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倒数时刻》有感
我本来是冲着加菲(Andrew Garfield)才去看《倒数时刻》的,但当我观影时,我看到的只是Jon,乔纳森·拉森(Jonathan Larson),一个才华横溢、对自己作品充满自信、敢于为梦想奋斗、热爱生活、善待身边人的创作天才,一个对自己年近而立之年仍无所作为而感到焦虑、与好基友闹矛盾、与女朋友吵架的令人感到自然亲切的咖啡馆服务员。Jon,是个创作天才,也与常人一样有爱恨情仇,而加菲的演技将这份遥远而又亲近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人看过片段后就评论说加菲演技太用力了,看完Larson在1991年纽约Village Gate全力演出的《倒数时刻》音乐剧视频,你会更能感受Larson如何将他的生命和热情都贡献给了剧场。而且如果和加菲饰演的电影版本做比较,你一定可以看出Garfield把Larson本人饰演的有多传神!甚至加菲在表演时更具感染力,更能让人与之产生共鸣。
导演林聚聚(Lin-Manuel Miranda)选择用Jon的自传式同名摇滚音乐剧《tick tick...BOOM!》改编为影片来呈现Jonathan的人生无疑是非常明智的。我看过几个介绍电影故事背景的视频,它们都用到了这么一个文案:“这部电影将故事时间安排在了Jon创作自己首部作品《Superbia》(《傲慢》)的时间而不是将划时代巨作《Rent》(《吉屋出租》)上演前夕作为高潮部分。”因为Jon的人生就没有高光时刻(难过)。而选择同名自传式音乐剧改编也少了许多可能有争议的问题,毕竟这是Jon自己写的原剧本。不管其中有多少是真实的部分又有多少是创造的,这些都能非常完美的表现出Jonathan的人物形象。
上面我已经把这部电影吹得天花乱坠了,下面我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影片中的音乐和剧情吧。开头便呈现了Jon对自己年近三十的焦虑,“They're singing ‘Happy birthday’You just want to lay down and cry”,Jon通过《30/90》这首歌,让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这里要补充一下,很多人看到标题以为电影讲的是某个人生命结束前的倒数时刻,其实不然,Jonathan在创作《tick tick...BOOM!》的时候显然不会意识到自己会在五年后突然离世,但又恰到好处的暗示了这一命运)接着是Jon在家里开party,虽然自己上午才收到了催交电费的信件,但他认为“钱不能用在心爱的人身上赚来又有什么意义?”用一首《Boho Days》表达出“This is the life.Bohemia.(这就是生活,放荡不羁)”与生活和解。(刚考完一调的高三党听到这首歌感到很宽慰)当Jon在星期天的月舞餐厅(Moondance Diner)手忙脚乱接待顾客时,一首《Sunday》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懑和焦躁,Jon创作这首歌也是为了致敬他的偶像和指导者Stephen Sondheim(史蒂芬·桑德海姆)的作品《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而林聚聚在拍这段时,更是邀请了很多百老汇大牌来客串,这段拍了就很有音乐剧的味道。这首歌既直白地反应了Jon的心理,从侧面反映出Jon在追求梦想是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我认为影片中最感人也是最突然的泪点莫过于好基友Mike说出自己得了HIV的那一段。他们俩从八岁就玩在一起,他们心中都怀有梦想:Mike想成为演员,Jon想当音乐剧作家。 但当他们举着梦想火炬来到纽约城后,残酷的现实却将它们浇灭了。Mike选择向现实屈服去了广告公司工作,有了高报酬,住在高楼里,开的车是宝马,但是Jon仍然坚守在小破公寓里,坚持着他的梦想,将耗费八年心血的《Superbia》搬上舞台。在《Superbia》试演结束后,纽约城的制片人们都说“好一个乔纳森·拉森”,但由于作品过于艺术没人会花钱去看这种作品,没有一个制片人愿意制作这部音乐剧。经纪人建议Jon开始写下一个剧本,写自己了解的事。(英语原字幕为“what you know”,有些字幕组翻译成“你知道的事”,但是我认为翻译成“你了解的事”更合理,因为Jon的下一部作品就是自传音乐剧《tick tick...BOOM!》)于是Jon向Mike寻求帮助,重新到自己不屑的销售行业工作。Mike安慰他试演很精彩,他还有很多时间。Jon绝望地说自己没有时间了,他还有两天就三十岁了,他花了八年时间写了一部永远不会上演的音乐剧,但那些毫无意义的缺乏原创性的音乐剧却能频频在百老汇上演...Mike打断他说出了自己的病情,告诉Jon自己才是真没有时间了(当时艾滋病等于绝症,幸运的话能多活几天),突如其来的泪点令人潸然泪下,Jon离开,Mike伏在窗台上,一首《Real Life》感人肺腑。Jon奔向公园,来到空的露天剧院的钢琴边弹唱《Why》,回顾了自己与Mike的深刻友谊,演唱出电影中情感峰值。(小插曲:林聚聚把电影拿回家编辑时,他3岁的儿子坐在他大腿上陪他工作,看了《Why》之前Jon跑过中央公园到钢琴前的那一段之后,儿子说:“钢琴会使他好起来的。”林聚聚当时就哭了——连3岁的宝宝都能get到,那这段镜头一定没问题)之后Jon奔向Mike的家里,对Mike说“我会永远在你身边”,两人相拥而泣。这段友谊真的令我非常感动!影片中多次明/暗示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高层对同性恋的偏见,将同性恋与艾滋病挂钩,但像Jon这样身边就有同性恋朋友,对同性恋真正了解的人,当然会发出“The boss is wrong as rain”的感慨了。对比我之后看了某漫威商业大片中为了“政治正确”强行将一到黑人男跟白人男的吻戏加进去显得无比突兀,这部电影就显得无比的真挚感人,这大概就是商业片跟文艺片的区别吧!
剧中的每一首歌都是由Jonathan创作或合作的,编曲和作词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完成的,但现在听仍不过时,每首歌都出来得恰到好处,更像是人的情感到了一定程度时用音乐的方式自然流露出来的,这就是音乐剧的魅力。有人认为加菲唱的不好,但刚结束一年的声乐学习的加菲,能唱成这样真的非常非常棒!虽然加菲的唱功可能不是最好的,那你能听出其中蕴含的情感。也许因为有类似的经历,某天中午我边看歌词边听《Why》这首歌时,泪水浸在眼眶里打转......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Jon的朋友们在Moondance Diner为他庆祝生日,Jon许愿时对镜头一笑,《倒数时刻》结束了。这个镜头也挺妙的,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Jon五年后的离世,让人百感交集。
最后来说说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和任何一部电影的剧情,艺术手法,演员演技等都可以归为主观感受,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你可以不认同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但这部电影对我产生的影响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tick tick...BOOM!》这部音乐剧电影带我认识了Jon这位天才,让我在他离世26年后的今天成为他的粉丝,我也爱上了音乐剧。
音乐鉴赏coming soon~
Vic
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