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发兵勤王的意义
李傕、郭汜专擅朝政,本是叛军的西凉马腾、韩遂发兵勤王,却被击败。臭味相投的李傕、郭汜,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内讧频繁。先有李傕夺权杀了樊稠,后有李傕、郭汜互相猜疑反目,在长安交兵。继洛阳大火后,长安也遭遇了破坏性火灾。李傕、郭汜拿皇帝当赌注,一个劫皇帝,一个劫公卿,汉朝君臣除了痛哭,别无他法,战功赫赫的朱儁郁郁而终。但李傕部下杨奉的背叛和张济的劝和为汉献帝赢得了喘息机会,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赶往故都洛阳。但被利益重新绑定在一起的李傕、郭汜追杀而来,杀董卓有功的尚书令士孙瑞死于这场动乱。汉献帝在杨奉、董承、李乐、韩暹、胡才等一众贼臣的保护下东逃。这些奋力保护皇帝的贼臣也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借此立功,以便日后掌握大权。皇帝在这些人手里,同样是赌注。从大势上看,论才能和力量,有条件发兵勤王的只有袁绍和曹操。
袁绍帐下谋士沮授曾劝袁绍杀贼迎天子,却遭袁绍拒绝。袁绍本来就没有拥护皇帝的自觉性,甚至曾企图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只是没得到支持而已。此时刘虞已被公孙瓒消灭,袁绍的立地计划彻底破产。但袁绍依然不愿意效忠汉献帝,只是在隔岸观火看笑话,这是他一贯的作风。臧洪就是因为袁绍不愿发兵营救张超才背叛袁绍的,也因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像袁绍这样的人,只会把发兵勤王的机会拱手让给曹操。
而曹操的发兵勤王,无异于给汉献帝刘协打了一针强心剂。刘协儿时就遭遇动乱,跟哥哥刘辩一起躲在北邙山凄凉过夜,如今又带着妻子凄惶逃难,末代皇帝的日子真的难过。老家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旧日宫殿荆棘丛生,尚书郎以下官员都要自己出城樵采,河内太守张杨提供的粮食不过杯水车薪。李傕、郭汜的威胁又不能消除。曹操不出手,汉朝君臣就只能坐以待毙。曹操听从荀彧建议,发兵勤王,消除了李傕、郭汜的隐患;又听从董昭的建议,把汉献帝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昌,顺便从杨奉手里挖走了徐晃,成为了一位权臣。就当时情况来看,这是曹操和汉献帝共同选择的结果,至少在当时,他们都是需要依靠对方来维护自身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