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注】本文仅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言论,只是自己的个人观点。
一些思考
这两天看了一些有关音乐的综艺类的节目,看了许多有关音乐人的发展经历,内心有些感触。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昨天在查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点开了一篇由新世相,ID为thefair2所撰写的题目叫做《恭喜这群甜妹,终于活成女王》,在这篇文章中写了关于SHE女团几位成员的例子写了她们的个性与发展中所经历的一些事。在第一子目的结束,作者这样写道“如果你问我,她们的共同改变是什么?不甜了。”是呀,当年的那些小女孩如今已经变成了女王,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有的还已经组建了家庭。
所以在第二子目的开头作者说:“可爱是有保质期的”其实不止可爱,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拿量子力学来说,从物质层面,现在有种理论叫做永恒暴胀宇宙观与量子力学“多世界诠释”这其中就探讨了关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探讨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想预测永恒暴胀宇宙中的事件进程,我们应该只能用概率论的语言来描述。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包括电磁学理论还有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统一等等,无一不说明了就目前来看,万事万物都是由终点的,而从意识方面来看,似乎又是永恒的,根据量子意识理论,意识创造宇宙,灵魂无处不在永恒不灭。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兰萨教授说过:“人在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动时,即物质元素处于停顿状态时,人的意识讯息仍可运动,亦即除肉体活动外,还有其它超越肉体的‘量子讯息’,或者是说俗称的‘灵魂’。兰萨还提出了生物中心论支持他的观点:生命创造宇宙,有个人意识,才有宇宙的存在,实质上的生命与生物是真实世界的中心,接着才有宇宙,宇宙本身并不会创造生命;意识使得世界变得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兰萨指出,就此论点来看,我们所熟知的死亡其实并不存在,没有确实的边界可用来描述或定义死亡。我们一直被教导“人终有一死”,但本质上死亡只存在我们的意识当中,生命只是碳元素与其它混合分子的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回归大地。”于此持详细意见的还有英国剑桥大学的彭罗斯教授和美国的哈默罗夫教授,在他们看来人的意识是宇宙的组成部分,人类濒死是一种微观量子引力效应,灵魂也是一种物质场。当然以上只是部分科学家的观点,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科学家持反对意见,这里就不做一一讨论,当然本人还是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终点。
好了,言归正传,正是因为可爱有保质期。所以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我这一生漂泊四海看淡了今朝,月高高的挂无暇。”接着他举了Selina 被火焰烧伤了例子。在其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在最好年华的女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失去了自己的容貌,失去了那种甜的声音,甚至自己的丈夫都离开了自己。但很幸运,这位坚强的女孩没有就此沉沦、放弃,而是坚强的走自己的路开了自己的公司,买了自己的房子并把它装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把工作中心转到了音乐制作人上。作者在文中还写到:“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当初导致那场大火的爆破戏,Selina 本来是想说不的。她害怕,但是不敢说。她怕惹怒别人,怕别人说她耍大牌,怕不符合她一贯的甜美。”
于是,有人说如果当初Selina拒绝了那场爆破戏,那么就不会有这些悲惨事件的发生。没错她是可以拒绝,但是拒绝了之后么,某些媒体就会报道说她耍大牌,要知道,在当代社会,明星最怕的就是渔轮了,是会死人的。可是说白了,还是她底子太薄,所以她没有拒绝。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考虑,这难道不是因祸得福么,她看清了丈夫的嘴脸,并且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现在的她才用勇气去拒绝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物。Selina说:“现在更有自信地活,更理直气壮。”
总的来说,thefair2的这篇文章在我读完之后挺令我感动的,SHE中的几位女团成员的成长轨迹中有快乐,有坎坷。其实她们的轨迹不也正映照了大多数平凡人的一生么。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当现在的自我去审视过去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批判,而是致敬。”虽然这几位甜风不再,但是每个人都活出了自己风采,所以被作者称之为女王。
但是房琪在一档综艺节目上鼓励张含韵“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十五六岁时的那股清风越过了重重山岗,吹到今天你还是最好的年纪,这就是上天对勇敢的女孩最好的奖励。”所以她认为“女王”换成“清风”会更好。我持相同的观点。“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这是一种精神境界与对他人的心里定位,而现在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包括我。我们往往被他人左右了想法,或因为惧怕某人就放弃了一些本不应该放弃的事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许多时候,我们都说我们我们尊重权威,但不惧怕权威,敢于并勇于向权威挑战,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现在许多地方兴起了古礼,这种本意是好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师生关系等等。现在的中国,缺少的是一种活力,一种冲破束缚的活力,无论我们怎么说美国不好,但是在这一点上,确实是做的还不够。
所以,这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我们遇到了来自上位的压力,同位的指责时,我们要做的是遵从本心还是顺声而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世界很喧嚣,做你自己就好”是啊,顺声而行又何尝不是一种遵从本心呢。我们从来都不奢望这世界的善意与赞美能无时无刻的环绕在我们周围,因为我们知道生活不会因为你弱就对你手下留情,相反他会至你于死地。所以这就引发了矛盾,我们想遵从本心,可是总有那么一些因素迫使你背离本心。种种之下,我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将自己隐藏于外甲之下,将自己的内心变得冷漠。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理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自己的慰藉之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跪!
所以,尽管人生尽是不如意,尽管星辰和大海是要门票的,尽管诗和远方的路费也很贵,但是永远不要为自己的野心感到抱歉,因为我们坚信总有一天我不用再追逐光,我要这光,就为我而来!可是,我们不妨想一下为什么我们总提到青山幽谷,诗与远方,是因为他们美丽么?显然不是。在我看来,是因为红尘太纷扰,唯有山间的清风明月不需要讨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的特殊性,是因为我们已经漠视了眼前的一切,我们过于被满足,只有我们的追寻似乎无回报时,才能激起我们的兴趣。
或许我们的人生如惊鸿般短暂,所以有人就说要是能用钱来买时间多好!我非常愤慨说这种话的人。在我看来,时间是人类最后的公平与正义,维护着人类最后的尊严。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我们的出身就不公平,我们的前班主任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尤新。他说:“同学们,你们的出身是不公平的,只不过是学生的身份缩小了这种不公平罢了”是啊,就是这样,但是时间不一样,他是公平的,而且是最后的惟一的公平。无论你的出身如何,你的地位如何,你一天就24小时,一年就365天,不会有人夺去,你也无法夺取。或许在人类的经验世界内,你过的很悲苦,遭遇了许许多多的不公,但是,你还可以在心头默默的告诉你自己,在时间这个维度上,咱们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人真的可以用金钱来换取时间的话,那么这无疑撕破了人类最后一道公平的防线,摧毁了人间的最后的信仰。时间,这一度量生命长度的卡尺将被肆意更改,而人类则将会失去了最后的不会被动手脚的标度。这一改变将会将人类社会走向深渊。
所以,有些人又开始说了:既然时间是公平的,那么我们只有提高效率才能获取比别人更多的成果。于是,“内卷”这个词就顺势而出了。现在社会上有关内卷的讨论话题有很多,但是在我看来“内卷”本质上是个假问题,它是表征,在本篇本章中,我不想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那些高大尚的理论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就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内卷是个真问题的话,那么是问题就一定会有解决之道,这很简单,你别卷了,他别卷了,在这个社会上等到大家都不卷了,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么?但是我想说卷是主观的么,拿学习来讲,如果社会观念不改变,如果高考的指挥棒不改变,如果分配体制不改变,那些教授、专家有什么资格那些底层人民不改变,别内卷。这些专家又有什么能力让他们作为先锋去探索,没有人敢,所以内卷是个假问题,它仅仅是一个表征而已。而真正的问题是在分配制度上,如果我们把目光、把注意力都放在内卷这个问题的征集上,那么我们一定不会看到问题的本质与核心。接着推导因为内卷本身是个假问题,所以他不需要解决办法,而要真正给出解决办法的是分配制度,是那些可以对分配制度做出改变的人不要让大家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蛋糕加以修饰,而是先把蛋糕做大。所以现在即使我们不能把分配制度加以完善,那能不能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先发展起来,让资源被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才是社会的前进之路啊!
我们接下来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越来越卷,越来越累,是因为在这个行业里与你同级别的人变多了,为什么人多了,因为入场太容易了,门槛太低了,当你所处的行业有着巨额的利润时,所有人都会疯狂。没有人逼你996没有人逼你熬到半夜,可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或有一个更高的平台而奋斗的。所以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高门槛,招聘时要求更高学历。所以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卷,只有你超过其他人,你才能胜出,可大部分人智商都差不多,想要胜出,只能卷。
于是你越来越累,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各行各业对于学历以及个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原因。
讨论了以上的问题,下面在讨论最后一个问题过于中国女权与中国女人的结构框架。今天早上打开QQ发现大家在讨论有几名男生在网上发表了一些对于女性的不太好听的话,于是就有人问我我是怎样一个看法。在我看来其实不太出人意料,中国目前仍有一大批人对于女性有刻板印象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源自于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后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近20年的司法实践以及最高法出台的司法解释,对于女性的权益的维护是在不断提高,而且由于中国是成文法的缘故,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中国女性的权益问题之大。像2022年出台的反家暴法中的一些条款包括申请限制令等等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为什么在现有的司法实践中,大部分的这种案件包括家暴、职场性骚扰等等渔轮的第一矛头都是指向女性,而且法官在判之前一般都会先进行法庭调解。因为这类案子从现有的司法实践中,女性无论输赢,其造成的影响对于其后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巨大影响。所以就目前的司法认知中息事宁人对于女方伤害是最低的。当然这根最高法提到的溯源治理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人将中国与西方进行比较,但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溯其本源,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中西的女性主义法学在根本与底层逻辑上就有这较大的差距。从道德层面来讲,在公众对于女性认知本就不完全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女子的不良习惯以及互联网的助推作用使得误会加深,所以一旦男女之间发生问题,网上渔轮基本就是一边倒,要么支持男方原因我在上面论述了,要么支持女方,原因这是同情弱势群体。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近些年来大家的观念越来越开放,关于女性权益的普法宣传活动也在蓬勃开展,所以对于女性的尊重意识也在加强。
我知道同学们对于这几位同学的言论很生气,我感同身受。当然我不知道具体的言论也不清楚具体的事情背景。所以我只能说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具体怎样那还要等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做讨论。
2023年1月24日0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