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我成长与遗憾,以及收入清单

2023-01-16 21:20 作者:为好优姐姐-说  | 我要投稿

首先,开门见山,2022年,是我创业以来,最忙碌的一年。然后说收入:全年算下来,约30万。

有必要说明一下,我的工作是什么?我创业的事情,也许比较小众,我专注于职业辅导。主要包括:个案辅导、课程服务、训练营服务、与企业或公益机构定制课程与职业辅导。

为什么要做这个?

我相信一份职业的最终价值,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产经济连接在一起。这份链接,赋予个体的人价值感,即自我实现。

同时我也相信,个人的努力能构建更文明健康的职场环境。我大学学社会学的时候,读《乡土中国》深有震撼。这本书并不是说中国的乡土,而是说中国社会的根基就是一个大的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血缘和地缘组成的差序格局,即对亲近的人好,而对不亲近的人不需要好。与乡土社会对比的,是契约社会,人与人是依靠专业分工构成的同序格局。我并不是认为契约社会比乡土社会一定高级,而是不同的阶段。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必然要社会大分工,那么契约社会将在某些城市和领域,发展并成熟起来。

契约社会的职场关系,与传统的农耕文化下的工作关系不同,从职业选择、求职到人际关系都是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为什么我能做这个?

因为我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里是很交叉的管理学,有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也有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同时我的第一份工作一家外企,7年时间做到中国区二把手,涉及到大量的培训和面试,第二份工作是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的销售,2年时间。我算是有专业背景和职场沉淀。

同时,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经历让我有更早的性别意识,而大学里和硕士期间系统的学习了性别理论。我记得我们院长著作的《性别与发展导论》中有一句话:性别不平等,是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最不明文的社会构建。而女性和男性的职业发展,也不能一锅煮完,因为性别,会面临不同的评价、期待、考核与阻力。而我有基于性别的专业视角。

最后,创业7年来,行业和岗位样本量、专业知识、社会心理学、再加上坚持个案辅导的经验积累,我就做起来了。

以上,介绍完背景,我按照工作模块,来分析每一块的进展和挑战。

第一,个案辅导收入,3万左右

主要是与高校合作开展一对一简历辅导,个案面试辅导,以及通过媒体平台独立付费用户。其中简历修改的人最多,1v1辅导次之,面试辅导的人少。

个案辅导最大的挑战有两个。

一是年轻人的就业负面状态,可以说是历史新高。

而我必须正面这个负面状态。

回想2018年的职业辅导,就更多同学是从二三线到大城市,不论是跨行业还是求职,极少有整体负面的。而这个2022年,每个月都会遇到。

关于情绪负面这件事,我有很多标准和识别方法,基本上第一通电话,30分钟后,就会有感觉——和学历、出身、原有的工作无关,我看到寄居在一个人身上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空虚或愤怒。

这样的同学很难辅导,我这不是廉价的心理咨询,虽然我有社会心理学背景,但是我的职业辅导更贴近于咨询服务,识别问题,提供信息、探索行动。

但是特别悲伤的朋友,本身容错率低就难以选择,行动力低,就难以核实,很多情况下我成为倾诉的对象。

二是疫情和整体经济形势。

从2021年起,每年辅导的被大厂裁员被外企裁员,被试用期裁员的同学开始增多,面试之后因为疫情不能到岗的问题增加,因为疫情异地求职成本提高,很多人的计划被打乱。

所以这一块工作,我的2022年,真的压力很大。有时候给一位同学打上一小时语音电话,我脑子闹哄哄的难以整理出来。同时我也在工作中,最直观的接触了年轻人的各种压力。

这是时代的特点,都辛苦了。

第二,高校讲座服务收入,4万左右。

虽然疫情严重,但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就业辅导,而我一直口碑还行,所以北京、天津有几所学校长期合作。而且因为疫情,这些课经常是远程上,而我一般课程中案例故事多,我自己也尽量讲的风趣一点,所以效果就还好。同时也感谢合作院校的信任。

这一块,可以说,2022年是在过往的基础上略有发展。不过也不是没有遗憾,仍然有一部分讲座安排,因为疫情取消了。所以2023年,这一块会更好吧。

第三,企业和公益机构服务定制,20万左右。

我从2015年开始,坚持给北京的外来务工子女初三的同学开展职业启蒙类课程。因为他们基本上是不能上高中的,要么初三直接进入社会,要么初三毕业后上技校或中专。而他们并没有因为年纪小,就不懂社会,相反,他们很清楚社会阶层问题。所以初三的时候,班级里乌云压顶,有的人就爬着一天不动。

这件事最开始也没人支持,我就自己义务做,后来有团委支持了几万,我就和学校商量常规开展,作为他们的一门德育课程。学校也非常欢迎。而几年下来,我也不断的打磨青少年的职业启蒙课程,包括引导认识市场、了解中专职高的学历通道、自我认知这些。

这么多年,我当时上过课的初三班已经有不少工作的,我就持续跟踪记录案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钱没钱都坚持,渐渐的就有朋友知道了,陆续有两家公益机构的项目人员来听我上课,问我对这个人群的理解和看法。

再后来,这两家公益机构就和我长期合作,我为他们定制:农村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教育青年职前适应计划,以及流动青年的职业辅导方案等。

这类工作的挑战不算大。一是案头工作特别多,需要书写、编辑的内容很多。而且公益机构的文字,通常和自媒体表达不同,所以我需要一些切换。二是伴随着项目持续开展,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我本身EXCEL表能力一般,2022年为了做一些跟踪分析,也逼着自己多学了点表格透视、公式这些。

不过整体上,能有这一块业务,我也很感激,也是满意的。只是2022年很多出差最终没有成行,估计2023年要高频出差了。

以上基本上说完几块工作了。这样总结也很多感慨,人真的是活在大势之中的,但是同时你个人也有努力的空间。

接下来说说团队和身体情况。

2022年的团队让我最高兴,就是非常稳定的3人小组。其他两位都是线上兼职工作,一位00后负责媒体编辑和客服,一位95后负责视频编辑,也协助我开发课程。我的经验是,哪怕再小的摊子,也别纯一个人做。这两位伙伴都是交付能力很强很准时的。

还有两位不是固定工作的朋友,三观契合人也好相处,而且有社会经验。我那些定制的项目服务,需要有人一起讨论,而成品,比如一份流动青年职业分析报告,也得有人校对优化。他们就在具体项目上远程帮助我。虽然不是天天沟通,但是在项目中沟通也很顺畅。

不过2022年,我是真的觉得累。主要是作为万年的乙方,有时候客户是一起提要求,而不是如我期待的大家安排开。比如2022年的10-11月,一所学校让我修改200多份简历,一份简历至少15分钟(还不算打分整理),同时还有公益机构要方案或者要开会。10-11月,我有连续两周是晚上忙到10:30,周末只有1天休息。这么说也有点不好意思,我辅导的同学经常加班量比这大,但是那段时间,我的体感是特别累,晚上睡觉偶尔心口难受。

我当时咬着牙在11月底忙完,紧跟着12月初全家阳了,病了一周,而12月底是年底,各类项目的结项也是需要结项报告、财务资料、发票快递这种行政事务的,所以也小忙了一段时间。

考虑到2023年的出差,我觉得还是坚持严格自律生活,提高意志力和健康水平,才是长久之计。

以上,我做个自我评价。

首先,考虑到我的工作多数情况下居家办公(一天三顿给孩子做饭哟),相对有自主空间,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我真心喜欢且有价值感,我觉得还好,会继续努力,并不悲苦。不过我有朋友会很惊讶,你这都多少年了还没做起来,怎么才收入这么少!我知道,这个模式,谈不上商业模式(是我战略高度不够,悲伤ing)。我挣得就是个辛苦钱,那就期待2023年多投入就能多挣点。

其次,风险当然有。从我创业第一天起,就很多人不太认可,认为太小众,也认为女性不可能有职业发展的需求(只有情感需求)。且如今这个收入,在北京,养孩子,还月供……从来都是要精打细算的生活。再说,会不会哪天就没人来找你了?会不会这些机构的项目合作就停下了?我觉得这些风险一直在。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一步登天,也不会一无所有。

我们一日日度过的所谓日常,实际上可能是接连不断的奇迹。


2022年,我成长与遗憾,以及收入清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