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音乐里,让我们 (゜-゜)つロ 干杯~

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们,正在用他们自己的力量,创造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欢派对。
伴随着“23333”被广泛用于除B站弹幕外的其他场合,越来越多的“V家殿堂曲”广为传颂:先是李宇春把第一首VOCALOID中文传说曲——《普通DISCO》带到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一个最忠实展现“民间力量”的地方;然后是汪峰在《歌手》里重新把《普通DISCO》翻将出来,在中文流行音乐当今最具指标性的舞台;以及《神经病之歌》、《达拉崩吧》等,均纷至沓来地走入我们的日常娱乐生活,成为“全网新神曲”的一份子。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在日本,当今J-POP一哥、人称“八爷”的米津玄师本就是niconico上的一名阿婆主,在第69届红白歌会上,米津玄师不仅带来他的年度歌曲《Lemon》,更有另一位阿婆主Daoko献唱《打上花火》——同样来自八爷的创作。在此之前,你能想象一届红白就有两个“网络歌手”么?

以前,在“大人”的眼光里,这些都是“小孩子们喜欢的东西”,“等他们长大后就会被遗忘的东西”。可瞧着小伙伴们从青春期到后青春期,童心与荷尔蒙仍未消退,而更为年轻的网络原住民也加入了“23333”的阵营。此情此景中,代表了Z世代生产力的B站推出了首张VOCALOID+人声双碟原创专辑,名为《2:3》。
《2:3》之意,不仅是B站最著名的标志性弹幕文化,也代表了“2次元”和“3次元”之现状和未来。除了基于VOCALOID语音合成技术所呈现的V家虚拟歌手,每首歌也将对应人声演唱版本,即“V本家”和“人声本家”的“双本家”设计。“双本家”本就是B站的传统,V歌姬和人声演唱者是等量齐观的歌曲诠释者,针对不同的受众,呈现两个不同的版本。为了让不习惯虚拟歌姬的传统听众同样可以感受新世代歌曲的魅力,也让年轻人知道除了他们自个儿精彩的房间外,世界还会存在怎样的可能性,这是《2:3》这张专辑的初衷,透过无国界的优质音乐作品,去撬动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听众们,让他们实现彼此了解,把酒言欢。

在《勾指起誓》、《夜间出租车》之后,《2:3》的阵容里,又迎来了新的歌手:“人声本家”戴荃和他的《大氿歌》。
以代表作《悟空》被大家熟知的唱作人戴荃,在B站上一直有着高人气,大家都称呼其为“戴荃老师”,或“戴王”。《大氿歌》的词曲作者ilem则有“教主”的美誉,他的《普通DISCO》是B站镇宅之宝,代表作还包括《达拉崩吧》等。在《大氿歌》稍早上线的V版中,ilem用他最擅长的ACG范式的手法,以五声音阶作为基础,用明亮的节奏、尤其是夸张的低音去烘托V姬更多高音部的音色,形成“萌”的反差感;间中穿插的民乐底子,结合电声化的Beat,又一首古风殿堂曲诞生。

可当《大氿歌》到了戴荃老师手上,则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受限(也得益)于VOCALOID的技术特点,《大氿歌》原本的旋律线中,在每个字的泛音上都很短促,这也是V版独特的音乐风格构成之一。但在戴荃的演绎当中,《大氿歌》经历了完全的重构。先是把V版强弱分明的四四拍节奏拿掉,不再以“动次打次”作为听觉刺激,而是替换成哑光色的钢琴演奏作为歌曲骨架支撑,使《大氿歌》摇身一变,成为一首除了古风外更具有强烈叙事曲特质的演绎方式。戴荃的处理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进入,仿佛与故友推杯换盏、促膝相谈,而后微醺,款款道来,酒过三巡,高谈阔论,演唱层层递进,起承转合、顿挫抑扬……戴荃把他独特的音乐语言与情感注入了这首歌中。
在ilem原本的制作中,采用电脑音色库采样制作的民乐部分,此刻由制作人张亚东替换成了真实的器乐演奏,包括管弦乐的渲染,让整首歌的色彩变得厚重起来。戴荃以戏腔唱法对全曲进行覆盖,至副歌处“大瓮一扬倾江海,饮日吞月胸中来,大梦一场三千载,悲喜穿肠莫挂怀”,整个人的“气”被提升到最高点,耳边全都是大江大海。

可以说,V本家《大氿歌》好比是虚拟歌手V姬的劝酒令,她在席间腾挪躲闪,劝君再尽一杯酒;那么,戴荃《大氿歌》则是酒席里被劝酒的那个霸王,不断被盛满又饮干的杯觥里,念天地之悠悠,叹宇宙之宽广。
在ilem的自述里,他说,感谢酒文化,否则就没有这首《大氿歌》。在歌里,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酒的故事,武松三碗不过岗,林冲雪夜山神庙,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李白举杯邀明月,等等等等。酒通常扮演的重要的外因,刺激主人翁延展出后来的故事。于是,手上举着这杯浊酒,来自天南地北的我们,在这场狂欢派对里,就这么喜相逢了。
(゜-゜)つロ 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