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周信芳演出剧目一览(2)陈琨

2023-08-28 14:11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陈琨先生


周信芳演出剧目一览(1900--1937.6)


第二阶段:1915至1922年首演剧目259出


1.传统剧50出:雁门关、连营寨、中秋赏月、青石山(为周瑞安配演)、铜网阵(为马德成配演)、风波亭、斩黄袍(周饰高怀德,为马德成配演)、纪信替主、三堂会审(周饰刘秉义)、一科两状元、铁公鸡三本、六国封相(春节前夕封箱戏)、收马超、三击掌(红鬃烈马之一折,周饰王允)、单刀会、兰花县、善宝庄、麦城升天头本(即走麦城)、麦城升天二本(包括玉泉山显圣、曹操患病至病亡、刘备梦弟、张飞遇害、活捉吕蒙)、汴梁图(即北汉王,南派传统戏)、铁公鸡四本、麦城升天三本(包括伐东吴、孙权降魏、活捉潘璋、哭灵牌)、麦城升天四本(包括赵云救驾、八阵图、黄权降魏、曹丕伐吴、白帝城、三义归天)、全部伍子胥、东岭关、锁阳关、龙潭寺、两狼关、爱华山(以上4出周为王金元配演)玉连环(昆剧,周为贾璧云配演)、全部穆桂英(周饰杨延昭)、珠帘寨(周饰程敬思)、胭粉计、全部刺虎(昆剧,周为韩世昌配演)、法门寺,妖仙传(昆剧,周为韩世昌配演)、鸿鸾禧(周饰莫稽)、草桥关(高庆奎反串净角,周配演姚刚)、火牛阵、洞庭湖(以上2出周为高庆奎配演)、刘唐下书、赶三关(红鬃烈马之一折)、宁国府(为尚和玉配演)、取金陵(周为元元旦即高玉喜配演)、战太仓(周为朱桂芳配演)、牡丹亭(昆剧,周饰陈最良,为王灵珠配演)、栖梧山(周为刘四立配演)、黄飞虎反五关、康郎山、探地穴(以上3出周为白玉昆配演)。


2、新剧209出,其中:

一、周主演的单本戏32出:麒麟山,王莽篡位、疯僧扫秦、杨乃武、桃园三结义、天河配(丹桂演出本)、三僧奇缘、大破黄巾、三义战吕布(与传统剧不同)、险难姻缘、提倡贫民厂、穷志气、尼僧寻夫、胡迪骂阎、全部赵五娘、新长生殿(风流天子之一折)、清明佳节大纪念、神仙瓶、学拳打金刚、大破白莲教、爱国男儿、书剑缘、珠缘、女状元巧戏探花、唐明皇月宫会妃(风流天子之一折)、巧医奇妒、红拂女(麒麟阁之一折)、捣霜仙子、全部雷峰塔(与旧本不同,自断桥起,烧塔团圆止,内有不少新情节)、萧何月下追韩信、改良贩马记(吹腔改为皮黄)、皇帝充军。


二、周主演的连台本戏90出:御猫一至六本(分3次演)、昏皇鉴一至八本(分2次演),女侠红蝴蝶一至廿六本(分13次演),英雄血泪图一至四本(分2次演),侠侠侠一至十二本(分6次演)、大红袍头二本、丈人阿伯坏良心一至十本(分3次演)、英雄谱五六本及九至十二本(分3次演,周未参加一至四本及七八本演出)、三戏白牡丹一至四本、大闹花灯头二本、风流天子一至三本、烤一至三本、苏护进姐己三本(周未参加头二本演出)、丁郎寻父一至六本(分3次演)、麒麟阁一至六本、改良白蛇传一至八本(分3次演)、神怪剑侠案一至十六本(分7次演)、普陀山一至三本、王华买父头二本、玉蝴蝶头二本、判官一至八本(分2次演)、哈尔滨逆伦案头二本(现代剧)、戏头二本、双金钱一至三本、花月痕头二本、珠联香采缘一至八本(分2次演)、狸猫换太子四至七本(周未参加一至三本演出)。


三、为他人配演的单本戏49出:泥马渡康王(配杨瑞亭)、庵堂相会、珍珠塔、杜十娘、贞女血、痴心女子负心汉、梅玉配后本(周未演前本)、邓忆南、薄汉命情女(西式服装布景)、整珠奇缘、晚霞、家庭恩怨记、春阿氏、冯小青、一口咬煞姨太太(现代剧)、卖花三娘子、红菱艳、柳爱环为国歼情记(现代剧)、尤三姐(以上配冯子和)、鸳鸯剑(与冯之尤三姐不同)、黛玉葬花(与梅兰芳本不同)、宝蟾送酒、晴雯补裘、馒头庵(以上配欧阳予倩)、张松献地图、党人碑、哭祖庙前后本(分2次演)、跨海征东、三请诸葛亮、两朝领袖、小霸王、不忍心、宦海潮(与冯本不同)(以上配汪笑依)、玉洁永清(配陆艳香)、玉虎坠、珍珠衫、王娇鸾(以上配王灵珠)、千金一笑(配黄润卿,与梅兰芳本不同)、麒麟山(配王金元,与周原本不同)、凤阳女(配贾璧云)、田七郎(配李吉瑞)、千里独行侠、贾复拖肠记、火烧飞龙岛、孝子救北海、火烧吕奉先(以上配刘四立)、英雄泪满襟十族方孝儒(以上配刘奎童)


四、为他人配演的连台本戏38出:跨海征东头二本及七至十本(分3次演,配杨瑞亭,与汪本不同,周未参加三至六本演出)、幂面美人一至四本(分2次演)、赛金花一至四本(分2次演)(以上配冯子和),三马同槽一至四本(分2次演,配何月山)、恶奴连环报一至十六本(分8次演)、三门街一至十二本(分6次演)、塔子沟二本(周未参加演出头本)、双鸳鸯一至四本(分2次演)(以上配三麻子)、许田射鹿一至四本(配汪笑依)、侠妓桃花血头二本(配贾璧云)、宏碧缘头本(配李吉瑞,周未参加演出二本)、海瑞参严嵩一至三本(配高庆奎)、呆徒富贵头二本(配高三魁)。


第二阶段虽然只有8年,却是青年周信芳成名的关键时期。他在上海丹桂第一台连演七年半之久,开创在一个剧场长期演剧的纪录。他与众多南北名伶同台献艺,演出剧目数量也是一生中最多的。原先,新戏多数质量差,演期短,但这一阶段中,26本的《红蝴蝶》重演40余次,《狸猫换太子》每本连演数十场,可见观众欢迎的盛况。名剧《追韩信》亦诞生于此时


当时中国电影尚在无声片时期,已注意到将京剧艺术搬上银幕。上海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在众多杰出京剧演员中,只挑选梅兰芳和周拍电影(1920年,该馆将周的《赵五娘》中二折戏拍成影片,这是周第一次上幕),可谓慧眼识英雄。


周经常为人配戏,有不少戏原为人作配角,以后就成为他自己主演的,如《哭祖庙》、《方孝儒》等.《英雄血泪图》是周自编自演的第一出,此后周即经常自编自演新剧(待续)【作者:陈琨 原载《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讯》1990.3第五期】

【旧文回顾】周信芳演出剧目一览(2)陈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