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治疗-ω-3补充,3C电子产品减少使用是关键
你好。你的感觉是十分正确的,滴眼液、蒸汽眼罩这种,包括还有热敷、按摩,这本就只是缓解方案,不是根治性的,当然不会有改善,能减缓恶化就已经算是最佳疗效了。
你提到的“茶树油”对应脂质层,“叶黄素”对应粘液层,且不论这两种成分用处不大,你应当先搞清楚,自己的干眼问题出在哪一层,这是第一要务。
干眼症有许多「类型」、许多「诱因(某些具体的不良生活习惯)」、不同「程度等级」、不同「症状」等等,这些是你必须自己『结合患病经历』去评估的,医生没有你的回忆和感觉,“望闻问切”中的“问”(问诊),患者配合得好,多为医生提供一些蛛丝马迹,那么医生的医治过程可以少走许多许多弯路,反之,则会轻症拖成重症。一模一样的病,患者不同,进度完全有可能天差地别;
经常遇到像你一样被干眼症折磨多年的患者,别看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眼表疾病,却足以摧垮一个人,许多患者甚至遭到了朋友、亲人的不理解,进而又患上抑郁症——这些痛苦我其实听到过许多,未尝不临文嗟悼,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特别普遍的问题:许多患者医治了这么多年,都根本没有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去对症下药,一味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在盲目尝试(也与医院有关,许多医院存在机械化治疗干眼症的情况,给患者开各种眼药水回去一个一个试,却始终没有一针见血地去医治根本问题),幻想哪天试到对的方法,能够一蹴而就地治好,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多数患者在采用的都只是「缓解续命」型方法,因为看到别人都在用就用,而并没有采用「根治性」的治疗措施,所以久病不愈;
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普遍存在各种诱发干眼的不良用眼习惯,或者处于特定生活环境(如污染严重的区域),可能你已经习焉不察,即使一直深受干眼症的折磨,却一直没有意识到并改变该不良习惯or环境。希望本篇回答能够帮助你反思,你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哪些是应当纠正的,因为这是医生没办法帮你医治的部分;
务必认清现实:干眼症是个「慢性病」,其治疗也是一个慢性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才有痊愈的可能,尤其是已经发展到第三级的患者,没有那么容易治好。

上面这篇回答详细论述了干眼症的「不同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症状、本质原理」等等,最后将会给出「不同情况的解决方案」,需要大家自行去「对应、评估」自己的状况,找到适合你的、可行的方案措施,不要再盲目根据别人的经验贴尝试,相信你的治疗效率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泪膜的三层,你是否了解自己是哪一(几)层出现了异常?
现代常见诱发干眼的不良习惯,你占几个?是否有意识去改变过?用的是什么方法,是否奏效?
干眼症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你目前属于哪一级?
自行对应合适的解决方案。
本篇回答,我会先根据问题提到的点进行解答,后面会针对题主的情况——看电子屏幕时间太久导致干眼症,详细解析【电子屏幕光】诱发干眼症的路径,以及相应解决方案。
关于茶树油:
干眼症如果是脂质层的问题(睑板腺堵塞、功能障碍),的确是要补充优质油脂的,但是茶树油不是最佳选项,其主要成分为ω-9,对干眼症来说,有足量临床证据的油脂是ω-3,足量EPA和DHA对干眼症早已被证明可显著改善脂质层异常型干眼症,这是已知药方,没必要再试新的方子。


关于叶黄素:
似乎许多干眼症患者,医院都给开了叶黄素???emmm,它作为抗氧化剂是可以对干眼症有一定效果的,只不过有点太曲线救国了……

请一定搞清楚,叶黄素的确是现代护眼好物,它的护眼功能主要在于——保护「眼底」视网膜细胞,尤其对于每天看8、9个小时电脑的人群非常适用(在眼底形成天然的防蓝光眼镜);
但是,干眼症是泪膜(脂质层、水层、粘液层)的问题,叶黄素并非针对性解决其中任何一层的问题,只是可以减轻眼表氧化应激,从而对干眼发挥一定的作用;
对于干眼症,比如维生素A,可以参与泪膜中粘蛋白的合成,相比叶黄素,VA对于干眼的作用更大。(VA不宜食补,切记,正如护肤不可直接吃A醇,应当采用脂性眼贴,通过透皮吸收达到眼部)
另:「叶黄素」是一种不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补充叶黄素可以替代玉米黄素,但不可替代维生素A!

长期对着电子屏幕(电脑、手机、平板等)进行工作、学习是现代最普遍的干眼诱因,没有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来越发达,多数工作都是要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进行的,那么,是不是得了干眼症就不能做这些工作了呢?
p.s.省流可直接点击【目录】查看【总结】。
路径1:专注凝视时,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尤其打游戏时死死盯着屏幕上的小人),睑板腺分泌的油脂由于没有及时眨眼而堆积在睑缘,接触空气后冷却,容易造成睑板腺堵塞

这条路径影响的是泪膜中的脂质层。

睑板腺在正常情况下,持续分泌液态的油脂,在眨眼后“糊”在眼表泪膜的最外层,形成脂质层,起“锁水”的作用。

病理:【脂质层异常如何诱发干眼症?】
睑板腺的出口非常细小,油脂稍微凝固就很容易造成堵塞,睑板腺迂曲、扩张,后期泪膜的脂质层就会变薄;久而久之会导致该睑板腺萎缩,则无法再分泌油脂(如上图,睑板腺不止一个,有许多个,没死干净就还有救);
【油脂成分未改变的堵塞】——眨眼次数减少,而睑板腺的油脂分泌量并未减少,分泌出的油脂由于「没有及时被涂布于眼表」而堆积在睑缘,随温度降低而凝固,增加了睑板腺堵塞的风险;
【油脂成分改变的堵塞】——睑板腺分泌的油脂由于饮食等因素而发生了一定比例的质变,如饱和脂肪(动物脂肪,常温下为固态,现代人生活条件变好,不像过去难得开荤,即使不吃肉,喝汤时也时常会摄入饱和脂肪,所以,可以考虑适量戒荤)的部分增加,导致其熔点和粘度显著提高(更容易凝固),睑板腺堵塞的风险增加;
【“人工”堵塞】——社会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停得到满足,“化妆”逐渐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存在一部分「眼妆」直接画在睑板腺上的错误行为,会直接导致睑板腺堵塞;此外,晕妆、卸妆等过程,也很可能会导致睑板腺堵塞;
负责“锁水”的脂质层变薄,破裂加快,水层提前接触空气而蒸发,形成「蒸发型-干眼症」。
解决:【纠正油脂成分+及时涂布眼表】
如果睑板腺油脂成分未变质,那只要「强行多眨眼」就可以解决(化妆的仙女们注意手法和清洁);但更多的情况可能是睑板腺油脂已经变质了(易堵塞),「按摩」和「热敷」是无法改变油脂成分的,只能暂缓,不可持续。
【纠正油脂成分(治本)】
这时,就应当大量补充熔点很低的ω-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其中DHA熔点为-44℃,绝对不可能在眼表凝固),彻底替换变质的饱和油脂,即可「根治性」疏通睑板腺。
p.s.虽然ω-6植物油在常温下也是液态,但是,我大中华的饮食结构天生就缺乏ω-3,而ω-6过量又会导致炎症的问题,从另外的路径加重干眼。
ω-3中,DHA更擅长改善慢性炎症,EPA更擅长降低甘油三酯。这两者对于干眼症的显著疗效,临床上的证据数不胜数:
注意:一定要大量补充,大量补充,大量补充,可参考上述研究中的剂量,不用看国家建议的剂量(300mg只能将就用于日常保健),那个对干眼症来说就是精卫填海,根本起不到防治的效果。研究表明,普通受试者每天服用6g ω-3连续2年以上,并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1],所以无需担心吃得太多!
路径2:电子屏幕光的近距离直射会加重眼表氧化应激,长时间持续会导致伤害过量累积(996社畜、疫情宅家网课的学生党,每天被迫盯着屏幕6h以上),从而导致干眼症
电子屏幕光,多为LED光,但无论何种显示屏,光谱都有这样一个共性:具有明显的「蓝光尖峰」。


防蓝光理念的兴起,就是由于屏幕蓝光尖峰会「加重『眼底』氧化应激」和「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死亡」。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屏幕蓝光对于『眼表』也有着类似的影响,如「诱导角膜上皮细胞凋亡」和「提高眼表氧化应激参数」,使得干眼症相关指标发生显著变化:
「单色蓝光」会加重小鼠眼表的「氧化应激」,并可能因此而引发或加重小鼠「干眼症」[2];
「LED蓝光(尖峰约在460nm)」会加重了大鼠眼表的「氧化应激」,并可能因此而引发或加重小鼠「干眼症」[3];
「410~480nm蓝光」(包括所谓的“有益蓝光”)会加重人眼表的「氧化应激」,从而诱导「人-角膜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加速泪膜水分流失,引发干眼[4];
「看手机、电脑屏幕」(真·电子屏幕光)会加重人眼表的「氧化应激」,从而引发或加重人「干眼症」[5];
电子屏幕蓝光导致的干眼症为「蒸发型-干眼症」[2];
保留所谓“有益蓝光”的防蓝光产品对于眼表的防护根本不够[4]。
由上述结论汇总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该病的发生往往伴有明显的「眼表氧化应激指标」的升高,屏幕蓝光是通过「加重眼表氧化应激」而诱发了干眼症。
病理:【眼表氧化应激-干眼循环】
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2017年在《Acta Ophthalmologica》上发布的一则研究,眼表氧化应激会形成一个复杂的恶性循环,从不同路径加重干眼症[6]:

高能量的短波长光、空气污染物、杀菌剂(眼药水、装修房子后的残余气味)等因素加重氧化应激,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ROS;
对于自由基,人体本身可通过「自体酶抗氧化系统」来对抗,也可通过「主动补充非酶抗氧化剂」来开外挂★。而当ROS过量势不可挡时(即“氧化应激”),就会四处攻击,导致各种异常(衰老即为ROS累积的结果);
【ROS在细胞外】攻击「泪液-脂质层」导致泪液变质+攻击「眼表-神经元髓鞘」可能导致眼表感觉神经病变,泪液分泌异常;
【ROS在细胞内】激活炎症因子,泪腺动/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发炎or病变,泪水分泌异常+攻击眼表角/结膜上皮细胞,导致杯状细胞出现功能障碍,粘蛋白分泌异常;
结局:泪液分泌量减少,眼睛感到干涩+泪液成分改变,增加了不好的溶质,渗透压升高,需水量提高+负责“锁水”的脂质层受损,水分流失增加。
关于抗氧化:
抗氧化一般而言分为两类路径,即「路径1:降低氧化应激的压力,促进自体酶的抗氧化系统的产生」&「路径2:补充非酶抗氧化剂」。
眼睛营养物的三剑客“叶黄素、花青素、DHA”中,前两者即为抗氧化剂,成功补充到眼部,即可通过「路径2」缓解干眼症;而前文针对脂质层异常型干眼症所强调的DHA,它虽不是抗氧化剂,却可以『花式抗氧化』,通过「路径1」缓解干眼症:提高谷胱甘肽水平,降低ROs产量,代谢形成神经保护素D1等,效果不输抗氧化剂。所以,DHA在临床上对于干眼症显著疗效必然与其强大的抗氧化功能息息相关。
路径3:「看手机屏幕」比「看电脑屏幕」更容易引发干眼!
用手机相对平板、电脑对眼睛伤害更大,不论是在干眼症还是其他方面:
同样的距离,平板和手机哪个费眼睛?41 赞同 · 2 评论回答

手机屏幕小得多,而且窄,不如横屏那么容易展示信息,导致观看更费力;
使用距离近,人眼接收的屏幕光因而更强;
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分析,使用位置(比其他屏幕)更低(导致人们使用手机时往往非平视),更容易出现频繁的「不完全眨眼」,从而影响泪膜稳定性;
移动幅度大,距离改变导致眼睛不停调节;
……
【解决】根据第3点,平视可以有效避免不完全眨眼的出现,无论是专注看书、看手机还是看电脑,借助支架调整视角,可有效增加眨眼次数,缓解干眼的症状,还可以避免垂直散光的加重(详情戳这篇)。

【总结】
专注凝视容易减少眨眼次数,导致睑板腺堵塞,尤其对于平日饮食吃肉比较多的群体,应当大量补充ω-3(DHA)以替换睑板腺中的饱和油脂,使其变得不易凝固;
电子屏幕的蓝光会加重眼表氧化应激,引发“干眼循环”,应当做好有效的防蓝光,并注重抗氧化剂的补充,此外,DHA也能够很好地辅助抗氧化;
看手机(小的移动屏幕)比看电脑更费眼,可以选择用支架支撑至平视,能够有效增加眨眼次数,从而防止干眼。
时代的潮流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今后人们生活中定然是会越来越多地用到电子屏幕,如果不是到了非常极端的情况(如:睑板腺全部萎缩退化,眼睛已完全不能自己分泌油脂),最好还是能够精准地做好干眼症防护和保养,同时也不必“因噎废食”,勇敢面对并解决问题,允许自己在擅长的领域继续发光。干眼症是个慢性病,恢复过程需要十分耐心,请一定坚持,祝你早日康复!
作者:钱金维Web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318290/answer/2809539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