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遴选面试,别让“套路”成了“死路”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眨眼间,半年时间过去,中央遴选和省遴选都陆续开始,各位考生过五关斩六将来到面试的关口。
临门一脚怎么办?很多机构告诉你,万能套路带你飞。
不少机构在套路上的钻研可以说已经细化到了每一个环节,比如进门要敲门,站姿要笔直如松。这些一些姿态仪容,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心最好。但是毕竟我们面试的是公务员,面试的遴选,不是服务员,保安,在面试的时候,曾经有的考生,看到门开了,没办法敲门,愣是把门在关一次,敲门进场,尴尬症都犯了。
在答案上,也有很多的套路,比如综合分析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很多的套路话术,要么乱说无用的废话,要么就是避重就轻,不考虑题目的环境、身份,好像是置身事外,没有让人感觉是在“解决问题”,更像是为了答题而答题。换言之,如果你作为一个考官面对这种情况,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要说什么,那么你是给他低分呢?还是给他低分呢?

因此不能打无准备之战,要有套路,但是也不能当现代赵括,还是要随机应变,实事求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要在万能句式上“旧瓶装新酒”。很多遴选考生都希望能背一些万能模板,这样遇见题目可以轻而易举答出内容,万能套路也不是不不可以,但是也要有新意。比如很多人在写领导讲话稿的时候,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强监督。比如从解放思想来说,把解放思想换成,“解放思想是做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力道是就更足、套路上也没那么明显。
2、要在答题上紧扣题眼。这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场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围绕题眼答题,废话不要多说,不要过多的解释说明,说清楚自己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即可。
3、要在站位上“独上高楼”。遴选考试,要由小见大。我认为任何一道面试题目都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小的缩影,所以,这种问题都可以上升到我们国家的理论层面,单纯的就题答题,我认为只能拿个平均分,只有透过问题看到本质,才能脱颖而出,比如,有这样一道题,你所在乡镇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很多空巢老人,一个企业做慈善,捐赠了一批老人用的紧急呼叫器,但在发放的过程中,你发现远远不够,此时,你怎么办?这个题答完一般的解决办法后,类似先给最需要的老人发放下去、申请民政等相关政府部门捐赠、在全镇表彰该企业的做法,呼吁更多企业捐赠等步骤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拔高,一方面是可以发展本地经济,大力招商引资,让年轻人都回家乡打工,赚钱的同时也可以照顾老人,另一方面,可以从宣传互帮互助入手,增加邻居间的互相走动,贴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远远比多买几个紧急呼叫器更治本。如果你站在自己角度,你的眼中只能看到自己身边的一小圈利益,如果你站在全国人民角度,你的视野和境界可想而知。当然不仅要看,还要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样的话,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面试题,你就会在一般考生都会答得内容上进行拔高,这样就能防止千篇一律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