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猎人冰原设定集生态翻译16——雷狼龙
个人翻译,如无授权🚫禁止转载
“身缠雷光的牙龙种。利用被称为蓄电壳的甲壳和带电毛将电力积蓄到极限的状态被称为“超带电状态”,令人畏惧。”——怪物图鉴
牙龙种 雷狼龙
全长:1743.49cm
全高:520.93cm
脚的大小:约150cm
主要栖息地:引导之地(森林地带/陆珊瑚地带)
因“无双狩人”的别名,威胁性被广为人知的牙龙种。拥有强健的四肢和令人惊异的臂力,以及在体内积蓄并操纵电的能力。由于甲壳和体毛的特殊性质,除了能蓄电之外,还能与被称为雷光虫的能产生微薄电力的小型怪物共生,因此神王牙被赋予了“雷狼龙”的别名。随着雷光虫的活性化,雷狼龙全身迸射出雷光,身体能力和凶暴性一起高涨。虽然之前在新大陆从未被发现,但人们曾目击到它在引导之地与火龙和角龙展开三足鼎立之战。之后,在古代树森林和陆珊湖台地等地,也开始确认到其雄姿。

强健的四肢孕育出压倒性的臂力和高度的敏捷性
雷狼龙的栖息地主要在植被丰茂的山间地区和山岳地带等高低落差较大的地方。因此四肢发达,显示出能够在高处轻松游走的跳跃力,面对飞行的大型怪物也会果敢地与之对抗。特别是粗壮的前脚,能够发挥出与外观一样的威力,以锐利的爪子压倒外敌。调查团遭遇的个体,在与外敌交战时,根据距离和位置关系的变化能够发挥出不同的连携攻击,体现了出色的应对能力,一旦发怒,其招式动作和威力就会变得异常猛烈。一有机会就进行蓄电,以实现被称为超带电状态的自我强化状态,这一点也是其特征。


鲜艳的体色中隐藏着操纵电力的功能
它鲜艳夺目的碧色甲壳,据说也是从溢出的电流中保护自己的绝缘体,积蓄了更多电气的甲壳一部分由于放电现象发出青白色的光,连尾巴都描绘出了美丽的线条。让这样的尾巴接地,也有把电引到地面的作用。被无数甲壳覆盖的尾巴,除了能够作为排除外敌的武器使用之外,还起到了平衡巨躯的作用。连接全身的土黄色甲壳被称为蓄电壳,其中具有能产生电力的特殊脂质,被称为蓄电毛的茸茸白毛会将电力积蓄在无数的甲壳中,并将其放大。

关于繁殖和幼体成长的谜团
关于雷狼龙的繁殖情况,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它们会形成小规模的群体,在其中共同养育幼体,但实际上连它是否是卵生都不知道。因为目击的大多数个体都是成年雄性。是因为雄性负责为群体提供食物,活动范围更广吗?根据为数不多的幼体目击报告,幼体覆盖蓄电壳的带电毛比成体的毛量多。这是为了保护未发达的蓄电壳和甲壳,在成长过程中会脱落。即使是幼体,也擅长利用四肢和钩爪进行狩猎,但在成年之前,带电能力是分阶段逐渐发展的。


与雷光虫的互利共生关系和超带电状态
雷狼龙会为其带电毛中共生的雷光虫提供电力。得到了这个恩惠的雷光虫会活性化,变成发出青白亮光的超电雷光虫,成为雷狼龙的力量源泉。当蓄电量达到极限的雷狼龙打开蓄电壳,会进入能最大限度发挥放电能力的超带电状态。电力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以灵敏的动作和强力的连续攻击来屠戮外敌。再加上因愤怒而兴奋,这种情况变得更加危险。将多个超电雷虫聚集在一起,一边旋转一边向远处扩散,或者切换攻击目标的同时,接连不断地施展猛烈一击,这种威胁让人战栗不已。


从雷光虫身上看到了新生态环境的征兆
与雷狼龙共生的雷光虫,被认为是来自现大陆的种群,其与新大陆雷光虫的外观差异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同种还是异种?其决定性因素或许在于对生存环境的理解。因为现大陆上雷光虫的天敌是“鸟龙种”的丸鸟,而新大陆是看不到的它们存在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气候不同,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和微生物就会发生变化,摄取它们的小型生物和捕食者也会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即使是具有相同性质的生物,在外观上也很有可能产生差异。雷狼龙行动范围的扩大,会对栖息在新大陆的雷光虫的生态产生不小的影响吧。(出自某昆虫学者的研究观察)

译者注:这是雷狼龙部分最有意思的内容了,新大陆的雷光虫和旧大陆的雷光虫基本可以说是两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内分别独立演化,外貌也一点不一样,只是“具有相同性质的生物”。雷狼龙带进新大陆的旧虫子将会对新大陆本土雷光虫的生态产生很大的冲击,还有前文所述的雷狼龙卵生和胎生未判明,实际上牙龙就是似哺乳爬行动物,连中分哥牙齿都有齿形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