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剖学

2022-12-13 17:26 作者:bili_78272843582  | 我要投稿

绪论


1、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2、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向前平视。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


3、矢状面:是指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剖面(正中矢状面)。


4、冠状面:是指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的剖面。


5、水平面:又称额状面,是指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的剖面。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


一、骨的分类


1、按部位分:


①躯干骨51②四肢骨(上肢骨64、下肢骨62)③颅骨29


2、按形态分:


①长骨②短骨③扁骨④不规则骨⑤籽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1.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2.骨膜:(1)不是全覆盖在骨的表面,除关节面外(纤维结缔组织)(2)骨膜有愈合修复、营养、促进骨生长发育的功能(含有丰富神经血管淋巴管)


3.骨髓:①红骨髓:有造血和免疫功能,存在于胎儿和幼儿里。②黄骨髓


注:在椎骨、肋骨、胸骨及肱骨等长骨的骺内终生存在红骨髓。


区别:①造血②年龄段③互化:一定条件下,如大出血,严重贫血


三、躯干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1)椎体:前方


(2)椎弓: 后方,弓形骨板 


(3)7个突起:


 上关节突(1对)下关节突(1对)横突(1对)棘突(1个)


(4)椎孔: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5)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横突有横突孔  


①寰椎(C1):无椎体、棘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


②枢椎(C2) :齿突


③隆椎(C7):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 


(2)胸椎:①肋凹(椎体肋凹、横突肋凹)②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呈叠瓦状


(3)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后伸


3、胸骨(扁骨):


①胸骨柄(其上缘为颈静脉切迹)


②胸骨体(其侧缘连接2-7肋软骨)


③剑突


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骶骨


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裂孔为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四、


四肢骨


1、肩胛骨


肩胛冈:内侧连线平第3肋/T3棘突 


上角平第2肋、下角平第7肋


两重要骨性标志:


①喙突:上缘外侧部弯曲的指状突起。


②肩峰:肩胛冈向前外伸展,高耸关节盂上方。




2、肱骨


①上端:肱骨头、小结节、大结节、结节间沟、解剖颈、外科颈


②体部: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③下端:


内侧髁(内上髁、肱骨滑车---尺骨的滑车切迹)


外侧髁(外上髁、肱骨小头---桡骨头的上面关节凹)


滑车上下方:冠突窝(滑车前上)、鹰嘴窝(滑车后上)


尺神经沟


3、桡骨


①上端细小:  


桡骨头(头上面有关节凹—尺骨桡切迹)


桡骨颈、桡骨粗隆


②体:三棱柱形


③下端粗大:尺切迹、桡骨茎突




4、尺骨


①上端粗大:滑车切迹  


切迹上下方—鹰嘴、冠突


②体:三棱柱形


③下端:尺骨头、尺骨茎突


5、腕骨(8×2块):




舟月三角顶豌豆   大小多角头状钩


6、髋骨


(1)髂骨(后上方):


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2)坐骨(后上方):坐骨结节


(3)耻骨(前下方):耻骨联合面、耻骨结节 


7、股骨、胫骨、腓骨




 8、足骨(52块)(跗骨、趾骨、跖骨)




①跗骨(7×2块):


跟骨、距骨、骰骨、足舟骨 


内侧、中间、外侧楔骨


② 跖骨(5×2块)


③ 趾骨(14×2块) 


9、颅骨:




⑴脑颅骨(8块):


①成对:顶骨、颞骨


②不成对: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⑵面颅骨(15块) :


①成对:上颌骨、颧骨、泪骨、鼻骨、腭骨、下鼻甲


②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颅底内面


◆三个窝:许多孔、裂、管有神经血管通过。


①颅前窝:筛骨的筛板、筛孔(嗅神经穿过)


②颅中窝:


蝶骨体、垂体窝


视神经管、眶上裂(通眼眶)


圆孔、卵圆孔、棘孔、脑膜中动脉沟


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


③颅后窝:


枕骨大孔、斜坡、舌下神经管、


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


◆颞骨岩部:内耳门、内耳道




颅侧面


翼点:额、顶、颞、蝶骨会合而成,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出血。


颧弓:颧骨+颞骨




颅前面


⑴眼眶:


眶上下缘、眶上切迹(眶上孔)、眶下孔


眶外壁——眶上、下裂


⑵骨性鼻中隔——筛骨垂直板+犁骨




⑶鼻旁窦:


①额窦-中鼻道、上颌窦﹣中鼻道


②筛窦(筛小房)—前、中筛小房﹣中鼻道


               ↘后筛小房﹣上鼻道


③蝶窦﹣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




第二章 关节学


(一)骨连结的分类


⑴直接连结(多见颅骨和躯干骨):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⑵间接连结(多见四肢骨之间)


(二)关节的基本结构


1.关节面: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一般为一凸一凹,凸者为关节头,凹者为关节窝。关节面上被覆关节软骨。


2.关节囊: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膜构成的囊,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并与骨膜融合续连,它包围关节,封闭关节腔。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滑膜(薄而柔润,有滑液)。


3.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


(三)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是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有加强关节的稳固或限制其过度运动的作用。分为囊内、囊外韧带。


2.关节盘和关节唇:是关节腔两种不同形态的纤维软骨。有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为半月板。(注:只有膝关节)


    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3.滑膜襞和滑膜囊


(四)关节的运动


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五)躯干骨的连结


脊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藉骨连结构成


1、椎体间的连结:


椎间盘:纤维环、髓核 ; 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椎弓间的连结:


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3、四个生理性弯曲:


颈曲、腰曲(前凸)胸曲、骶曲(后凸)


4、胸廓


12块胸椎、12对肋骨、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整体观:横径长、前后径短


胸廓上口较小,由胸骨柄上缘、第一肋和第一胸椎围成。


胸廓下口宽而不整,由第12胸椎、第11及12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


5、颞下颌关节(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有关节盘。运动:咀嚼、语言、表情


(六)附肢骨连结


1、胸锁关节


组成:胸骨柄相应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


特点:关节内有关节盘


运动:前后、上下、旋转、环转运动


2、肩关节


组成: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也称盂肱关节。


特点:


⑴关节面:①关节盂小;②有盂唇


⑵关节囊: 


①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②囊薄而松弛,囊前后、外侧有肌肉或肌腱加强。前下部较薄弱易脱位。


运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环转


3、肘关节


组成:肱骨下端、桡骨、尺骨上端


(1)肱尺关节:肱骨滑车+尺骨滑车切迹


(2)肱桡关节:肱骨小头+桡骨头关节凹


(3)桡尺近侧关节:桡骨头环状关节面+尺骨桡切迹


韧带: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运动:屈、伸


4、前臂骨间膜:处于半旋前位时,骨间膜最紧张。


5、桡腕关节


组成:


 桡骨下端腕关节面


 尺骨头下方关节盘(尺骨不直接参与构成)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近侧面(豌豆骨不参与构成)


运动:屈伸、展收、环转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的两侧有囊外韧带: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


6、骨盆:


组成:骶骨、尾骨、左右髋骨借关节和韧带连结。


分部:以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界线。


骨盆上口和骨盆下口之间的空腔为骨盆腔-小骨盆


坐骨大孔: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围成,有肌肉(梨状肌)、神经、血管通行。


7、髋关节


组成:股骨头+髋臼


特点:


①髋臼周缘有髋臼唇加深,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


②关节囊坚韧致密,前后外侧有髂股韧带加强,后下方薄弱易脱位


③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环转,运动幅度不如肩关节


8、膝关节


组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髌骨,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特点:


①关节囊广阔松弛、各部厚薄不一


②韧带:囊两侧壁腓侧副韧带(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胫侧副韧带(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结合);囊内还有前、后交叉韧带


③关节内软骨(内、外侧半月板)


④滑膜皱襞(翼状襞)


⑤髌上囊


运动: 屈伸运动


9、踝关节


组成:胫、腓骨下端的踝关节面+距骨上关节面(距骨滑车)


特点:


①关节囊:关节囊前、后壁较薄,两侧有韧带增强。


②韧带: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


运动:背屈(伸)、跖屈运动


归纳:


有关节盘的:下颌关节、胸锁关节、桡腕关节


有囊内韧带:膝关节、髋关节


有关节唇:肩关节、髋关节


有半月板:膝关节


第三章 肌学


1、肌的形态:长肌、短肌、阔(扁)肌、轮匝肌


2、肌的构造:肌腱、肌腹


3、随意肌:骨骼肌;不随意肌:平滑肌、心肌


4、肌的辅助装置


①筋膜:


 浅筋膜(皮下脂肪,皮下组织)


 深筋膜(肌间隔,血管神经鞘)


②滑膜囊③腱鞘:纤维层、滑膜层




一、背肌胸肌





二、膈三个裂孔:


①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     


②食管裂孔: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


③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三、头肌


1、表情肌:额肌、枕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


2、咀嚼肌+胸锁乳突肌





四、腹肌


1、层次:第一层:腹外斜肌;第二层:腹内斜肌;第三层:腹横肌


2、肌束方向:


腹外斜肌:外上到内下;腹内斜肌:外下到内上;腹横肌:由外到内


3、形成的系列结构:


⑴独与腹外斜肌有关:


①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②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一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⑵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有关:


①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两者腱膜下内侧部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


②男性腹内斜肌与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一起随精索进入阴囊,称为提睾肌。


⑶与三层都有关:


①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包绕腹直肌,形成腹直肌鞘,分前后两层。


②白线:三层肌腱腱膜包裹腹直肌后在正中线交织而成。


在脐下4--5厘米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


五、上肢肌


前臂肌前群肌肉主屈、后群肌肉主伸。

解剖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