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吃下上万细菌,果切真的让人不省心?丨凰家实验室

【一口吃下上万细菌,果切真的让人不省心?】
1.目前没有专门为果切制定国标,相关的标准也只是引用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9921)对预包装食品的规定,只限制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致泄大肠埃希氏菌含量。
2.专家指出完全用预包装食品的标准来衡量果切等现制食品不科学,建议参考菌落总数判断过切的风险程度。

3.虽然送检的果切没有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但检测出的菌落总数很不乐观。

虽然目前没有衡量标准,但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这项指标最宽泛的要求(糕点,面包,饼干)为100000CFU/g,而送检的果切中有4份都超过这一数值(共8份送检)。
4.up自己制作了9份果切,1号切好就送检(耗时21分),2-5号放置一段时间后送检(1小时23分,2小时,4小时,22小时),结果如图(没想到1号居然比2-3号高)。

6-9号在冷藏的环境下分别过了1小时23分,2小时,4小时和22小时送检。

考虑到环境的差异,up又在家里制作了一份果切,花了2小时送检,菌落数量为9400,与一号样品一致。
5.综上可以看出不管是不是常规的食品加工场所,果切难免会被千级的菌落沾染,这可能比严格规范的熟食差,但也好于购买的用于送检的果切。这不一定是制作果切的水果店卫生差导致的,还可能跟保存条件(常温/冷藏)有关。
6.为了测量是否以次充好,up把坏掉的水果只留下好的部分,2小时后送检,霉菌含量远高于店家制作的果切和up用好的水果制作的果切,这基本排除点家们以次充好。
7.建议自己购买水果吃,然后尽量即切即吃,即时冷藏。
感谢up的科普,我肠胃比较脆弱,应该不会买果切吃了,又贵还有拉肚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