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 | “干涸”不可少一点
◎杨昌俊

2019年7月14日的《西安晚报》第6版刊有《饲养室的水井》一文,其中写道:“直到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户,生产队饲养室拆除,这口井也为村里弃用,井水逐年减少,直至最后彻底干凅荒废。”引文中的“干凅”,显然是“干涸”之误写。
“涸”,读作hé,义为水干枯。后引申出竭尽、枯竭之义。干涸,即水量枯尽,多用于河道、池塘等,用“干涸”形容井水枯竭是合适的。
“凅”,读作gù,义为因寒而凝固、闭塞。《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收此字。把“涸”写成“凅”,应是形近致误。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10期《一针见血》栏目。《一针见血》栏目欢迎投稿,投稿可发送至邮箱:yaowenjiaozi2@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