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干预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指一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频繁,超出正常范围[1],是全球儿童常见、多发的临床现象。RRTI 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易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患儿成年后某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2],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有严重且长期的影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负担[3],必须引起重视,积极防治。RRTI 病因复杂且缺乏特殊治疗方法,免疫功能低下是 RRTI 的重要原因,所以提高免疫力是防治重点,很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制剂可促进肠道、呼吸道微生态的平衡,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达到防治 RRTI 的目的。
菌群失调人类的体表与体内分布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保持生态平衡的微生物群,称之为正常菌群,以肠道菌·群最具代表性、最为人熟知。肠道菌群对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4]、黏膜免疫系统和全身免疫系统都有影响[5],菌群失调可能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 RRTI 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6]。所以要关注RRTI儿童的肠道微生态失衡问题,重视其肠道菌群的调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呼吸道也有微生物群[7],呼吸道菌群对于维持呼吸道稳态很重要,是决定呼吸道健康与否的关键[5]。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呼吸道微生群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8]、呼吸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有差异[9],这些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打开了崭新的思路。呼吸道菌群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失衡,多种外因如大气污染[10]、抗生素不规范使用、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都可能改变呼吸道微生态,所以恢复、调整呼吸道菌群的方法在防治呼吸道疾病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有研究显示,部分炎症性肠病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11],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多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现象[9]。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这种关系说明呼吸道黏膜、肠道黏膜之间有关联,都是称作“肠-肺轴”共同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肠道和呼吸道的微生物群参与“肠-肺轴”,影响局部和远处的免疫反应[12]。 一个黏膜部位激活的免疫细胞会扩散并到达其 他黏膜部位,称为“共同黏膜免疫反应”,“肠-肺轴” 是共同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双向的,肠道、呼 吸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13]。
益生菌干预儿童 RRTI 的作用机制,益生菌是指是有了一定数量后能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有益于宿主健康的活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酵母菌等。2001年世界卫生 组织将“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称为益生菌。益生菌在胃肠道疾病的应用已经在国内外被普 遍接受并达成共识,近些年发现益生菌不仅直接作 用于肠道,在呼吸道也可观察到调节作用[21],所以益生菌与呼吸道的关系也越来越受重视,逐渐被用于调节呼吸道菌群,恢复或者促进呼吸道微生态平衡,使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有了新方向。很多循证医学研究表明,益生菌可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病次数、减轻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
研究表明,儿童 RRTI 的常见的防治措施有抗感染、对症,应用免疫调节剂,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中医内服外治等。对于 RRTI 患儿来说,常规用药疗程较长,免疫调节剂价格偏贵,中医治疗依从性差,而益生菌制剂能促进肠道、呼吸道微生态的平衡,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机制来降低儿童 RRTI 发病率、缓解RRTI 病情和减少抗生素使用,并且安全性高、耐受 性好,故其在防治儿童 RRTI 方面的机制和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22]。
[1] 白思远,郭素香,陈慧.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 Meta 分 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12):1811-1816.
[2] Santamaria F,Montella S,Stocchero M,et al. Effects of pidotimod and bifidobacterial mixture on clinical symptomsand urinary metabolomic profile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Pulm Pharmacol Ther,2019,58:101818.
[3] Marengo R,Martell JAO,Esposito S,et al. Noseand throat infection sand complications can we do more[J]. Infect Dis Ther,2020,9:275-290.
[4] 张贺,王玉娥,陈洪岩.肠道菌群参与宿主免疫应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2020(4):629-640.
[5] 肖锶瑶,张纾难.肠道菌群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9):1165-1172.
[6] 薛枫.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肠道菌群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20,47(5):317-320.
[7] Dkc A,Qlsn B,Sksm B,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biome and lungs:Paving new paths for microbiome based bio-engineer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in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J].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2019,310:108732.
[8] Dickson RP,Schultz MJ,van der Poll T,et al. Lung microbiota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20,201(5):555-563.
[9] Barcik W,Boutin RCT,Sokolowska M,et al. The role of lung and gut microbiota in the pathology of asthma [J]. Immunity,2020,52(2):241-255.
[10] Vanker A,Nduru PM,Barnett W,et al. Indoor air pollution and to-bacco smoke exposure:impact on nasopharyngeal bacterial carriage in Res,2019,5(1):52-58.
[11] 卢周晓.炎症性肠病引起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特点[J].浙江医 学,2020,42(9):90-92,99.
[12] 孙僮,富建华.呼吸道微生态与新生儿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 国小儿急救医学,2020,27(9):688-692.
[13] 时晨,林丽丽,谢彤,等.基于“肺-肠”轴探讨肺、肠微生态对肺部 疾病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2):168-173.
[21] 张雪,舒相华,李鑫,等.肠道及肺脏微生物与肠-肺轴的研究进展 [J].中兽医医药杂志,2020,39(3):48-52.
[22] 施志兰,王永清,益生菌干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