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心理学】认知偏差、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诱饵效应
# 【杂记】【心理学】认知偏差、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诱饵效应
1.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心理过程,寻找集合起来的信息中的意义,与我们已有的其他知识相关联。
1. **认知偏差**
在思考、判断和决策过程中,我们受到主观经验、认知限制、社会文化、个人情感和身体状态的影响,
导致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出现系统性错误或偏见,这种错误的认知方式被称为认知偏差。
- **选择偏见(Confirmation Bias)**
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符合我们已有观念和偏好的选项,而忽视那些与之相悖的选项。
- **锚定偏见(Anchoring Bias)**
我们过于依赖第一次接触到的信息(即“锚”)来做决策。
- **可用性启发偏见(Availability Heuristic)**
我们倾向于依赖立即可用的信息来做决策,而不是所有相关的事实和信息。
- **代表性偏见(Representativeness Bias)**
我们倾向于通过将事物归类到现有的群体或类别中来理解和解释信息。
- **过度自信偏见(Overconfidence Bias)**
我们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或信息的准确性过于自信。
- **幸存者偏见(Survivorship Bias)**
我们倾向于关注成功的案例,而忽视失败的案例。
- **群体思维偏见(Groupthink)**
在群体决策中,我们可能会压制异议和批评,以维持群体的和谐和一致。
- **从众效应(Conformity)**
人们在群体压力下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便与群体中的其他人保持一致。
- **偏见盲点(Bias Blind Spot)**
我们倾向于看到他人的偏见,但却看不到自己的偏见。
- **情感偏见(Affective Bias)**
我们的情感状态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判断。
- **基本归因误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我们倾向于过分强调个人特质,而忽略外部情境因素来解释他人的行为。
- **哈洛效应(Halo Effect)**
我们倾向于基于一个积极特质来评价一个人的其他特质。
- **厌恶损失偏见(Loss Aversion)**
我们对损失的反感远大于对同等收益的喜欢。
- **近因偏见(Proximity Bias)**
我们倾向于更加重视和评价那些与我们地理位置或时间上更接近的事物。
- **回顾偏见(Hindsight Bias)**
事后知道结果后,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本来就能预测到这个结果。
- **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
我们倾向于归因成功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归因失败于外部因素。
-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我们的决策和观点可能会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
- **假设世界公正偏见(Just-World Bias)**
我们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因此人们会得到他们应得的报应。
- **优越性偏见(Superiority Bias)**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如驾驶技术、智力等)比其他人更优秀。
- **零风险偏见(Zero-Risk Bias)**
人们倾向于完全消除一个小风险,而不是减少一个更大的总体风险。
- **归因偏见(Attribution Bias)**
我们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解释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
- **乐观偏见(Optimism Bias)**
我们倾向于过度乐观地预测自己的未来。
- **偏好不一致(Preference Inconsistency)**
我们的选择可能会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 **稀缺性偏见(Scarcity Bias)**
我们倾向于认为稀有的物品或经验更有价值。
- **状态偏见(Status Quo Bias)**
我们倾向于保持现状,放任事物的发展,而不是改变。
- **时间折扣(Temporal Discounting)**
我们倾向于更重视即时的奖励,而低估将来的奖励。
- **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
人们错误地认为,如果某件事情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频率超过了正常水平,那么在未来,它发生的频率就会低于正常水平,或者反之。
- **忽视概率偏误(Neglect of Probability Bias)**
人们在做决策时倾向于忽略或低估概率信息,而依赖直觉,特别是当涉及到高风险或高回报的情况时。
- **基数谬误(Base Rate Fallacy)**
人们在决策时过于依赖具体情况的信息,而忽视了大多数情况下的基数或统计数据。
例如只根据一种情况就做出决定,而忽略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会发生的事情。
1.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
社会规范通常涉及到道德、公平和互惠等原则,而市场规范则更多地关注交换、利润和效率。
例如,如果你帮助一个朋友搬家,这就是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你可能期待朋友在你需要帮助时回报你。
然而,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搬家公司,你会期待得到金钱作为报酬,这就是遵循市场规范的行为。
在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之间进行切换可能会引发一些认知偏见,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 **交易框架偏见(Transactional Frame Bias)**
当我们将一种本应基于社会规范的互动(如友情、爱情)转化为市场规范(如交易),我们可能会改变我们对这种互动的看法和期望。
这可能会导致我们过度强调交易的公平性和效率,而忽视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 **情境盲点(Contextual Blindness)**
我们可能会忽视或误解某种行为在不同情境中的含义。例如,付钱在市场交易中是正常的,但在约会中可能会被视为不恰当或冒犯。
- **社会距离偏见(Social Distance Bias)**
当我们将社会互动转化为市场交易,我们可能会增加我们与他人的社会距离。这可能会导致我们忽视或疏远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角色混淆(Role Confusion)**
在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之间切换可能会导致角色混淆。
例如,假设你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提供付费的私人辅导。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在"教师"和"私人导师"这两种角色之间产生混淆。
这种角色混淆可能会导致你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产生困扰,甚至可能影响你的教学效果。
1. **诱饵效应**
我们的选择大多数时候都是进行对比之后的结果,当我们做对比时,我们很容易因为“诱饵”做出非理性的选择,这是一种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