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诫子书》

2023-03-12 16:12 作者:乾坤大挪逸  | 我要投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时代进步兼容守旧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141]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1-4]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草庐对”策(一说隆中对) [152]  ,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5]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6]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外生书

诫外生书1

夫志当存高远2,慕先贤3,绝情欲4,弃疑滞5,使庶几之志6,揭然有所存7,恻然有所感8。忍屈伸9,去细碎10,广咨问11,除嫌吝12,虽有淹留13,何损于美趣14,何患于不济15!若志不强毅16,意不慷慨17,徒碌碌滞于俗18,默默束于情19,永窜伏于凡庸20,不免于下流矣21


词句注释

1.外生:三国魏晋之际,外甥多作外生。《太平御览》载:“诸葛亮诫外生曰”,故可信。

2.存:怀有,怀着。

3.慕:仰慕,向往。先贤:古代的贤人。

4.绝:断绝,摒弃。情欲:人的情感欲望。

5.疑滞:疑惑不定,停滞不前。

6.庶几(jī):本为接近之意。汉魏人好用“庶几”,代指好学而努力成才的人。王充《论衡》:“夫孔子之门,讲习五经,五经皆习,庶几之才也。”

7.揭然:崛起、显露的样子。

8.恻然:诚恳的样子。

9.屈伸:偏义复词。主言屈,谓退处不得志。

10.去:使……去,摒弃,抛开。细碎:琐碎的小事。在学问上指与经世致用大略相对的章句小学,在接物上指与社会大事相对的家庭个人琐事。

11.咨问:征询,请教。

12.嫌吝(lìn):怨恨、吝惜。嫌,个人仇怨。吝,好财吝啬。

13.淹留:滞留,停留。此处谓有才德而不被录用,屈居下位。

14.美趣:美好的志趣。

15.患:担忧,顾虑。济:成功,成就。

16.强毅:坚强果断。

17.慷慨:情绪激昂。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18.碌碌:平庸无为。滞于俗:被世俗风气所困扰。滞,这里是困扰、牵制的意思。

19.束于情:被情欲嗜好所束缚。情,情欲。

20.窜伏:逃匿、潜伏。此处有沉沦之意。凡庸:平庸的人。

21.下流:地位卑贱。




白话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抛开疑难困惑的羁绊,使自己发奋成才的志向,显露崛起而有所依存,诚恳笃行而感动他人。要能够适应顺逆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的纠缠,广泛地向贤人请教,除去个人仇怨和贪财吝啬之情,这样,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又何损于自己美好的志趣,何患于事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刚强坚定,意气不慷慨高昂,就只会被凡俗庸习牵制而碌碌无为,被私情邪欲束缚而默默无闻,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难免就会沦落为地位卑贱的人。

创作背景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诸葛亮十三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朝廷又派朱皓接任诸葛玄,失了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刘表。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他的两个姐姐先后出嫁,大姐嫁给了中庐县名门蒯祺,子嗣不详,蒯祺官至魏房陵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被蜀将孟达攻杀。二姐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庞山民官魏黄门吏部郎,其子庞涣,字世文,晋太康中为牂牁太守。诸葛亮写信教导外甥修身成才之道,至于是蒯姓外甥还是庞涣,则无从考证。李伯勋《诸葛亮集笺论》推测,蒯祺战死后,诸葛亮可能将大姐与蒯姓外甥一并接到成都安置抚养,而二姐和庞涣想必一起到了曹魏,所以受教者应当是蒯姓外甥。

醍醐灌顶!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人生成长过程中

所遇到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案,实在是笃志良方!

为时不晚也

《诫子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