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考研-避坑指南一 | “题海战术”的正确用法,90%的同学都用错了!
题海战术是什么?
为达成某一任务(多指考试或检测),进行大量的、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做相关习题。比如说,为了学好卫生统计学,刷5~6本习题册,还去百度文库找题目做......为了理解流行病学,一直刷选择题……觉得题目刷得越多越有安全感,越可以考高分……
在一定程度上,“题海战术”的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强调经验和习惯思维,但是有些急于求成的人把它理解成了只要我多做练习就可以达到某种结果。
但这样的真的有很大程度的效果吗?

现状和危害
有的同学埋头于题海中,热衷于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放松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在看到一题目时,不是首先对试题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认真分析,而是急于去寻找它与贮存在自己头脑中的哪道题相似,找到相似的题后,便把该题的解法套上去。
这种把学习异化成解题训练的状况,对复习极其有害。
比如,本来你做了《流行病学》的某一章节的试题,可以去理解,但是却一直埋头去找类似的题目,不管三七二十一,选个有印象的就行,忽略了掌握那道题的基本概念,其实你花个十几二十分钟知道了某道题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就可以掌握成百上千的相类似习题。
比如在筛检章节,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灵敏度和患病率的关系,经常是类似的选项正过来反过去的考察你关于各变量变化规律的知识点,如果执着于刷题,而不是掌握基本理论,很可能稍一变型你就做错了,花费的时间和得到的效果反而不成正比。
考研是一场“聪明人”的竞赛,做题目贵“精”,不贵“多”,要学会举一反三,弄清楚每个做过的题目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对于考研来说,考到原题的概率其实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考到考过的知识点的概率是极大的!就好比考研英语不会考一模一样的阅读理解,但是真题单词的重复率很高,所以班班们平时会反复强调真题中单词积累的重要性。
做题的正确方法
重基础
要想拿到高分,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题海战术中,浪费很多时间。纵观多个学校的卫生综合真题,基本考察内容大部分以基础知识为主,不是特别难,也没有需要绕很多弯的题目。
有侧重
建议在考研后期,应重点挖掘近几年真题的内在价值,不能再扎到题海中,也不建议再做偏、难、怪题,给自己徒增心理压力。
重质量而非数量
大家可能习惯了买很多练习书,做完一本又做一本。其实,做完一本练习册后,认真再看一遍自己的错题和当时“蒙对”的题,把每一道尚未掌握的题都认真细致地弄懂,这个更重要,比做很多题更加有用。一般我们流行病和统计会推荐大家做2~3本习题册,各个院校具体的版本还是以和班班沟通的为准哦~
所谓的刷题,不是要我们埋头苦练,而是需要大家善于总结规律。要熟记题目类型,弄清楚出题模式,搞懂试卷的思路,猜透设题意图,知道哪些是常考的,哪些是不常考的,哪里有陷阱,哪里有误导等。
真正做到熟能生巧,也就是说我们拿到一道题的时候,能对题目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洞察,能够轻松攻克其中的重点难点、越过其中的陷阱。当你明白这些的时候,至于知识重点,那就不是事儿了。
做题→学会知识点→做对→有兴趣→继续做。刷题就是这样一个循坏的过程,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学习才会有无尽的动力。
希望大家能够有技巧的去刷题,让“题海战术”真正成为一种高效战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