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节:对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请做好规划!
01 青年们要小心
今天是青年节,让我想来谈谈关于青年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来明确一下,青年时期,是指的哪个年龄段?
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里是这么说的:
许多国家都给青年划定了年龄界线。“青年”即一个人依法享有平等待遇的年龄开始,该年龄通常被称为“成年年龄”。在许多国家,成年年龄通常为18岁。一旦一个人超过该年龄界线,就被认定为成年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年龄分段,年轻人(young people)的年龄范围为10~24岁,青年(youth)为15~24岁,青少年(adolescence)为10~19岁。
联合国大会也将“青年”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含15岁和24岁)的那些人。
因此,我们也姑且认定青年时期是指15-24岁这段时间。
这在我们国家,就是从高中到大学毕业乃至研究生毕业的这段时间。
因此,可以说,我们所说的青年,主要是指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
而我现在是做生涯规划工作的,又主要是青少年生涯规划,正好也是面向这个年龄段的人。
我就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吧。
在我看来,青年时期,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需要做好规划的时期,否则就可能蹉跎岁月荒废人生,终将后悔莫及。
然而,这又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被错过的时期。
正如柳青先生在他的著作《创业史》中所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好些年轻人不自觉这一点,常常造成生命力的浪费,甚至碌碌终生,结果对社会事业毫无贡献。”
看看前两年媒体做过的这个调研,就可以看出来,多少人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这个阶段,没有把握好时间,没有做对选择,最终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也想到了我的青年时期。
如今让我遗憾的,也是当年的我缺乏规划,没有意识到需要为了未来努力,也不知道要面向未来做出怎样的选择。
在我的这篇文章中,我谈到了当年的这种遗憾:
谈规划:我很遗憾,当年没有人跟我谈未来
作为前车之鉴,痛定思痛,我希望现在做好青少年的生涯规划工作,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免浪费生命,后悔莫及。
参见:谈规划:我为什么要选择给中学生做生涯规划?
02 请做好规划
那么,对于青年人,如何规划,可以避免未来的后悔遗憾呢?
我在最近的直播中,也常有很多家长来咨询我关于如何给孩子选择专业和职业的问题。
我总是从规划的角度来回应他们,倡导他们“以终为始”地思考孩子的未来目标,再来决定眼前的选择,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
在昨晚的直播间里,也有位家长,提到孩子有三个选择:四大的管理咨询、华为的大客户销售,还有一个某银行总行的工作机会,问我该怎么选。
我没有直接给他答案,实际上也无法直接给答案。
我知道有的人就可以面对这样的问题直接给答案。
因为在他们那里,有很明确的什么是好工作的标准,往往就是干什么挣钱多,那就是好工作。
所以,他们可以直接告诉你选什么好。
但是,在我这里,不是这样的标准。
在我直播一开始,就跟大家说到,我做规划的目标,是为了让人生活幸福,这也是在我看来人生追求的目标。
所以,要做选择的话,需要因人而异。
就跟给人做衣服一样,需要量体裁衣。
做专业和职业选择,就是在给人做衣服,一件衣服再好再贵,如果不合身,或者你不喜欢,穿起来也会很难受的。
因此,什么是好工作呢?
也需要知己知彼,了解了孩子的特点和工作的特点,看看是否匹配,以及从长计议,以终为始,看看怎样是自己想要的未来,才能做对选择。
这种思维,其实不难,也很符合逻辑,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却欠缺这种思维,导致在一些选择面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
而当我昨晚在直播间里对那位家长讲到了这种规划的思维之后,Ta就表示对于孩子的职业选择问题有答案了,释然了。
所以,说到底,各位,咱们还是都要学学生涯规划,形成规划意识,保持规划思维,这样的话,你的人生就可以顺畅许多,就可以做好选择,将来也不后悔。
参见:当一个人有了规划以后,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你还是不会规划,欢迎来参加我的直播,我会给你讲解和答疑,相信会给你启发!
最后,祝愿我们的青年们,都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让自己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同时,也希望我们社会中青年人的长辈们,也就是家长和老师们,能够为青年们提供规划方面的助力,和生涯方面的教育,帮助青年们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这将会改变他们以及他们家庭的命运,是极有意义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在平时的视频号(“任炜老师”)直播中,都会讲到很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也会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回答大家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建议。
下次直播,我会继续跟大家分享:如何做好规划幸福生活?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生涯规划,做好自己的和孩子的生涯教育,让大家都减轻焦虑和压力,更加幸福地生活下去。
欢迎大家预约。
P.S.生涯规划、高一选科、志愿填报、中学规划、大学规划、考研就业等方面问题,皆可通过在我的公众号(“任炜老师”)回复关键词获取相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