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调整外交政策,中俄关系放在了关键位置

文/行走斯图卡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陷入了“独孤求败”的境地,但在“单极时刻”的背景下,美国地缘政治大师、前国安顾问布热津斯基却预言“中俄走近将成为美国心腹大患”,还提出了“二次肢解俄罗斯”的设想。
俄乌冲突的爆发,让华盛顿看到了实现这个设想的机会。莫斯科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西方对俄罗斯发动前所未有的制裁和封锁,不仅从政治上孤立、更希望从经济上摧毁俄罗斯;对于华盛顿的企图,俄罗斯也见招拆招、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打破西方的围堵,“向东看”就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应对措施之一。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公开表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怀有前所未有的恶意,企图阻碍俄罗斯的发展、让俄罗斯跌回到冷战结束后的困难状态,为接下来肢解俄罗斯做准备,对此俄罗斯将会进行一系列外交政策的调整。拉夫罗夫表示,新的外交政策重点是结束西方的霸权主义体系,西方将乌克兰变成“反俄桥头堡”的行为已经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俄罗斯将会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中俄关系将会是巩固多极化国际秩序的基础。
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将会很快与中国进行一系列高层接触,将会继续讨论各种议题、推动落实此前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和文件,包括此前与中国发表的联合声明。
看得出来,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必然将中俄关系摆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上,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俄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中方多次强调两国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俄罗斯也表示中俄没有军事同盟的形式,但内涵高于军事同盟,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合作关系。
俄罗斯将中俄关系视为对抗美国主导霸权体系的关键,并非一些人设想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首先,中俄同为联合国五常大国,尽管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在俄乌冲突中表现不佳、但核武库依旧保持了强大的威慑力;中国在保持了最低限度核威慑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强大“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让美军同样感到头疼——中俄两国互为犄角,在“背靠背”的态势下,可以有效遏制华盛顿的军事冒险心态,这对两国的战略安全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俄能源合作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之一、俄罗斯则是全球主要能源出口国之一、同时对“欧佩克”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美国试图切断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合作关系,莫斯科方面也启动了与中国的一系列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900亿美元、2023年有望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能源合作所占比例甚大;与此同时,中俄两国正在贸易结算中推动“去美元化”,中俄能源市场是全球市场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美国的“石油美元”霸权已经被中俄撕开了一个缺口。
不得不说,布热津斯基的预言不是没有道理,当中国和俄罗斯因为利益而非价值观因素站在一起的时候,确实推动了国际秩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且动摇了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根基。能把中俄推到了一起,华盛顿的“卧龙凤雏”们,还真就干了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