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有限论和威权浪漫主义
制度并非万能的,海地和美国的宪法都是三权分立制度,但两个国家发展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同样,威权资本主义也不是万能的。那种“某某国家就适合铁腕人物统治”的说法,刘瑜称之为威权浪漫主义。
之所以把这种看法称为“浪漫主义”,是因为它包含着对政治强人的两种想象:一种是对其道德智识水平的想象,一种是对其统治能力的想象。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想象。
强人不仅有李光耀,还有蒙博托
一说起政治强人,很多人都会想起李光耀这样的人物。大家都知道,李光耀是个政治强人的典范,他充满使命感,又具有卓越的判断力,带领着新加坡民众,把新加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口建设成一个举世闻名的大都市,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铁腕人物都是李光耀。事实上,每一个李光耀可能都对应着一个或甚至多个萨达姆。威权强人里有李光耀,但是也有穆加贝;还有波尔布特,乌干达总统阿明,中非皇帝博卡萨,赤道几内亚总统马西埃。
而且,大乱和大治出现的概率并不是均等的。学者里齐奥(Stephanie Rizio)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威权政体既擅长制造发展的明星,也擅长制造发展的噩梦,但是它制造“噩梦”的概率显著超过制造“明星”的概率。
弱独裁者现象
你们可能会觉得,这个说法听上去很奇怪,有点像“方的圆”——他都独裁了,怎么可能会“弱势”呢?但是,仔细观察历史会发现,“弱独裁者”非常常见,甚至比“强独裁者”还要常见。
比如,大陆时期的蒋介石政府,就是一个典型的“弱独裁政府”。一方面,它的确是独裁的,这一点,从它对其他党派、对异议分子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另一方面,当时的南京政府在很多方面又是相当软弱的,比如,它无法控制各路军阀对它的挑战,大家都知道当时阎锡山、冯玉祥这些人是如何挑战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也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征税,有很长一段时间,它真正能收上来税的省份不超过五个。它还无力控制当时中国的文化教育系统,更不用说无力应对日本入侵了。所以,当时的蒋介石,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弱独裁者”。
蒋介石式的“弱独裁者”,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其实非常普遍。一旦看清了这个现象的广泛存在,我们就更能理解所谓“威权强人”常常是靠不住的。不但他们的道德、智识是靠不住的,连他们所谓的铁腕也是靠不住的。我们想象一个“铁腕人物”冉冉升起,打倒一切反对派,一统江山,所有厮杀混战就此平定,从此社会走向安定团结,想这么做的威权统治者可能不少,能这么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哪怕是萨达姆这样的“狠角色”,连化学武器都用上了,他搞定了本国的江湖吗?1988年,他对库尔德人使用化学武器,1991年库尔德人再次拿起武器反抗。
参考资料
《可能性的艺术》-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