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会说话,一生都要学 ——《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读后感

2022-05-22 18:01 作者:瀚海浥轻尘  | 我要投稿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被很多人误会为言语并不重要,行胜于言。其实不然。有人说沉默是金,又说如果两人相处不说话都觉得很舒服,那是最好的境界了。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和人沟通是家常便饭。如果不会说话,常常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困扰,让本来可以沟通就能解决的事情变得复杂难办。

        作者在这上面也吃过亏,让事情更糟糕。但她善于反思、向他人学习,勤于观察,举一反三。检查一下自己的口头禅,看看自己需要改变不?

      让我们来学习这种回避压力、增进感情、描绘美好蓝图的说话方式吧。

       一是换词大法。当面称呼伴侣时,不会直接说“你”,而是说“老公(老婆)你”,显得很亲密;当讲话后对方摆出一脸困惑时,不说“你听懂了吗”,而是说“我说清了吗”,一点也不让对方感到尴尬;对方因朋友亏了钱,不说“都怪你朋友”,而是说“我俩看走眼了”,一种共进共退的情谊蕴含其中;把“买房”说成是“拥有共同的家”,把“供养孩子”说成是“陪孩子成长”。

       把“我早就说过了”“跟你说了好多次”“让你不听我的”替换成看你吃亏我都心疼了”“下次真得注意了”。

       把“这个你就不懂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没看到我正忙着”替换成“这事其实有点复杂”“我可能没说清楚”“等我忙完这会儿好吗”。

       把“我这也是为你好”“你听我的准没错”替换成“我以前怎么做,效果很不错”“有人说怎么做很好,你要不要试试”。

       出现状况时,把“又怎么了”换成“怎么了怎么了”。把“我能怎么办”改成“我来想办法”。

和朋友聊天,把“为什么”改成“怎么了呢”。接话时,有意识地多问“怎么了呢”“然后呢”。

       使用换词大法时候,多用积极主动的正面说法。

       能说“很好”,就别说“不差”;能说“一切都好吗”,就别说“现在是什么状况”;能说“我要”,就别说“我得”;能说“我可以接受”,就别说“我无所谓”;能说“最近工作很充实”,就别说“忙到分身乏术”。

       作者还说道:使用负面词汇,会刺激大脑情绪化的杏仁体,而使用正面词汇则可以启动大脑理性的前额叶皮层。可见,多用好词好句对身体也有好处。

        所以为了自己好,也需要多用正面词汇。

       二是设置预告机制。每当忍不住要发脾气之前,都会给予身边的人明确的预告。比如你因工作的事在家生气,发怒之前告诉家人要站在你这边,然后开始痛批公司的小人,就算家人再没眼力见儿,也知道要声援,五分钟后你自然就释然了。不要和家人说“你来评评理”,因为这时候你是情绪发泄,听不进道理。

        如果是伴侣惹你生气了,你先点明伴侣的哪个行为踩到了你的雷区,再直截了当地说:“我生气了,你得哄到我开心为止。”千万不要嘴上说自己没生气,但心里却过不去。没有人是你心里的蛔虫,猜来猜去是精力和时间的双重浪费,而且对方猜不到将会火上浇油。

        另外注意发脾气应该就事论事,有根据、有分寸,不是无理取闹、随时随地。物以稀为贵,同样适用于这里。作者用的一个比喻很好:发脾气,就像发行限量版的名牌包包,发行得越少越容易被惦记,天天都在发行的,只能是廉价的地摊货。家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但家也绝对不是让人放肆的地方。

       其实,好好沟通,有一个秘诀就是推己及人,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作者举例:我在沙发上靠着老公的手说“我会不会压着你的手”,比“你的手顶着我的背了”显得更加温柔体贴,替人着想。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所以我们需要真诚合宜地夸赞别人。

       有部电影叫《撒娇的女人最好命》,以前觉得撒娇是女孩子示弱以求对方爱怜,自己并不喜欢这种做作的方式。但撒娇其实是表示对某人的信赖,就像猫咪敞开圆滚滚的肚皮让你抚摸。所以我们可以含情脉脉地向亲近之人撒娇。

      没有人不会犯错,总不可能别人犯错时还表扬对方。批评也需要技巧,包裹糖衣的批评更让人愿意接受。

       谁能拒绝幽默呢?在哈哈一笑中化解尴尬、冰释前嫌,所以我们要恰逢其时的幽默。


会说话,一生都要学 ——《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