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区别、难度详解!
【编制】
公务员:公务员拥有的是行政编制。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拥有的是事业单位编制。
【招录方式】
公务员:公务员是由国家或省里面统一组织招录,国考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一招考1次,有的2次,个别单位如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则是由地级市或者市县区自行招录的,每年可报考次数大于公务员。
【工作性质】
公务员:公务员主要是国家行政事务性工作。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人员从事的主要是社会公益性工作,或者说是非营利性的工作。
【工资收入】
公务员: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发放,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不受国家约定,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
【福利待遇】
公务员: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
【考试难度】
从目前的考试情况来看,公务员考试较难(试题难不意味着难以考取,难度仅是因为报考人数多而必须增加考试的区分度);
事业单位考试较容易(试题简单不意味着容易考取,因针对具体每次考试的报考人数少)。
原因有两点:
一是事业单位目前在考生心中的认可度比不上公务员,大部分考生认为公务员的行政编制比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要好得多。
二是事业单位每年考试次数非常多,事业单位考试大部分是由单位自己举行的,所以有人担心公开性不高有失公允。
所以事业单位的考试难度也可能会持续加大,甚至和公务员齐平。
【考试内容】
一般来说,公务员考试与事业单位考试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笔试,二阶段是面试。由于事业单位每天招聘公告很多,不同公告又有所差异,部分考试免笔试。
公务员考试(简称“公考”)一般公共科目笔试科目共考2科,分别为行测(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部分岗位会考专业知识,比如国考的8个非通用语岗位,公检法岗位等会涉及到岗位相关专业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简称“事考”)一般考职测(即: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综合应用能力,或者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参加专业测试。
【行测 VS 职测】
行测和职测从考试内容上看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差别。行测对于所有参考的考生而言,不论所报什么岗位,考察题型、内容都是一样的;而职测对于报考A、B、C、D、E类的考生考察的题型、内容有明显的区别,各类试卷中虽然有一些相同的题型,但是每一类题目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岗位对于人才基本素养的测试。
从图中可以看出,事考比公考多了综合分析、策略选择题型,不同类型的题量也有所区别。
【申论 VS 综合应用能力】
申论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适用范围:《申论》考试面向公务员,考查社会共性问题,比如教育改革,更多侧重考核考生的政策敏感度,对政策的把握,属于方向性。而《综合应用能力》考试面向事业单位,考查考生在某一领域内、专业性更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具体问题。
(2)考查能力:五大基本能力是相同的。但《申论》侧重于整体性,是政策和方向上的,《综合应用能力》会考察到具体角色,侧重某一领域的某一件事情的处理。
(3)考试题型:《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包括除了《申论》中基本题型外,还增加了校阅改错题、认证评价题、科技文献阅读及科技实务题等。
(4)材料呈现:《申论》一般是一个长材料,然后考核小题和大题,而《综合应用能力》一般是几个短些的材料,每一个材料后边有一道或两道小题或大题。《综合应用能力》当中的B、C两类材料要求专业性更强。
(5)答题难度:申论侧重于考查政务热点和焦点问题,材料相对集中。《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材料较少,出题更灵活,考核范围更加广泛,这也给了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难度更大一些。
(6)解题思路:《申论》侧重对材料的掌控,从材料中找答案。而《综合应用能力》在立足材料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作答。《申论》强调借鉴材料,而《综合应用能力》在多数时候没什么太多可借鉴的东西。
【公考面试 VS 事考面试】
公务员面试不同的职位一般会采取一样的程序和规则,基本上都是正统的结构化、无领导两种形式。结构化面试是绝大多数地区采取的面试形式。
事业单位每天都有很多招聘,面试考核上有更多的自主性。面试大部分是结构化面试,也有一部分是专业能力测试,更有一些事业单位以半结构化的形式考察,这样更容易选拔出合适的人才。
结构化面试题型上有所区别,公务员面试更注重行政综合能力的考察,对各项能力要素的考察比较全面,比较均衡,答题讲究广度和深度。
事业单位面试更注重考察我们的实际办事能力,对于专业岗位上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答题讲究立意新颖和观点有亮点。
想要报考事业单位,却不知道事业单位是什么样性质的单位,不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事业单位?今天老师就带你了解事业单位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事业单位?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简单来说,政府机关由于自身职责所限,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管都办,所以需要有相应组织来填补相应的空缺,事业单位便出现了。所以事业单位虽然不是政府机关,但是是却是政府机关的补充组织。
综上可知:
(1)事业单位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
(2)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主要是政府。
(3)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属性上是公共服务机构。
二、都有哪些事业单位?
报考事业单位时,总会有学员问什么是全额什么是差额,这里老师就把事业单位的分类给各位做简单介绍,希望对各位能够有所帮助。
(一)按社会功能划分
按照社会功能的不同可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三个类别。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即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是指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如社会科学联合会、社会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计划生育协会等。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即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如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科研院所、广播电视台、报纸、刊物和出版社、城市公用方面的市政管理、房产管理、园林设计等单位等。
3.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即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指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如养老院、大专院校、中小学校、重要的医疗卫生单位、疗养院、考试管理中心等。
(二)按经费来源不同划分
按照经费来源的不同可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以及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三个类别。
1.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全部支出由国家财政拨款,收入全部上交国家财政的事业单位。
2.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即差额补贴事业单位,是指首先用自身的收入抵补支出,不足部分由财政拨付,其列入国家预算的仅是自身收支之间的差额数的事业单位。
3.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指其支出由自己解决,收入由自己支配,收支不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亦称企业化管理单位。
以上便是我们对事业单位的介绍,希望各位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事业编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