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酱香拿铁”

面试命题
近日,某咖啡品牌与某知名酒企做起了跨界联名,推出了“酱香拿铁”——“美酒加咖啡,就爱这一杯”,深受年轻群体欢迎,大家纷纷下单并在社交媒体晒出与该产品的合影。据悉,该联名产品的日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亿杯。对此,请问你怎么看?
作答示范
(各位考官/,考生/思考完毕/,现在/开始答题。)
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有这样一句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古代葡萄是美酒的好搭档,今天这个搭档摇身一变换成了咖啡。在这个题干当中,我看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晒合照”。
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愿意为“颜值”与“品牌”买单。别具一格的包装设计,耳熟能详的国潮品牌,自带话题与热度,传统品牌与现代商业形成强烈反差,两两结合,激发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欲望。而这种分享反过来实际上是在为产品做免费的宣传,进一步推动了产品的销售。
第二,“一亿杯”。
销量的背后是过硬的产品,消费者从来不是不愿意为产品买单,只是不愿意为劣质产品买单。两个品牌的强强联手,造就了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中老年人的第一杯瑞幸,满足了消费群体的猎奇心理与消费欲望,在国人强大的消费潜力面前,“一亿杯”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数字也就成为了现实。
第三,“做联名”。
一个是希望拓展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国传统白酒品牌,一个是正与国际知名品牌展开激烈竞争、亟待挖掘本土化优势的中国年轻咖啡品牌,二者的结合,使得老树开出新花,嫩芽得到滋润,打破了各自在其领域同质化竞争的僵局,实现了品牌的“破圈”传播。
联名虽好,但不可贪杯。这样的创新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对于一些对咖啡因或者酒精敏感的消费者,这样的产品可能并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甚至一部分尝试过的年轻人,对于其奇特的口感也颇有微词。另外,对于喝了酱香拿铁的人群,是否还能开车也成为了让他们犯难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杯“咖啡”能不能从“网红”变成“长红”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做宣传。想要长红,传统品牌就要与时俱进,注重挖掘自身的文化价值,通过向消费者讲好品牌故事,向市场讲好产品故事,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大众的认同度。同时,对于大众关心的酒驾、产品原料成分问题也需要做好解释,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第二,保质量。重视产品的口感、品质和服务等,树立“产品为王”战略思维,避免盲目追求流量,华而不实。
第三,强创新。坚持对于市场的探索,坚持对于新品的研发,通过不断的尝试,激活市场消费新需求,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高质量产品。
最后,各位考官,这次跨界同样给到政府部门诸多启发。一方面,我们要敢于跨界,不拘一格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比如类似县长跨界做电商主播,跨界做地方文化宣传片的“男主角”,应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们跨界的同时也要守住红线,保持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前提,营造良好亲民形象的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权威性。
(考生/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