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刻钟哲学】如何让孩子聪明、不粗俗(为什么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欧迸发出如此庞...

2023-03-02 22:28 作者:我爱罗----  | 我要投稿

19世纪西欧出现原子化小家庭,出现了前现代宗族/家族不曾有过的父性权威 父亲一方面扮演一个理想的理想秩序,一方面又是现实的无能的 相比于前现代家族中大家长扮演理想父亲小家长扮演现实父亲,父性权威在此发生短路/冲突,形成一个否定性的父亲形象——对于爱欲本身纯然表示否定拒斥的那种形象(对满足说不) 这个时候才有符号性的暴力/权威能够进入平民家庭中——不是人扮演的,是那个符号系统的暴力(信仰一跃)

只有感知到这种符号性暴力,贯彻这种暴力,——“受不了了!”——这时主体性的维度才敞开了,和那个前现代的爱欲共同体拉开距离(瞎b乐的庸俗愚蠢唯我论主体,甘愿陷入被允许的反抗当中) 。追求的是把符号学定义的规矩坚持到底而不是赖皮的能力 接受那个被给出的“没有为什么,就是要听我的,就是这样”之后,才能弄清那一套规则如何运转,自己才有可能创造新的规则,才有否定性和主体性。(谢林批评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三段论:上帝是最完满的本质只能说明它如果存在,那么必然存在;不意味着它存在着)

所以父亲扮演的是一个克制的角色,而非一个歇斯底里的角色。暴力在它即将来临而没有来临的时刻最有效,因为一旦它降临/显现了,也就恰好表征了使用暴力者的无能(齐泽克讲过)

前现代的爱欲:来自父系律令 享乐永远是被压抑的回归 压抑是为了更爽 永无止境

也不能是一个清净的虚伪扮演 而是对于无意义过剩的对人造成伤害的快感的抗拒

是小朋友从subject of desire到subject of drive的转变,把握到willing 小孩学会安静 内听觉变成抽象思维 小朋友把握到主体性本身


【三刻钟哲学】如何让孩子聪明、不粗俗(为什么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欧迸发出如此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