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

本书从工作伦理,消费美学、福利国家新穷人、全球化、产能过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相比于毫无意义的工作,所阐述的东西更加的深刻。给我留下的印象更加鲜明。可以说这本书是我今年到目前为止,在读阅读过程中所做批注最多的一本,几乎每一页都写下了文字,做下了记号。

首先开宗明义的。指出了工作伦理,其定义了工作的意义,其中包含了两个前提:
1.为了维持快乐,我们必须做一些其他人认同的事情并得罪以回报。
2.安于现状是可耻,是有害的。其中也包含了一条戒律工作即正义,不工作是一种罪恶。
但事实上,自从产业革命以来,新的工厂系统需要的只是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完整的人。工作伦理本质上是对自由的摒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们优先考虑能做什么,而非需要做什么。

“我们平时赞美的人类美德到了奴隶身上就变成了一种罪恶。”
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下,财富是道德的前提。工作伦理希望一石二鸟地解决两个问题。工业化的劳动力短缺,以及无法适应工业化的劳动力归属问题。最终方案被找到,工作在任何环境下是唯一体面的道德的可行的生存方式。要么工作,要么死亡。但我想该结论成立本身需要一个更重要的前提是人类的动物性,即人天然恐惧死亡。
“如果穷人生活得很痛苦,它们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这是所有捕鼠者都知道的秘密。”
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贫困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阐述,穷人和老鼠一样,确实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消灭,或者至少把他们赶出人们的视线,需要的只是下决心把他们当做老鼠对待,并接受穷人和不幸的人是需要解决的麻烦。
“只要境遇足够骇人听闻,除了真正意义上的穷人,没有人会选择救济院的生活。”
一旦有了比较,工厂中微薄的工资和无趣繁重的苦役,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甚至有些令人向往。救济院壁垒之内流言越是恐怖,工厂工人的奴役看起来就越像是自由。他们遭遇的悲惨也像是一种幸运福祉。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失业人口的原因把薪水保持在一个足够低的水平,工人们只能靠他活到第二天黎明。这样一来,除了继续工作,他们别无选择。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防止人思考,保证大多数或绝大多数人处于动物本能追求生存的阶段,不让人们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那唯一的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