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铸就【孤星】——孤星视觉设计解读

讲的好啊,一瞬间感觉又回到了设计史的课上,虽然只是二战后后现代与多元化设计浪潮的一部分,但也代表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世界格局变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为艺术带来的样貌,每每学到这里我都会心潮澎湃,赞叹那个既辉煌又暗淡的时代。不过每次学到设计史,我就会想,因为世界现代化由西方开始并主导,在设计上也是,我们所学的所用的几乎都是西方、日本(与苏联/俄罗斯)的东西,这次活动里的原子朋克、流线型设计、复古科幻等等也都是如此,但几乎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方舟里的设计美学总能收获好评,也是因为学的好,形式上做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平。当然不是要所有设计都往中式美学生拉硬拽,在形式上套一些中式元素,那只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只是我也会经常拷问我自己,到底该怎么样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相关设计上,怎样拥有我们自己的设计规则、范式与美学,而不是每次只会以某种装饰性的目的将中式元素套进现代设计当中。不管是建筑上的新中式还是之前的流浪地球都是优秀的探索,虽然之前给载人航天做设计的时候天天念叨着我恨设计,但在看到最后火箭升空,人类探索星辰,克丽斯腾作为先驱驶入真正的星空的时候还是会觉得一切都值得,虽然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总之,物!(远视主义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