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买了个月销过万的木鱼,今日功德+1。

2023-05-27 04:46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 我从未怀疑过淘宝的算法,它的“猜你喜欢”总是能轻而易举的猜进我的心坎,从色彩亮丽的手机壳,到夏天十分方便带口袋的连衣裙——我从来没有告诉过淘宝的算法我需要什么,但它总是能知道我的喜好风格、即将到来的行程、剩下不多的护肤品,以及我的精神状态。没错,当淘宝把「木鱼」塞进猜你喜欢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再一次在算法面前浑身赤裸:它摸透了我的生活,更摸透了我的情绪,它知道我需要一个木鱼。


◼️ 我没有任何犹豫的购买了这个木鱼,点进去-立即购买-选择地址-付款一气呵成,一只木鱼即将通过中国层层叠叠的物流不负期待的奔赴我,以至于我根本不在意它是从义乌发货,还是从少林寺或者五台山发货——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需要一个木鱼,敲一敲,赶走烦恼,敲一敲,提升醒脑,敲一敲,焦虑全跑,敲一敲,功德+1。


◼️ 既然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和安全的,既然努力不一定有回报,既然脱离了既定的道路也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倒不如参与一场更大的赌博中,赌一赌运气和功德。


◼️ 木鱼、彩票、赛博功德、天掉馅饼。

📿
05/26/Fri.


近日见闻杂谈。

@TuTouSuo™️ 


#1.彩票


新闻报道,一女子在南京鸡鸣寺财神殿门口长跪不起,仔细一看该女子竟然在跪地刮彩票,无数人围着她拍下了各种视频,很快#鸡鸣寺 刮彩票##鸡鸣寺 财神灵不灵#等相关搜索变相继出现,一度冲上本地榜热搜。很多人在视频下留言评论:鸡鸣寺的财神殿灵不灵?想知道图上这个女子最后到底刮出了多少钱。

真实事件,上周是我的27岁生日,我和一些老友们照例聚在家里过生日,我们彼此过于熟悉,以至于过生日从未送过什么生日礼物,无非就是定一个蛋糕,带一瓶酒。而我其中一位友人非常神秘的和我说,我给你今年的生日准备了一份大礼,我笑曰不用,她说你必须要。第二天晚上在我唱完生日歌之后,她神秘兮兮地说: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你的愿望灵不灵吧。随即把50张连在一起的彩票一下子撒了出来——像一道彩票构成的彩带,五彩缤纷,充满了幻想和期待。那晚我们所有的娱乐活动都暂时退后,大家围坐在沙发前轮流刮彩票,畅谈着如果今天中了500万,明天就辞职去流浪。

#2.就业


《澎湃》和《人物》最近陆续发布了招聘。《澎湃》招聘特稿记者,中文、历史、哲学专业优先,岗位描述为:在混沌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世界,穿透热点,打捞冰点,开拓深度报道的认知,能够接受高频次的出差,没有拖延症——应聘者需要附上对特稿的理解和三个想做的选题,除此之外再无要求。该招聘启事下热评第一:要求一堆,月薪三千,澎湃回复:笑哭(表情包)。该招聘应该还有一个热评,我现在补上:贩卖新闻理想,却不要新闻专业。


《人物》招聘更直接,标题为「热烈的季节,需要大胆的尝试」,并发布了一系列商业岗位、运营岗位、行政岗位的招聘——没错,没有编辑岗位。其中,商务岗位的应聘第一要求被人划了线进行重点标注,上面写着:“带资进组,拥有深厚的科技、消费等资源与客户”。曾经写满贬义的带资进组,现在成了工作的第一要求,你需要,有资本,才能进组。我想即使这个季节再热烈,对于能带资进组的人都算不上什么大胆的尝试,甚至都不算尝试,顶多算游戏。

#3.参差


我在珠海读的大学,澳门与珠海陆地相连,上周久违的和大学同学相约见面,我们说一起去弥补整个大学因为未成年而未去博一把的遗憾——于是我们几个土狗战战兢兢地换上几个筹码,游走在巨大的娱乐场里:我首先注意到,我们每个人拿了4个500元的筹码,是这个娱乐场中堪称筹码倒数;其次我注意到娱乐场里分为几种人,胸有成竹的大佬,应该是钱多不在意;看起来精美的广东大爷大妈,利索精准;以及我们这种愣头青,握着小小的筹码,犹豫又纠结。


我在几百张桌子里,找到了一个最低下注500元的桌子(其他的都需要最少下注1000元),我犹犹豫豫地把我的筹码放在了「大」上,惊恐不定。这时候我身后一位啤酒肚大哥踱步至此,他打量了桌子,打量了规律,打量了我,随机微笑着把他的筹码放在了我的旁边——我是五百,他是五万。


结果出了,小,我输五百,大哥输五万。大哥嗤笑一声踱步走了,我目送他离开,他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一眼。代表着五万元的小塑料块与他而言似乎没有任何意义。而我气恼纠结崩溃自责的坐在桌前,为失去的500元感到非常难过。

这时候,班班给我发来了微信,真是一个离谱又惊人的巧合。


她问我:你家的鞋柜有没有过腰?

我:?

班班:风水师说,今年鞋柜不能过腰,容易惹是生非。风水师还说,今年我们最好不要去南方,南方对我们很不好。

我:。

我:那我得问下房东鞋柜能不能敲掉。


我立刻逃离澳门,逃离这个价值扭曲,物欲横流,充满着娱乐、名利、金钱涌动、欲望膨胀的地方。


#4.月销过万的木鱼


我又想起那个木鱼了,它安安静静地躺在我桌子上,已经躺了一个月了,除了把它从包装中拆开来时敲过一次,上课助兴(别问我为什么敲木鱼助兴)时敲过一次后,它再也没有响过。淘宝发来提示,让我给宝贝一个好评,这时我才第一次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这个销售木鱼的淘宝界面:


产品功能:积攒功德

产品用途:静心解压


这个月共计一万人购入了这个「净化心灵套餐」,包括净化不顺心的事、净化小人、净化污浊、净化脂肪、净化美貌、净化发量、净化心灵、净化学历:敲一下,功德+1,烦恼全消。


一位买家真诚地评价道:一个喜欢敲木鱼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就是我的善恶观,木门!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

#5.this is our life!


我想已经没有什么荒谬的言辞,能比得上生活本身的荒谬了吧。历史更迭与文明演进中金钱与货币作为唯一的恒定标准被存留了下来:它等级鲜明了区别了社会的参差与层级,它骄矜自豪的成为了工作与生存的第一依仗,它不费吹灰之力的给人类带来了快乐与刺激,痛苦与挣扎。


“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加剧,工厂秩序越来越让人窒息,上迁的机会变得越来越渺茫,道德上的优越性开始失去效力。于是一种新的替代品被发明出来,那就是——物质激励。消费取代了工作,再次把个人动机、社会整合和系统再生产链接在了一起。事实上,被奴役、被剥削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只是那个让驴心甘情愿忍受高强度工作的诱惑,从草料变成了胡萝卜罢了。 ”


齐格蒙特·鲍曼如此写道。


但齐格蒙特·鲍曼也预料不到的,是当金钱进一步充欲成了消费社会中唯一的衡量标准,但社会的工作、赚钱、上升空间又极度有限之时,对金钱的渴望而不可得就会一股脑的转变为对神学的推崇,人类社会一个急刹车,又回到了过去,崇拜上帝。

当现实不可控,人们才崇拜神。

🧿

⛓ 奔跑!奔跑!奔跑!

🕳️ / TuTouSuo / 我们是转轮上的仓鼠


我想试图探讨一个问题:敲木鱼的行为,这些赛博又玄学化的精神寄托,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情状。


寄托偶然与运气、丧失了努力的动力。


其实很多人在分析此类问题时都会给出一些相似的答案:摆烂与躺平、内卷之下疲于奔跑的倦怠、社会性抑郁与精神发疯、个体与城市之中的孤独感和漂泊感、不确定性时代里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等等。这些碎片化的词汇其实的确可以揭露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冰山一角:


鲜明的等级秩序、货币体系与社会分工之下,每个人都像是一只滚轮上不断不断跑动的仓鼠——现代工作与社会分工就是那个永不停歇的跑轮,工作能够消耗个体的精力,使每一个人在空下来的时候满是疲惫,免于思考人生意义这样严肃的命题,工作也能够带来收入,而收入可以让人四处消费纾解欲望。 努力工作、赚钱、消费,构成了当代社会中每一个人,一天乃至一生的主要活动。 


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中的首先定义了人类社会发展、个体意义追求的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工作至上阶段,在社会工业化与集成化的背景下,工厂缺失大量的劳动力,于是教育、哲学、媒体等就充当了宣传的角色。他们一面诋毁传统主义,另一面创造了工作伦理,将进工厂工作和个人的道德品质进行了高度的捆绑。工作伦理其实就是一种工具,目的是使人们丧失独立性,服从于工厂制度。于是以前的传统思想,包括小农经济都在工作伦理的冲击下,沦为了一种懒散、堕落、不求上进的代名词,而工作成为唯一体面的、道德的、可行的生存方式。 


于是在一个成熟的生产者社会中,工作就像毛细血管,已经钻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同时是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枢纽,也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和自我评价的主要因素。当我们被问到“你是谁”时,工作都会尾随其后,成为我们身上一个鲜明的标志和符号。 成年以后,我们的生活是以工作为基准展开的。这也是为什么失业听起来如此可怕,那意味着,我们将丧失一种重要的身份,陷入一种无所适从和慌乱中,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个阶段,便是消费主义阶段。当工作伦理开始失去了原有的效应,工人们意识到了「工作是美德」这种说辞不过是资本家联合着政治家和哲学家编撰出来好让他们踏踏实实工作的狗屁理由之后,道德的约束就全然失去了效用,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比道德更深、更个体、更体验的方式才能将个体捆绑在工作中——消费就诞生了。


它会把一些诱人的食物放到你面前,试图说服你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然后告诉你,得到它唯一的方式就是放弃自由,努力工作。不得不承认,消费美学的驯化非常成功。在整个消费者游戏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人被驯化成了一种习惯即时满足、欲望被不断唤起、具有强迫性消费行为的原始人。 消费成为一种表达方式,我们通过消费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美妙的体验、身份的构建、关系的建立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逐。


“想要缓解无聊,就需要花钱。如果想要一劳永逸地摆脱这个幽灵的纠缠,达到幸福状态,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欲望是免费的,进而体验实现欲望的愉悦状态,需要资源。”鲍曼在书中如此写道。


于是,人们的心情由一种欲望被满足后的短暂愉悦和欲望未被满足的长期的焦灼和无聊构成。产生欲望——努力工作——赚钱——消费——新的欲望——努力工作——赚钱——消费。 这就是消费者社会为合格消费者打造的专属囚笼。 


因此,人要不心甘情愿的因为道德而工作,要不就为了满足欲望,进行消费而工作——这是现代社会赋予人唯二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人再也寻找不到其他更具合理性的存在意义。


意义,终于说到了意义。


🧿

⛓ 冲突!冲突!冲突!

🕳️ / TuTouSuo / 我们是转轮上的仓鼠


上述我们提到的工作伦理与消费主义已经从工业革命到现今,成型与发展了百年之久了,在这百年的发展中这样的观点和思想又在不同的社会与文化制度中生根发芽,生长出了本质相似,但表达不同的、最为正确且合理的社会既定轨道。


在东亚话语体系下,就是我们非常常见的:


“你必须拥有体面的工作。”

“你必须考取公务员/成为老师/医生。”

“你必须赚到足够多的钱。”

“你应该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你的人生就是既定的轨道,只有在轨道上按部就班的发展,才是最稳定、最正确、最好的人生。”


这是最好的、最理想的他者期待,也同时也是最虚假的,最不真实的虚假自我——卡伦·霍尼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将其称为之「理想假我」。


但我们也谈到了「意义」:一个个体,一个人,他除了是一个社会成员、是一个螺丝钉和零件以外,他还是一个有思想有自主意识的独立体,纵使外在的话语规训带来了无数的压力,依然会有某个瞬间,他会想成为一个仰望星空的人,成为一个流浪汉,成为一个不被主流但自己舒适自在的人——这是卡伦·霍尼说的「真实自我」。


我想要、我应该、我不能、躺还是卷,离开还是留下,就是我们的内心冲突,这种冲突从更大的社会框架去解释,就是理想假我与真实自我的冲突。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以放弃自我,迎合假我为主的。一些偶然的机会,我们可能会发现真我的存在,发现自己想成为一个浪漫的、丰富的,但不正确的人——可因为真我与假我完全不符,在外在话语的约束和不断鼓励之下,我们会自然的把它扼杀在摇篮中,构成所谓「应该的专制」。


应该考公、应该考研、应该成为公务员、应该有稳定的生活、应该结婚、应该生育、应该成为一个正确的人。


这样的冲突,带来的巨大的自我意义丧失。其实这放在以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曾经的集体化生活、信息的匮乏并不会告诉你更多可能性的存在,你看见的仅仅是轨道与稳定——但也正是因为近些年,新的可能性出现的,新的机遇出现了,新的旷野出现了,存在主义与犬儒主义并行不悖,现实主义之外浪漫主义也在不断绽放——


很多人开始醒了。


醒了之后就必须直面冲突,直面理想假我与真实自我的冲突,直面我们接受了二十多年理想假我的催眠,塑造出了今天这个看起来除了会应试和成为螺丝钉,一无所长的自己——这样的自己好想已经丧失了追求真实自我的资格。


另一层面,冲突的背后还有根深蒂固的家庭与社会——原生家庭是无处不在的凝视,在孝顺的道德要求下亲情即使真挚的情感,也是无形的束缚;社会长久的文化土壤也早就浸润了关于合理与正确的全部表达,再不允许多一点的,诸如粉色头发、多元性取向、不生育、不工作这样的选择存在。


前途未知,只能敲木鱼。

写到这里,即悲观但也乐观。

我们醒了,逃出去了。

我们逃出去了,却发现还在原地。


◼️ 谨以此文,纪念《F**KING LIFE!!!》的消失,她的消失,构成了「逃不出去」这一当代命题,艺术性的最后一环。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ᵒ̴̶̷̤ꈊ˂̶̤̀ )✧


☾˚‧º· ☾˚‧º·


「24届/春日基础班」


梳理重点内容

将理论落回生活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买了个月销过万的木鱼,今日功德+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