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哲学家
写这短短的、文字枯槁的小说只是想讽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词不达意,文字枯槁,但人失去思考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
和小陈是在高中认识的。他进入教室时那杂乱无章的服饰搭配,使得我们对他的印象都很差,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在之后相处的日子里,他的风格依旧没有改变,还声称:这是我在这混乱世界中,混沌思想的外在显露,你们这些‘普通人’是不会懂的。好吧!这就是个疯子!这个标签也许部分同学还一直挂在他的头上吧。
我对他产生了好奇心,所以我喜欢在他与别人对话时,去窃听他们的对话内容,也许,我也是个疯子或者用变态?现在仔细想想他当初到底说了什么,在我脑中似乎只能概括那么几句老生常谈的话“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对,别以为我开玩笑,他就是这样去和别人交谈的。小陈成功的用这些问题吸引了关注,别人围着他准备听他宣讲他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一套说词时总会先说:“啊!这样的感觉太棒了!”也许,围观人群就是在把他当猴子一样,看他龇牙咧齿的一通加密语言吧。
在高中结束之后,与小陈的接触日渐稀少,反而开始怀念他那不知来源的怪异腔调了。小陈可能也是这般想法,在沉默许久的班群里邀请我们去他家的餐馆聚一聚,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聚会是从谈话开始的。许久未见的朋友,相互聊着感兴趣的话题,坐在角落的我,一眼就看到在各个团队中周旋的小陈,但又浅尝辄止。原本还想靠上去聆听小陈的言论,但他那洪亮的声音又使我停下了动作。“这本质上延续了博尔赫斯的风格”“阿伦特所谓的平庸的恶的又一特例罢了”等等,他的声音在各个地方响起,气氛又在各个地方热烈起来,看来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啊!只有我在迷茫呢。
聚会结束后,我居然接到了他的电话,这是一个陌生来电。小陈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腼腆啊,都不加入我们的对话。”迷惑如我,一时忘了开口。回过神后用委婉的话语回到:“我听不懂你们谈论的内容,我融不进去,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和你们交流。” 我还在想着他打电话来就为了说这个,他又马上回复了一大堆在我脑中是乱码符号的语言,大概就是几个我认识的人说过的我没有听过的话吧:萨特说完维特根斯坦说之类,我粗暴地打断了他,并表示他在胡说八道。小陈停下了喋喋不休,压低他的声音:就像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的:‘你对我的思想一无所知。’然后挂断电话。我当时的想法也许就和大家一样,这马歇尔麦克卢汉先生又是哪一位啊?
小陈总是和其他人相似但又不同,反正我说不明白。我突然想到他,不过是因为在一篇推文中,看到他那莫名其妙的哲学家头衔,才会有这段回忆。也许,是我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