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鱼鹰社】二战步兵突击战术

2021-09-06 17:01 作者:格林机铳  | 我要投稿

搬运自微信公众号海宁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160号:二战步兵突击战术-World War II Infantry Assault Tactics。原作者Gordon L. Rottman,绘图Peter Dennis。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德国工兵突破铁丝网,1940年-1941年

来自某支步兵团的这些“白色工兵”(与之对应的是“黑色工兵”,也就是肩章上展示黑色兵种色的工兵)正尝试用巨大的制式钢丝钳剪切铁丝网。如果不考虑噪音的话,短柄斧子(每个步兵班通常会装备一把)或是挖壕铲也可以用来劈砍固定在柱子上的铁丝。如果受到攻击或是在铁丝网阵地中探测到地雷,工兵们会将3公斤的钢制爆破筒推入,图中的这根是两只连接在了一起,而临时制作的扩充炸药(Gestreckteladung)实际上是一只2米长的木板上装上了200克装药的TNT炸药;上述两者都由雷管点火器来引爆。为了掩护工兵的行动,烟雾弹(Nebelhandgranate 39B型)即将被掷出。

B:美国的火焰喷射器突击队,塔拉瓦,1943年


海军陆战队第2师的工兵们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岛屿,于是他们组织了特殊的突击排,每个排由3支19人规模的班组成,各个班又被分成3支分属于各步枪排的由6人组成的突击小队。每支小队有一名小队长(使用卡宾枪)、一名火焰喷射器操作员(装备手枪)、一名火焰喷射器操作员助手(使用散弹枪)和三名爆破手(装备步枪)。每支小队还配备了三辆MC-1942型科尔(Cole)手推车,车上装载两只5加仑装火焰喷射器燃料罐、两个备用的氢气推进剂罐、50只的0.5磅(约227克)TNT炸药、50只2.25磅(约1021克)C2型塑料炸药、2只爆破筒、6只爆破手雷、2枚燃烧手雷、100只雷管、100英尺(约30米)长的导火索和50英尺(约15米)长的延时导火线。海军陆战队在登岛行动前刚刚得到了M1型火焰喷射器,所以几乎没有机会了解它们的长处和局限,这导致这种武器在塔拉瓦岛上的使用效率偏低。

C:美国的破拆装备

C1:直径2英寸(约5厘米),长5英尺(约1.5米)的M1型爆破筒,图中还带有鼻帽和连接套筒;注意爆破筒安装了长延时导火线和M2型导火线点火器。两端带有帽盖的爆破筒内包含了8.5磅(约3.9公斤)阿玛托炸药和4英寸(约10厘米)长的TNT助爆药;9个连接领圈可以将10支已经安装了前段套筒的爆破筒连接在一起并装在一个箱子里。

C2:13磅(5.9公斤)M2型锥形炸药,直径7英寸(约18厘米),高10.5英寸(约27厘米);当炸药安置时,外套箍可以从炸药本体上滑动下来。

C3:45磅(约20公斤)M3型锥形炸药,直径10英寸(约25厘米),高15英寸(约38厘米)。

C4:22磅(约10公斤)的装M1型链式破拆炸药的炸药包,4.5x9x12英寸(约11x23x31厘米)。它包含8只通过导爆索彼此连接的2.5磅(1.1公斤)特屈儿(三硝基苯甲硝胺)混合炸药(见图C4a)。

C4b:M1型特屈儿混合炸药,尺寸为2x2x11英寸(5x5x28厘米)。它的刨面图(C4c)显示两个特屈儿混合助爆药填充在两端。如果需要,各个炸药块可以单独拆掉只留下8英寸(20厘米)长的导爆线。M2型炸药包与该型炸药包类似,但各块炸药之间没有导爆索连接。

C5:0.5磅(227克)TNT炸药块,1x1x3英寸(2.5x2.5x7.6厘米)。这是其中一种最广泛使用的战斗爆破炸药。

C6:1磅(454克)TNT炸药块,1x1x7英寸(2.5x2.5x17.8厘米),战争末期装备。

C7:2.5磅(1.1公斤)M3型C2塑料炸药块,2x2x11英寸(5x5x28厘米)。M1型炸药包所使用的那种背包里可以装8只这样的炸药块。

C8:一罐50装非电导雷管。

C9:一箱10盒装雷管,箱子采用暗红色或原色木料制作。

C10:M1型摩擦式引信点火器。

C11:M2型防水引信点火器,每个盒子可以装10个。

C12:7英寸(17.8厘米)引信压接器;较低位置的缺口用来切断安全引信或导爆索,在上方的缺口用来压接雷管末端。

C13:24英寸(约61厘米)长的钢丝钳。

C14:8英寸(约20厘米)长的M1938式钢丝钳和钳子套;许多钢丝钳配有绝缘手柄以防止电击——这并不是说铁丝网通了电,这一设计是为防止切断电源和电话线时产生的电击伤害。

C15:6英寸高(15.2厘米)的10火帽装起爆器。

这些提供给工兵部队的爆破装备通常也提供步兵部队。一般来说,这些帆布或皮革材质的炸药包里面还会装折卷器、钢丝钳、刀、胶带和导火线座(用于将导火线拧入装药孔并固定在雷管内)。如果采用电打火系统则需要一台起爆器(传统上被称为“地狱箱”),它们配有几卷绝缘导火线以及用于测试电路的电流计。

D:英国和苏联破拆装备


英国:


D1:4盎司(113克)塑料炸药装药,直径1英寸(2.5厘米),长4英寸(10厘米)。


D2:8盎司(227克)装2号塑料炸药装药,直径1.25英寸(3.2厘米),长8英寸(20厘米)。


D3:73号Mk I型反坦克手雷(也被称为“保温瓶”),直径3.5英寸(8.9厘米),长11英寸(28厘米)。


D4:75号反坦克手雷/地雷(“霍金斯手雷”),直径3.7英寸(9.4厘米),长6.5英寸(16.5厘米)。


D5:15磅(6.8公斤)的3号Mk I型Hayrick锥形炸药,6x11.5x17英寸(15.2x29.2x43.2厘米)。


D6:1号Mk I型锥形炸药,直径6.1英寸(15.5厘米),长7英寸(17.8厘米)。


D7:“爆破座”——1盎司(45克)的Mk II型干棉火药雷管,顶端直径1.35英寸(3.4厘米),底端直径1.15英寸(2.9厘米),长1.25英寸(3.2厘米)。雷管上的穿针用于弯曲调节导火线的长度,另外导火线顶端穿入一根火柴。


D8:Mk I型可折叠式钢丝钳。


D9:雷管折卷器。


D10:Mk I型发电起爆电容机——英国人的起爆器。


苏联:


D11:75克TNT装药,直径30毫米,长70毫米。


D12:200克三硝基酚炸药(麦宁炸药)块,25x50x100毫米。


D13:400克TNT炸药块,50x50x100毫米,图中展示了它的第二个雷管插孔。


D14:5公斤TNT单一装药炸药。


D15:PM-1型起爆器。手摇充电柄是可以拆卸的,导火线接口则得到一只盖门的保护。


D16:钢丝钳。

E:德国和日本的破拆装备


德国:


E1:3公斤钢制爆破筒,每节直径1.9英寸(4.8厘米),长3.6英尺(1.1米)。


E2-E5:小体积爆破装药。


E2:28型100克装火药筒(Bohrpatrone)。


E3:28型200克炸药(Sprengkorper)。


E4:24型1公斤装炸药(Sprengbuchse)。


E5:带Prengkapseizunder(雷管、点火器、延时导火线三合一装置)的3公斤装集成炸药。注意,德军也会使用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苏联和其他他们能搞到的各国爆破装备。


E6:带一体式支腿的13.5公斤空心炸药,直径13.5英寸(34.3厘米),高10.1英寸(25.7厘米)。


E7:分体式50公斤空心炸药,直径19.1英寸(48.5厘米),高13.8英寸(35.1厘米)。


E8:37型电子起爆器(Gluhzundapparat).


E9:“新型”雷管折卷器(WurgezangenA)。一直在使用“旧型”的样式则与美军使用的款式类似。


E10:小型钢丝钳


日本:


E11:爆破筒,直径2英寸(5厘米),长46英寸(1.17米)。


E12和E13:100克圆柱形炸药和400克块状炸药,装药为TNT或三硝基酚。


E14:九九式破甲炸药,直径4.75英寸(12.1厘米),厚1.5英寸(3.8厘米)。


E15:劈开的原木与4只九九式破甲炸药通过铁丝绑在一起。除了已有的敲击触发的10秒延时引信外它还可以再多接一段延时引信。

F:英国的“鼠洞炸药”,1944年-1945年


每支军队都会用一些临时拼凑制作的炸药,其中一些成功例子在之后被延续使用。这些例子中的一个就是意大利战场上一名英国中士开发的所谓“十字鸡尾酒”炸药——一种使用40毫米口径博福斯防空炮炮弹弹壳用来摧毁掩体的炸药,弹壳里装满棉火药同时安装手雷的延时引信。1943年,在意大利的奥尔托纳(Ortona)的加拿大军队以英国地方志愿军的设计原型为基础改进出一款炸药,也就是“鼠洞炸药”,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爆破装置,其后代沿用至今。这种炸弹采用了一只尺寸为2x3英尺(61x91厘米)的木制框架,框架由2x2英寸(5x5厘米)或1x4英寸(2.5x10厘米)的木材制成,靠在墙上时由斜木板支撑。75号“霍金斯地雷”或1磅装药的炸药被绑在框架的每个角上,有时它们也会被固定在框架的中心位置以应对更厚的墙壁。每只炸药中会插入一段带雷管的导火线,几支导火线在框架中央位置(或是与中央位置的炸药)连接在一起然后接上延时引信并最终组成这套“爆炸装置”。这种爆炸装置的建议使用方法是在引信的末端穿一个洞,然后把一个大头火柴穿入推到火柴头的位置,最后通过用火柴盒摩擦火柴就可点燃引信。使用这种大威力炸药时部队必须将房间腾出(为了安全起见甚至需要腾出隔壁房间);图中展示了第15(苏格兰人)师第8皇家苏格兰营的一名士兵正在警告掩护窗户方向的他的同伴准备逃跑。“老鼠洞”炸弹会在墙壁和地板上炸出一个人体大小的洞让人们可以进入建筑物或是能在相邻的房间或建筑物之间通行;在爬进炸出的洞之前士兵们会先向里面扔一枚手雷。这种炸药还被用来炸毁逃生路线;如果可能的话,突击部队还会利用它来避免通过门窗进出建筑物,因为那些地方将会是敌人瞄准的目标。

G:美军攻击一处德军碉堡,1944年-1945年


齐格菲防线的许多德国碉堡的火力射界有限,三面都是火力盲区。然而,两组沉重的钢制大门守护住正面,同时它们得到碉堡内的机枪火力的覆盖。攻击这样的据点突击部队需要避开碉堡内MG34型机枪的火力覆盖,同时用自动武器和火箭筒来压制射击孔中喷射的火舌。当装备M2-2型火焰喷射器和2.36英寸(60毫米)口径的M9A1型火箭炮的小队逼近时,烟雾可以作为掩护来蒙蔽碉堡内的守军。火焰喷射器的烈焰和火箭弹可能无法摧毁内部有分隔间的掩体,但它们可以将守军从射击孔附近驱赶开,以防止他们将已经扔进射击孔内的炸药包再扔出来。

面对火焰喷射器受害者们的惨状,敌军的刻骨仇恨会转化为对负担沉重、移动缓慢的火焰喷射器操作手们的重点打击(尽管和好莱坞电影给我们的认知相反——火焰喷射器的燃料罐爆炸是非常罕见的)。至于火焰喷射器操作手被俘后的命运也留下了许多可怕的故事。

H:苏军攻击一处钢制德军双人堡垒


德国的4吨重可移动钢制碉堡被称作fahrbarepanzerlafette(可移动装甲堡垒)或是gepanzerte Krabbe(装甲螃蟹)。红军发现这些堡垒非常难对付。两人堡垒可以安置一支MG42型机枪并为其提供60度的射角。这种碉堡易于埋设和伪装,可以抵抗住大多数步兵武器的攻击,并且可以大量安置形成彼此支援的火力网。在没有坦克和火炮进行近距离火力支援的情况下,苏联人只好将就使用他们已有的武器。如果炮兵或迫击炮的火力能够恰好炸毁碉堡的地面覆盖物,那么14.5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可以击穿碉堡较低位置的侧面和后装甲,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碉堡内的潜望镜有可能被步枪击碎从而降低碉堡机枪炮眼的可见度;如果步兵能避开敌人对碉堡的火力支援并靠近它,那他们就有可能用土把窥视孔掩盖住。碉堡的通风管道容易受到莫洛托夫燃烧弹的攻击,装甲则无法抵挡炸药包和反坦克手榴弹的攻击,就比如图中苏军所使用苏联的RPG-40型手雷和缴获的德国3公斤磁性空心炸药(Haft-Hohlladung)。碉堡的后舱口是向外打开的,所以可以用石头或木头堵住从而困住里面的人员。本图中,苏军冲锋枪手正在“说服”碉堡内的人员关闭舱门,这样他和他的同志就可以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为这座“钢铁棺材”安装磁性空心炸药。

【鱼鹰社】二战步兵突击战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