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让描写更有带入感和画面感

2023-08-03 23:10 作者:绯夜凌天  | 我要投稿

《如何让描写更有代入感和画面感》


【如何让文字更有渲染力和代入感?

这需要描写细节,细节展现画面感。

那如何描写细节?

如何展现画面感?

可以通过“通感”+“反差”的方式实现。】


【通感,就是通过触觉、听觉写视觉;

通过听觉写触觉;

通过视觉写触觉、听觉;

将五感打通,自由切换。】


【人是通过视、听、闻、嗅、触来收集信息的,五感描写会给人提供更多信息,让人更有代入感。】


例如:

【枯枝上西沉的落日,萧条得像一声叹息。】将视觉“看到”的“落日”表达成“一声叹息”。“叹息”是听觉,所以这是以听类视的通感类型。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我闻到那月亮的寒冷】用嗅觉写触觉


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突然一阵鸟叫,好像迸溅的火星,洒满了山野】用视觉写听觉


江南的句子:【暖炉中的栗炭爆起一个火星,男女缠绵声中,锦绣精致的公室中弥漫着一丝暖洋洋的春情。】

通过“爆”听到了火星声音。镜头拉远,画面+声音颜色+体感。这里有视觉、有听觉,从而让人感觉到暖(触觉)。

细节描写的时候,不能平铺直叙,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有选择、有层次、有反差。


例如,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有一句特别精彩的描写: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甩开万道金光。】

“轰然”就是声音的放大,然后是“甩开万道金光”,这是视觉上的放大。他怎么可能听到露水落地的声音,还能看到露水甩开的状貌呢?就是他观察锁定的对象,没有停留在这个露水上,他还向前推移,聚焦在了露水落地的声音和形状上了。所以在露水落地的那一刻,才会在他的感官世界里形成巨大的形象冲击。

体悟:可以使用“放大镜”,将平时肉眼难见的事物“放大”,再细致描写“它”行动的全过程。)


再如江南描写战场的片段:

【老人淡淡地说。他猛地挥手震动全部琴弦,他弹琴的时候慢而悠扬,此时却是雷霆般的诸弦齐鸣。清厉的琴声在夜空中,仿佛刀子一样飞扬出去,不可思议的,他琴声所到,浓郁的雾气立刻变得稀薄起来,失神跪倒的军士们纷纷清醒过来,茫然地看着周围,握刀的人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刀柄上尽是湿漉漉的,披着棉甲的士兵则感觉到浑身甲胄黏在身上,沉重不堪,仿佛刚刚在一场微雨中行军。而沉闷的空气却变得清润,让人脑海里的混沌忽然消散,茫然地以为刚刚做了一场大梦。】

【弹琴的动作“慢而悠扬”和“雷霆般”的声音形成对比,形成反差。】

【作者描写声音,不只是听觉,还通过视觉“刀子一样”的琴声,又通过侧面描写烘托老人的琴声:军士们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烘托声音,而且描写具有层次感:刀柄+湿漉漉;甲胄+黏,沉重(体感)。这样,就能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有立体感和丰富感。】

个人以为:这段描写,感官使用得太多了,反而使人有种目不暇接、抓不到重点的感觉。简化一些比较好。)


如何让描写更有带入感和画面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