积瘕)。 其成因为:“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此理晓然”。 另有痰饮食积、死血结聚,因寒郁肝经,成疝致痛者,如“湿热痰积,流下作痛,大概因寒郁而作也,即是痰饮、食积,并死血”。 此外,丹溪宗《内经》旨,所发“痰瘀同源”说,如“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亦可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