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0法硕-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19-12-16 21:34 作者:蔚蓝的⑤  | 我要投稿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新文化的兴起

        • 陈独秀:《青年杂志》        

          • 个人主编的刊物          → 同人刊物

        • 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

        • 主要阵地

          • 《新青年》

          • 北京大学

      •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 = 白话文

      •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

        • 德先生 = 民主

        • 赛先生 = 科学

      • 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 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 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

        •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 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 = 群众路线

      • 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李大钊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五四运动以前,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广泛传播

    •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 = 工人

        •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巴黎和会:一战

      • 运动由学生转向工人

    •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历史特点

        •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 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 李大钊、陈独秀

        •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 毛泽东、周恩来

      •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 中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

      •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党小组)

      •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 在工人中进行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 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21年7月23日

        •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 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 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 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的原因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 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 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 有了纲领和奋斗目标

        • 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 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 中共二大的内容

        •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 采取革命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 工人运动

        • 农民运动

    • 国共合作的形成于大革命的兴起

      • 国共合作形成的条件

        • “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 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 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

        •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 = 党内合作

        •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 反帝

          •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 大革命的兴起

      • 起点:五卅运动

      •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1923年7月开始

      • 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 对大革命的评价: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

    • 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 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大革命的意义

      •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 客观原因

          • 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 主观原因

          •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 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 大革命的失败的经验教训

        • 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 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ヾ(◍°∇°◍)ノ゙Fighting~


2020法硕-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