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事】李逵与李鬼——小议真假卡特彼勒966E型轮式装载机

2020-08-08 12:38 作者:宁柳跨越  | 我要投稿

文章作者:Forever Changzhensky(AcFun、Bilibili、百度、微博和知乎昵称:宁柳跨越)



EN TRAIN

TOUS RESPONSABLES

——SNCF

乘坐火车出行

你我共同负责

——法国国家铁路 宣



提示

  • 直—直流电传动:指内燃机车柴油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一台直流牵引发电机,输出直流电并供给数台并联的直流牵引电动机。法国国家铁路CC 65000型内燃机车为直—直流电传动形式。

  • 交—直流电传动:指内燃机车柴油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一台三相交流同步牵引发电机,经硅整流装置转换成直流电后,供给数台并联的直流牵引电动机。阿根廷CDD5A1型、CDD6A1型和CDD7A1型内燃机车为交—直流电传动形式。

  • 交—直—交流电传动:指内燃机车柴油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一台三相交流同步牵引发电机,向牵引包供给电能,由牵引包提供电流给逆变器,逆变器输出电压和频率可变的交流电流,驱动每台并联的交流异步牵引电动机。越南铁路总公司D20E型内燃机车为交—直—交流电传动形式。

  • 液力传动:指内燃机车柴油机通过液力变矩器,用液力把柴油机的动力传到车轮上。本文提及的卡特彼勒966D型、966E型,柳工ZL50C型、ZL50D型和ZL60E型轮式装载机为液力传动形式。

  • 机械传动:指内燃机车像汽车的手动变速器一样用变速箱和离合器,把柴油机的动力传到车轮上;但机械结构的离合器难以承受高功率,而且变速箱结构就必然十分复杂和庞大,以增加排档数提供相对平稳的变速性能,所以机械传动内燃机车功率通常很低。法国国家铁路Y 7400型内燃机车为机械传动形式。

  • 双模式动力:本文提及的“双模式动力”,是指一种可以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受流或柴油机获得动力的机车。西门子Vectron DE型双模式动力机车即为双模式动力机车。

  • 本文属于正经科普文章,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相关技术资料,不作为商业使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之。

  • 请大家理性讨论,不要在评论区干些不该干的事!如见有引战性评论,将采取必要措施处置之!

  • 由于笔者精力和能力限制,在整理资料时恐有错漏,也请诸位读者纠正指教,谢谢合作!



资料参考来源

  • 《ZL50D轮胎式装载机》,刘良臣 著,《工程机械》1988年12期,第6页~第9页

  • 《CAT966E装载机引进消化国产化综述》,黄旭就、蒙秋红 著,《工程机械》1996年04期,第27页~第29页、第37页和第42页

  • 《ZL50D轮式装载机》,刘良臣 著,《工程机械与维修》1999年09期,第3页~第5页

  • 《柳工与装载机》,刘良臣 著,《工程机械》2003年11期,第80页~第85页

  • 《柳工ZL50C型轮式装载机》,张振兴  著,《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年08期,第155页

  • 《卡特彼勒品牌授权的思考》,何昞 著,《工程机械》2018年03期,第8页、第65页~第68页



引子

笔者有段时间对卡特彼勒轮式装载机产生兴趣,无意中搜索到一张“966E”型轮式装载机图片(图一):

图一:所谓的“966E”

然而当笔者后来搜索到另一张966E图片(图二),以及一张柳工ZL50C图片(图三),并与“966E”(图四和图五)进行对比时,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分析

图二:966E细节示意图

首先说两侧油箱的上下踏板:966E的上下踏板并非整体式设计,而是两段式设计(图二);而ZL50C(图三)和“966E”(图四和图五)的上下踏板,却是整体式设计。

图三:ZL50C细节示意图

其次是扶手托架:966E的扶手托架有着一种厚重感;而ZL50C和“966E”的扶手托架,相比于966E,却显得轻薄。

图四:图一“966E”的细节示意图

然后是配重块:966E的配重块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上;而ZL50C和“966E”的配重块,却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在车架上——当然,像图五那种用螺栓将配重块安装在ZL50C车架上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图五:另一台“966E”的后端图

最后说说尾灯:966E的尾灯安装在动力室车体外的两侧;而ZL50C和“966E”的尾灯,却安装在冷却室外侧。



释疑

分析了这么多,笔者相信各位读者会问这样一个问题:“ZL50C与966E是什么关系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图六:966D

1983年,柳工从中国铁道部换回一台966D(图六,示意图)。在完成对该机的性能测试之后,以刘良臣为首的设计团队于198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款第二代轮式装载机——ZL50D(初代)(图七)。

图七:柳工基于966D研制的ZL50D(初代)

但由于当时中国国内工业基础太薄弱,ZL50D(初代)采用的20多项先进技术,很多配件国内无法生产,采用进口配件成本太高。由于这些原因,ZL50D(初代)停止了生产。

图八:老ZL50

后来柳工将老ZL50(图八)的合理部分与ZL50D(初代)的先进设计相结合,于1988年试制出ZL50C(图九)。可以说,没有ZL50D(初代)的这个前奏曲,就没有后来柳工经典的ZL50C。

图九:ZL50C

当然,柳工也确实在同时从卡特彼勒引进了966E技术,并在其基础上于1990年开始制造ZL60E(图十)。但非常遗憾,ZL60E的产量远远少于ZL50C,且基本上没有车辆存留至今,可靠照片亦是极少。

图十:柳工基于966E研制的ZL60E

因此,笔者总结出这样一个卡特彼勒技术原型与柳工衍生产品的脉络:

966D→ZL50D(初代)→ZL50C→ZL50D(二代)⑴

966E→ZL60E



点评

分析了这么多,笔者相信各位读者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回收商们会利用ZL50C,改装为‘966E’呢?”

今天的回收商们利用ZL50C外形轮廓接近于966E的特点,在将ZL50C翻新的过程中,改贴卡特彼勒商标,继而出售。然而,此举犹如利用上游型蒸汽机车复刻为“解放1型”蒸汽机车一样,而且还连谁是原型车谁是衍生品都弄混淆,真是“妙不可言”!



注释

⑴柳工后来在ZL50C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采用采埃孚液力传动装置的ZL50D(二代)。


【纪事】李逵与李鬼——小议真假卡特彼勒966E型轮式装载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