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张习团


中名联签约书法家张习团,男,汉族,笔名张帆,笔号廿七年六十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人,1972年6月生。1992年始,自研书法。初涉"颜柳",精研"钟王"。以此为基,上涉商周,中至唐宋,下游明清,领众家之神,会各派之韵。2014年至2020年近七年来,有幸在著名书法家恩师兼同乡张喜成先生教诲下,笃学王羲之《圣教序》,怀素草书,孙过庭《书谱》。兼学王羲之,文征明小楷和汉隶。再加上长期的书法学习感悟,融汇贯通下,才逐渐将新,奇,静,润,圆,活六字风格冶为一炉。由于我的书法学习环境恶劣,更由于生活所迫,大部分时间在建筑工地和工厂中度过,社会活动较少,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书法技艺的提高上。直到在恩师引领下,2020年夏,签约了中名联后,我才得以初出茅庐的正式走出家乡,走向了当代广阔的艺术天地……



中国的书法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一个载体,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陈立鹏表示,书法几千年来一直在见证着是文化的发展传承。从历代的名爵公卿到如今的学者文人,都将其看作是一种至高的艺术追求,他们用各自的点、画书写经营来阐述对书法艺术和历史人生的理解。




仔细品味张先生的书法作品,总感觉有一种气息在隐隐涌动,有灵动飘逸,又有苍茫古拙,有天然爽利,又有遒劲典雅,既有视觉的冲击,又有心灵的撼动,这正是书法作品的高难之处,也是可贵之处。先生能有如此成就,绝非朝夕之功,几十年临池不辍,更有诗词文章等丰厚学养加持,所以才能入古出新,形成自家面貌。其点划线质犹如万年枯藤,苍劲老辣,入木三分。当面观其作字,更是气定神闲,一笔不苟,不激不厉,不描不画,不添不补,节奏分明,流畅自然,正所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实乃当今实力派书家,吾学书之楷模也。






张先生的书法作品博采众长,文采焕然,每一个字都让人流连忘返,行云流水的作品给人感觉特别舒服。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向背、疏密、开合、欹侧、布白、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原则,使作品不但爽朗痛快,而且又清新自然。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一种气势、一种包容、一种博大等感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道在其中,艺无止境,中国的艺术向来讲究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合一,在张先生的书法创作里,意态自若,落笔严谨而舒展,移步换形,节奏明显,挥洒忘情,任笔所致,书卷气浓,别具风采,在他的笔下,或行或草,时断时连,快而不乱,慢而不滞,看似点横撇捺,实则精深广大,它包含着万物,包含着自家,似大海无边似宇宙无际,既继承传统而又不囿于一家之法,心有主宰,胸有造化,若溯其灵性之本,皆源自于先生所追求的在精神上不受束缚和平和静穆的人生境界,心之所向,皆为风雅之事,可使人久观,使人流连;可心生清静,也可生思考。

真正的书家,在真、草、隶、篆的来回锤炼中,最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脉风格才行。张先生以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艺术道路。隶书于五体之中,上承篆体,下启楷草,既无篆、草的识读之难,又少楷书的法度之严,其性略同于行书。其正,则可庙堂碑版;其率,则可民间简牍;收放自如,随心去取。正可以陶写胸中意趣,抒发笔底深情。因此隶书一体以其艺术特质,更能与时代相合。
愿张习团先生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笔耕不辍,初心不渝,用精妙的笔法,传承民族文化,墨染绚丽人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张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