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比丁元英更高明的智玄大师为何说弱者得救之道不存在?
《天道》中丁元英帮王庙村扶贫,他用一招杀富济贫想割富人血给穷人充血,又怕穷人没造血能力患上精神绝症。于是他拿20万去五台山向大师求弱者得救之道。
而大师却说:“弱者得救之道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渡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其实细品大师这段话,隐喻了3个道理。

【1】强弱怎么产生的?
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而竞争必然导致强弱,产生贫富,造成等级差。所以强和弱是异曲同工的促进社会发现展的功臣,有弱才有强,有强势必会导致弱势,而无弱,则无强。所以弱者和强者本就是相对存在的,并不绝对。那弱者得救之道,有还是没有。也是辩证存在的。
【2】弱势得救之道“有”在哪里?
无非就是由弱变强,大家为了掠夺资源去竞争,得到了资源就被认为是强,而得不到资源就被定义为弱。
这种二元对立下的认知本来就是狭隘的。而这种强和弱是建立在相互抵制和对抗中产生的。强是打压弱势后的强,是虚张,并非真强。而弱,也被强势压制后的虚弱,并非真弱。所以弱势就算得救了,也会活得患得患失,其实是自以为是。
【3】弱势得救之道的“没有”怎么理解?
因为强和弱是二元对立的认知导致的,那么消融了二元对立思想,进入合一的境界,就是没有对立面的美善。
正如用佛家的平常心去观众生相,所有二元对立创造的分别都是平等的,强弱,贫富本无差别,柔弱也是强大,匮乏也是富足,穷可以安贫乐道便不会有心苦,心不苦便无需救赎。富而不满,依旧是欲壑难填,受贪嗔痴苦。
所以弱者得救之道到底有没有,不取决于外境,而取决于你的内心,当你意识到你内在就是圆满的存在时,你何须外求呢?
而人们之所以还在求救,并不是因为弱,而是没意识到自身的本自具足,我们内在匮乏,才拼命向外抓去,又求而不得产生各种痛苦。所以大师说,佛渡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就是说,平常心才是痛苦的解药。
当有了平常心,你才能知足常乐,宠辱不惊,从容去看待人生境遇,坦然处理人生波澜。有了平常心,就能摆脱低维认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如何修炼 “平常心”呢?
其实读了《天道》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你就会发现平常心一点也不简单,它不是一句鸡汤,更像一种空性智慧。无为无不为,无满无不满,既能如如不动又能收放自如。
若能了悟空性智慧,也就悟到了宇宙万物运行规律,如此就可以活出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想拔高格局,升维认知的朋友,可以读一读豆豆三部曲,帮你颠覆认知,活出高配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