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每个阶段想考多少分?考上好大学很容易!
距离2022年高考仅剩100多天,家长和学生都开始思考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考上理想大学,都开始想着怎样合理预测自己孩子将来能考上什么类型的大学。
高中每个阶段的评分标准、学习方法都不一样,高一、高二的成绩并不能决定高考的命运。高中三年,每个阶段究竟考多少分才合适才能上好大学?大家看看播优私塾王老师这篇文章说的有没有道理!
高一:
高一学生学习的科目是九门!
语数外主要三门满分150分,其他6门满分各100,所以高一的满分是1050分。
那么按60%为及格分去算,语数外每门要考90分,其余6门要考60分,才算及格!
270+360=630,也就是说,高一总分最少要考到630分,才算刚刚的及格!
总分在700分勉强中等,800分以上才属于中上水平。
如果语数外能保持在120分以上,其余6科在80分以上,总分能在850分以上,才算进入前列!
当然这里面去除了偏科等各种因素,能持续保持在840分以上的,才有和重点大学的苗子一较高下的实力!
高二:
尽管已经分科了,但是还是分科单独考。
一科考一张卷子的分值占比,自然和三科考一张卷子的分值占比不一样!所以高二,你要是考出500分也别骄傲!
400分以下属于知识点没有怎么掌握的学生,成绩等级偏下!
450分,有点入门了,但是太低了,属于中下水平!
500分,别以为500分很高了,那是没有大综合,500分中上水平!
580分以上,进入班级前列,高三你会省很多力气!
600分以上,潜力巨大,继续保持,重点大学应该是你的目标!
以上说的只是一个分值评判标准,不代表你以前考的差,就会一直差下去。高三好好学习,逆袭的学生非常多!
高三经过三轮复习,学生的成绩会出现明显变化,高一高二的优等生可能降成中等生,高一高二的差等生也可能因为复习好了挤进中等生的行列。
高三的一切成绩都指向最终的高考,高考你想考哪个层次的大学,高三你就应该考够得上那个层次的分数。
如果你想考河南本地区的本科院校,你可以参考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表。
仅做部分展示,如有需要请联系资深辅导姚老师。
如果你想考省外的985、211等双一流院校,你的高考成绩不能低于600分,综合位次也不能低于30000名,这仅仅是个大概,如果有需要数据的同学可以直接私聊或者评论区留言,姚老师看到后也会第一时间给你回答。
如果你想考个省外的本科一批次或者二批次院校,请看下面的数据列表。
所以你现在知道,这三年考试考多少分算是合格了吗?
当然也会有变数,但最重要的还是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安安心心学习,把目前的成绩提上来了,再坚持下去,胜利不就属于你了吗?
高一阶段:化茧成蝶
首先,要适应高中的学习强度
其次,要习惯考试
最后,要主动改变初中的「学习习惯」
“不预习、不复习、不总结”,你以为自己是神吗?
1.预习
2.课后作业
3.别怕问问题
4.学会规划时间
高二阶段:挑战自我
高二生面临的三重“困境”
第一,状态时好时坏,大量精力用在和自制力的搏斗上,身心疲惫。
第二,弱科突破难见成效,学习失去应有的方向,为高考备考埋下隐患。
第三,学法粗放且任性,难以为高三备考储备能力素养,学习处于低水平重复。
高二怎么学才有效?错过高二就错过了大学!
1.效率为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2.全面培养学习能力,目标指向高考。
3.钻研难题的能力,舍得花时间去培养。
4.弱科突破,高二必须要完成。
高三阶段:抓纲务本
常收到高三党这样的留言:我做了很多题,却没有换来与之相对应的成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常看到某某学生高考前三个月甚至二十天涨分一百多的奇迹,这事真有吗?
考前大幅增分的学生有,但实属罕见,不具有典型性。不要说考前三个月,就是考前半年,要实现增分一百分以上都是十分困难的事。
真应了那句话,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很简单的道理,高考几乎是对学生十二年学习经历的考查,就说是高中三年,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浑浑噩噩,不学无术,而在考前突发神力,一马当先,你让那些一直以来都勤勤恳恳的学生如何是好呢?
不幻想,不搞花拳绣腿,踏踏实实往前走才是高三生应有的备考节奏
高三才是你大量做题冲刺的一年
高三,只要你能够豁出去,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一切皆有可能。
提出几点高三的建议吧,一点小小心得
1.保持良好的心态,考试不焦躁,考好不骄傲,考差不气馁,毕竟离最后一次还早,即使是最后一次,变数也大了去了,没必要慌张。因为心态丢掉20分不值得。
2.一定要跟住老师,跟着老师走,自己蛮干干不成。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听,即使自己可能觉得会了,但其实你不会。
3.时刻刷题!任何学科的成功都是刷题的功劳,不可能有不需要刷题的学科。
4.抓紧一切时间。答主按规定每天休息时间是7个小时,其他都被安排学习( p′︵‵。),所以要抓紧时间!
5.除了学习真的别想别的了,什么儿女情长快意江湖那都是大学生该干的事,想出成绩就要少作妖。
6.踏实,是最好的品质。
考650分的小技巧
语文学习
1.着眼点应该是“套路”的熟悉,语文作为一门灵活的发挥余地大的科目,其答题是有套路可寻的。就比如“《xxx》是一首怀古伤今诗歌,借古城前世的繁华讽刺当世的荒凉,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思念故土,报效祖国,,,的心境”,语文的各种题型小到选择大到作文都有套路,建议答主总结一番。
2.细碎知识的积累:一些成语,文常,名家事迹等等知识点,积累的越多,在选择等题上花费的时间就越少,另外还可以当做作文素材来使用。
3.题型要多见:多刷题!高三没别的就是刷题,见得多一道,你就多会一道,就少错一道!就比如“xxxxxx表达了作者xxxxx的情感”“作者借xxxx之手,抒发了xxxxx”,见得多了了解的多了,自然成绩就有了
数学学习
1.刷题:高中数学其实是非常简单的科目,真正的基础题型并不是太多,更多是这些基础的发散和连贯。但是题主也不要慌张,我们首先要掌握各类题型的解决方法,那么最好的方法除了听老师讲解之外,就是刷题了。我当时在上学的时候,每个月大概可以刷20套数学卷子,就是在不断的扩充题型储备以及熟练度(速度)。
2.错题整理:说句比较夸张的,最后的扣分基本不是错题而是不会的题。其实意思就是把错误率控制到最低,让自己做出来就是对的,因为时间真的太紧了来不及检查。错题集要及时整理,整理没见过的,多次错的等一些典型题;另外就是一定要重新翻看!!!不能白整理就浪费了。
3.注意时间分配:小题小做,大题尽量简便,给后面的圆锥曲线和导数等大难题充足时间来计算。这个时间安排题主可以自己安排,但一定要合理!我当时是35min给选填(除12,16题)+25min前三道大题+10min选修+15min圆锥曲线+15min导数+10min12题+10min16题。合理的时间分配对成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语学习
1.背诵,背诵,背诵!!!:英语是一门背诵学科,这就要求题主每天要拿出时间来背英语,包括单词,短语,文章.etc.只有都背过了才是硬实力。3500词库(建议维克多英语),作文常用佳句等等都要背诵
2.注意刷题:对于英语来说,刷题同样重要,目的一是为了了解题的形式和规律,二是维持手感,手感对于英语或者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致命的要素!此外英语大题也有套路,比如阅读理解运用找词法,找到关键词所在句子,再进行答案寻找;完形填空abcd各五个等等。题主要不对积累经验才能提高成绩。
3.注重听力:听力必须满分,没有商量。平常多听多练,可以用笔跟着听力写,读一句写一句,如果有遗落就重新听,直到一篇文章写完,坚持下去会有结果的。
理综学习:可以参考数学学习,基本一致。但是!!刷题永远都是王道。
1.时间分配,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一直训练下去。我的分配是40min选择题+45min物理(10实验,25双大题,10选修)+35化学(30三大题,5选修)+30生物(8实验设计+4+4+10+4选修)。难题不要吝啬时间,但也一定不能浪费时间。
2.错题整理,和数学一样,套路题永远是最常见的题型。那么错题集的整理就是整理套路的过程。物理的电磁场偏转,能量转换等等都需要记忆。另外化学和生物的零散知识点也需要课下整理记忆。当然,必须回看!
另外说说理综里面的小科吧。
我的物理和化学都是刷题,整理错题,刷题一时爽,一直刷题一直爽。重要的是跟紧老师,上课的时候就算你觉得会了也还要听听,会有新思路提供给你的。
主要说生物:我的生物一开始60左右(满分90)(当时高二的时候上生物看斗破苍穹。。一个月没怎么学就落下了嘤嘤嘤),后来就在78左右了,偶尔考考80+。先是一轮复习跟进老师节奏进行地毯式复习。到了一轮结束我就到了60+了。主要是后面的提分过程:对于前三道题,比较有挑战的是实验设计,这个可以在考试时分配更多时间,平时复习就是背诵套路,比如说光合作用实验,Na2co3的作用以及什么时候放什么物质;病毒在细胞内的过程......实验设计容易出现新式题型需要平时的积累与拓展。接下来的两道以及选修就是比较简单的要不看图说话要不默写背诵题了,抓紧时间写,我基本是看到题不用思考就写完了,主要还是考验对书本的掌握程度。
主要想说遗传题。。。。我的遗传题从固定0分到最后能偶尔满分,我是真的受了老师不少白眼,不过还好遇上了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好老师hhh。我一开始只知道豌豆AaBb自交的9331其他一概不知,后来提升的关机是刷题然后总结各类型题的求解思路。比如说AaBbCcDdxxxx的自交这种简单题型,最后套个公式一下出解。当时我光遗传类题型总结了10+种,写了快一个本。遗传题一定要给够时间(10min)做对自己会的,有把握的必须拿下,没把握的别人也不行。
然后就是错题总结。。。大家从回答应该可以看出来我对错题是下了心的。我的生物错题写成知识点到毕业时一共写了1000+,用了这一年时间。这会帮你在做很多题的时候有把握,不会反复检查浪费时间。懂得自然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