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现象学伦理主义(3-1-4-4)——列维纳斯的另类时间性与他者...

3-1-4-4 现象学伦理主义 phenomenologycal Ethicism列维纳斯的另类时间性与他者面孔学
代表人物: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
●【他人】概念(面孔学、面容学意义上,最极端的他者就是纳粹),思想变成静态的对时间性的感受,被纳粹的恐怖恐吓,放弃思考,背叛现象学精神
○法国人走太远了,尔曹身与名俱灭,包括后来马利翁神学现象学、德里达能指所指,用一种看似不是超语言的方式说一种超语言,都是不真诚的、自我悖谬的结构
○未:【爱欲现象学】是不可能的,现象学不能用到爱欲中去,其中的【身体学】、【女性身体学】都是不合法的,是男性主义视角、布尔乔亚不真诚
⊙存在主义、神学、现象学(还有一个捣乱的精神分析)是转不动的,精神分析会脱轨
●俩维纳斯从【时间意识】着手,表面了【内时间意识】的【外在性(他者性)】:【内时间意识的载体不是主体性】①因为有一种【主体性】是不可【意向化】的,它的基本结构是【伴随、附随】②,这种附随的【自我感】不能够作为【意向对象】,也不能作为【意向活动】,它不在从内而外的【意向性】的基本结构中。
○①胡塞尔认为【内时间意识】≈【主体性的在场】(从内而外的,是由先验主体发出意向性,将对象相关化作为意向对象)《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过去(持留、回忆)←当下(瞬间、最具有优先性)→未来(延伸、前摄),当下向两边绵延①,形成一个连续统。这个结构还是一种【在场形而上学】
⊙列维纳斯认为这种无条件的充实是蛇皮玩意,通过【意向性】的【赋义】的活动,从内而外地建构【主客关系】不能解释【附随性的主体性】这个静默的在场。
⊙①当时欧洲中心主义认为这个结构下的【当下】就是【我思、主体性(从内而外发出【意向性】的自我极)】这个【当下的在场】本身是绝对的,就是一切,代表欧洲中心主义的【我思主体性】侵吞一切,这会使得他者没有位置,一切都是主体当下的自由,整个世界存在就是主体当下的领会、把握到的一个等级制架构。
▪列维纳斯认为这个【当下主体性】不是原初的主体性,是被构造出来的,【在场】也不是原初的在场,而是欧洲绝对理智传统下的一种在场。还有一个更本源的在场:【无限】,这也是一种【主体性】:【内在他人】①,是一种绝对静态的、不思的、没有时间体验、未时态化②的主体。
——①胡塞尔式的主体会不停地有【回忆】与【前摄】两种目的论体系(看起来是在时间中的,但是这是一种暴力,都是预设好的一个图式)
——②列维纳斯的时间性是【没有时态化的时间】,不区分过去当下未来,是一种无限。可以通过【面孔学】体验到这种时间,以一种情感式的方式体验到,比如愧疚:让人体验到自己是一个【他者】,人最陌生的东西(脸皮)不会受到【回忆】和【前摄】两种意向性的影响,它总是会在场、是超时间的。但人在当下感到歉疚、羞愧的时候,【回忆】和【前摄】都无法让人解脱(胡塞尔构建的智性主体就会非常弱小),这种理智无法掌控的陌生的东西就是另一种的主体性(始终在场的、超越的内在他人,人不知道下一刻会变成谁,人就不停地存在与【脸皮】之上,这是一个更本真的他者,它代表了没有过去当下未来之分的【纯时间性】对于主体来说是一种不可能的时间,但恰恰是这种不可能性、存在的暴力,使得所有时态化成为可能)
○②所有的体验前面都可以加“我的”两个字,但这种【属我性】是一种静默的、被动的、消极的主体性,它无法直观它自己如果直观“我的”,又会多出另一个“我的”,始终会产生一个剩余,导致无限倒退,永远直观不到它。
场域论 3
他人、脸孔(另类的主体性、去时态化的时间性①) 调和
Dire(Say 形而上(能指))
VS
Dit(Said 形而下(所指))
①不进行【回忆】与【前摄】的时间性构想,从目的论网络中调脱出来,不再“朝世界存在”,将【朝向性】还原到极点,就会发现朝向自己【脸皮(外在的无限)】
本体论 1
享用——海德格尔的存在太弱小(在一个时态化的传统时间中),列维纳斯不认为主体在其中做一个枢纽的作用,而是一种爱欲性的【享用】【享用】指从外(他者激活、享用主体)往内进行一种【赋义】(构造本质,朝向本质赋予生存论意义)
●这种本体论建基是通过【享用】这种【伦理性的关系】(比性化高一级,带有超验性的神学味道)
●梅洛庞蒂【知性格式塔】中的每一个失败被列维纳斯把握为一个超越性的他者(无限)以这种失败为乐,让主体体验到有限性
认识论 4
不再追求认识论上的同一性①,不再通过认识论环节来对本体论同一性结构进行建基。但还在设想一种理想性的【享用】:用爱超越【面孔】,超越传统【观念论】的智性,但这种【享用】本身也还是一种智性享用,并不是实在性的、创伤性的享用。
①法国现象学家认为【同一性】的建构是和现象学相反的(主体→他者(对象化)),而是反过来:他者(面孔、无限的自然)→主体(A享用主体)
认识论 4
反思性①是失败的、局限的,会导致灾难(面孔学失败、无法建构女性快感、社会灾难)
①自我-同一-反思的先验主体结构并不能构造一个成功的现象学主体,也无法通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Ethical Reduction 伦理性还原】,界面(面孔)性的伦理精神、伦理行动更重要(说出来的比想要说的更重要)
面孔可以向内(把面孔上的当下存在建基为瞬间内化把握,就会变成概念性、反思性的哲学体系)、向外(存在、言说的生存姿态、伦理性行动)
目的论 4
现象学主体性没了,是派生性的,他者对主体是压倒性的(Presence 在场、朝向性的主体性 调和 Time VS Space)——通过【凝视】爱人【面孔】就能看到超越性他者——a超越了A的把握
❤️❤️❤️
来讲这个现象学的最后一个主义主义……
马里翁无缘,他那个神学现象学我受不了
列维纳斯主义主义的3-1-4-4还是伊曼努尔列维纳斯(Levinas)
然后这个东西我把它叫做现象学的……
方法上现象学的它是一种伦理主义
现象学的伦理主义(phenomenological ethicism)
实际上就是积经(以我贫瘠的知识推演出的最佳猜测)
现象学伦理主义
它是现象学的方法,就像什么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
真的有现象学存在主义这种东西吗?
现象学的伦理主义就是……他是急不可耐的
这个老哥我感觉其实他的思想……他没有那么聪明
我觉得列维纳斯没那么聪明,他有点很会感动他自己
他写的书跟诗差不多
好吧
但是看在他是一个把现象学引入法国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还是要给他在现象学里面给一个位置
就是不是非常精致,然后有点问题
比如说首先他者的概念……他人好吧
如果我们严格用现行译本,《总体与无限》(朱刚 译)里面
他人这个概念,这不能叫概念了
但是我们现在所有理论化的把握列维纳斯的体系
列维纳斯自己是可以抗辩的,他可以申诉:
你不能这样对待我
你这都是一个主体性自我统一的一种理解comprehension
但他翻译成统握:理解性的思维性的一种专题化了
这个东西不合法、不能这样搞
不合他那个法
不管
反正他的起手式是现象学
那么这种现象学的这种伦理主义是他比较一以贯之的一个方法
他嘴巴上不能说他自己是现象学家
但是实际上我觉得他是……我认为他是背叛现象学精神的
就这个游戏规则你都彻底违背了,然后玩你自个那一套
不能这样的
兄弟姐妹关系、家政学这些东西
You can't do that like that、你不能这样搞
有点前反思、有点不反思、放弃思维
就是说如果思想就是如他所说变成这一种静态的,就是对这种时间性的感受
就是他者从外部对你进行立意对你进行 meaning given
那是不能这样的、不能这样搞的
我知道我觉得是有点……这背叛现象学精神
主体性这种官能……
你说他是官能也好,是这种特殊的一种享乐模式也好
但是我还是要讲一讲、我还是要说一说
它这个体系它在何种层面上是现象学?何种层面上有背叛的现象学?
我觉得他是背叛现象学,所以我说现象学学到梅洛庞帝可以了
后面这列维纳斯的、马里翁的这些东西
神学现象学……省省吧兄弟们
我觉得有点怪怪的、我觉得味道不对
这个法国人走太远了
这些尔曹生于名俱灭
有问题、有问题
看马里翁穿个法国科学院的衣服
你看多精神——建制派了兄弟,这东西已经贵族化了
有问题、有问题
不是这样玩的
这德利达后面的那些自身现象学家搞的那些东西
什么能指所指裂开这玩意儿
这结构都在好像自己已经不再说超语言的方式说一种超语言
他自己都是不真诚、自我悖谬的一个结构
我都不想把他放到结构主义运动里面去
我不想把他放到后结构主义运动里面去
这些人我觉得有点怪怪的、味道不对
按我的想法
当然你们不是说你们去法国留学的就去学马里翁的或者学什么Claudie还是什么这些人的
你就学这些人的东西的
你要靠这个吃饭的
那是你的问题, 你要玩文字游戏
你玩呗
但是我觉得这个精神已经背叛了现象学精神
我觉得起点就是列维纳斯……算背叛的现象学精神
他被吓到了
这个老哥被……当然你是个正常人就肯定会被吓到、被纳粹的恐怖给吓到了
他人面孔学、面容学的意义上他人、(极右翼)、最极端的是他者
It's not Jew. It's Nazi
我觉得是这个结构造成创伤性影响
我是这么一个……比较我的立场跟你不一样的
我站拉康的,我不站列维纳斯
他的爱欲现象学我不站,我站爱与经济学
我立场是爱欲经济学、精神分析那边走过来的
爱欲现象学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it's impossible
如果你要坚持现象学精神
那么现象学就不能用到爱欲里面去It doesn't work、不能这样搞
说是外部利益这东西
不能那种身体学、女性身体学这些东西通通在我看来是不合法的
这都有问题,这才是男性主义视角
You can't trust你不能相信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
在这里什么爱可以超越什么他人、爱可以超越面孔
这都怪怪的
it doesn't make sense
这都是一种……我觉得这里面有布尔乔亚化、有中产阶级化的一种倾向在里面
有一种不真诚
当然他觉得他很正常
我不觉得、我觉得怪怪的、我觉得急于分享
就真的很苦痛、苦难不是你一个种族承受的
你不能这样很快把这个种族的文化历史……
寿沙尼,就是塔木德的历史编织进西方欧洲中心主义
这个我思或者说主体中心主义的这种存在论神学传统里面去编进去
变成了神学现象学传统
那更糟糕更怪,我觉得更怪
存在论、存在主义、神学、theology、现象学三元架构
还有一个其实是捣乱的精神分析
这四元组它转不灵的,精神分析要脱轨的
我觉得思想史要清楚意识到
你这个时候你搞一个啥什么……
我觉得符号学就是快速增值才会有德勒斯这种人出来
据我非常浅薄的对法国哲学史的一个理解
我觉得you don't want to do things
you don't want to……你不想做事情你不想改变社会了
你们……我觉得萨特都比你们好一点
好歹萨特人家还敢就接受并且拒绝什么东西
你们这种科学院袍子一穿就走了、活了
对于建制是一种什么姿态?还很明显的什么……
那你如何面对巴勒斯坦人?
我请问列维纳斯你活那么多岁了,活了这89岁
你如何面对巴勒斯坦人?
你的反思应该是有反思的,但是说我不想说太多
我觉得后面那些欧洲中心主义那家伙、那些贵族什么搞哲学人类学
那些范式是我接受不了了
全球飘讲学俨然国际公民
当然它不是一个全球性的帝国,像美国那样
它是一个局域性的帝国:非洲都是他的或者整个人类史前史都是他的
我觉得不能这样去思考
我觉得法国这种现象学运动如果走到那边的话
我觉得现象学就变成:法国我代表欧洲精神,你现在学德国传统被我继承了
那你不反思布尔乔亚吗?请问你不反思吗?你不反思capital吗?
你不设想一种激进的可能性、彻底的可能性?
No、面孔、要脸面
好吧这些话不是说给普通读者听的
这句话我都说给……但是他们可以不听
这是他们饭碗,不管了
那么……我觉得会有共鸣,至少你是聪明人
我是蠢人
我没文化了
我法语都不懂的
这里面什么这种(Dire Dit)什么二元对子
这种我更玩不了、玩了头再痛
我就是拉康那一套辩证法
没了,别烦了
你就要跟我玩这种语言游戏、概念对子、能指所指
我的所指、我的符号学老实说复制拉康那一套的
扯得有点远了
我们要说就是列维纳斯怎么突破现象学的?他是从时间意识着手的
他表明了内时间意识的外在性或者内时间意识的他者性
他告诉你内时间意识的基本载体不是主体性
在胡塞尔那边内时间意思基本上就是主体先验统觉
如果康德的术语的话就是主体性,就约等于……一个非常笼统的一种方式
约等于内时间意识,就是在场presence
我们用名词 presence
在场这个东西就是主体性
梅洛庞蒂那边也是
但是关键问题就是说你要意识到时间它作为内时间意识……
其实就是列维纳斯他表明有一种主体性、有另外一种主体性
它是不可意象化的主体性
它的基本结构是伴随
就是一种赋随主体性、附随性的主体性
或者这种伴随性的主体性、陪伴性的主体性accompany
就是一种所有的体验都可以前面加两个字“我的”
只要你是在先验现象学的层面来讲、胡塞尔先验现象学来讲
所有的 experience都可以说my experience
但这种属我性它是一种静默的、被动的、消极的主体性
他无法直观他自己
属我性……
你说:我可以自己看着这书
不好意思
你这个时候看的就是一个二阶的属我性
就是“我的”属我性
”我的“又多出来一个剩余
你永远看不到它
这种附随性的自我感……
这东西是我的体验这种就总有一个凌驾于其上的在观看着这一切的
总可以往后撤的、稳固的主体性
它是一种附随性主体性,它本身不能够意象化
既不能作为意向对象、也不能作为意向活动
它不进入意向性的基本结构里面去
它不进入intent……
它不进入一种从内而外的一种意向性
就是胡塞尔的意向性是从内而外的
先验主体发出意向性、自我集发出意向性
发向它的一个对象
然后意向性形成这么一种关联
就是把他的相关项给对象化、作为他的意向对象、noema把对象化objectify
这种对象意识在列维纳斯那边看来是一种派生的、这不是原初的
对象化是蛇皮东西
就像胡塞尔这边无条件的对象化、无条件的充实
东西都会被充实、都会fill-up的
我不知道怎么念
就是被他充实把握
就是这个对象是可以白嫖
什么东西我都可以把它框起来对象化把握
但是这种把握、这种建构起一个主客二元关系对象化
通过意向性的赋义,意义给予就是 sense-given这个活动
赋义的这种活动是从内而外的去赋义、就是从内而外的去构造
这种意象性在列维纳斯看来它并不能够解释那种主体性
就是这种附随性的主体性
它不能够附随性的主体性它从何而来
我内在体验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说是我的体验
这种附随性
所有东西都包含着一种底色或者说察觉不到的……
但是你只要想注意到它
你会不停的再建基一个主体出来、再搞一个主体出来
但主体这个活动本身……就是它背后背景的作为自我的一个主体
它永远把握不到, 它是静默的在场
但是他永远不能够说他处在一个……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里面所说的一个过去、当下、未来
过去就是持留、未来就是延伸
这(未来)是前摄、前摄性;(过去是)回忆性的、不停衰减的
当下就被看成是……这时候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还是一种在场形而上学
说穿了这个当下就是一个瞬间
它是瞬间最具有优先性,但是这个瞬间它向两边去这样去绵延
形成它的时间域、形成一个连续统、形成一个内时间意识连续统continuum
它是借助了一个数学术语,但是它的意思其实不是的
它构造差不多
那么列维纳斯不承认这个结构
因为他认为这个结构下的当下实际上就是我思、就是主体性
就是从内而外发出意向性的自我集
我不行!不可以
它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它使得这些东西还最后其实是由这一个瞬间来延展开来
其实就只有这个瞬间,这个瞬间把自己给散射出去
就是相当于这个瞬间就是个分形结构
你给它放大了看:诶!它有扩大了,然后它中间又有一条线
咦……扩大了
咦……扩大了
中间又有一条线再放大……
就是这个在场本身它是个绝对的,这个在场本身它就是一切
这个在场就代表欧洲中心主义里面我思主体性它侵吞一切
它的自我中心性、它的主体中心主义
那么这种东西在列维纳斯看来是有问题的
因为是他认为在这个时间性里面他没有办法解释那个附随的时间性、那个不能够时间化的时间性
这个是一个在场
它在场会时间向位给它演变出过去未来
然后过去不停、无限阶地这样沉降到一个看不见的;
然后未来无限阶的前摄到整个视域边缘
那么这种当下、这种在场它是一个侵吞性的结构
它使得他者没有容身之所
一切都要么被我预料好、要么被我就是体验到、要么已经被我体验
就是沉寂到后面被我抛之不顾
就是一切都是我的自由、一切都是主体这么一个在场、瞬间的主体性的自由的抉择
全是他说的算、全这个主体说的算、全是自由
就是整个世界的存在就是我的自由、我的认识、我的领会、就是我的概念性的对一切事物的把握和体验
就是我的……我就是一个在场
我就是presence或者是presentation,而整个世界只不过是一个representation
只不过前面加一个re再一次
那么就使得整个世界对我来说是一个附属性
这就是一个等级式架构
那么这个背后看上去是自由,但是按照自由辩证法
等级制性的这种自由其实不自由的
那么它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一个轮廓、框架出来了
胡塞尔代表这种看上去在追求自由、这种自由精神的极致
但实际上它是一种传统的、经典的、打着自由名号的、等级制的结构
它无限分、它取决于最中心的东西给你安排什么样的位置
但是按照列维纳斯看
这是主体性实际上是一个有问题的主体性
它不是原初的主体性,是被构造出来的
这种在场也不是原初的在场,它是一个存在论神学……
就是欧洲传统的那种理性主义
就是理智绝对主义传统下的一种在场
那么有一个更本源的在场,这个在场以至于不能说它是在场
以至于我们要说它是无限或者是Apeiron或者是怎么样的有绝对
那么它也是一种主体性,但是这种主体就是附属性的主体性
它是个静态的、绝对静态的、不会动的
然后是一个绝对静默的、不会说话的
好像也会说话
主体性就是一个内在的他者,这是个内在他人
你其实可以体验到的就是说:我很无力的、我很疲惫的
胡塞尔式的那种自我,它要不停的不停的有过去的时间意识和朝前的时间
不停的谋划、不停的前摄,不停的回忆反思或者就是我就知道……
比如我要带钥匙
我出门要带钥匙
你想的我出门带钥匙
然后你出门的时候我就要带钥匙
然后你就会回家
就是你在这么一个目的论体系里面
虽然这个体系是看上去时间化的,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在场的暴力
就是都预测好了、都是一个图示所预设好的一些东西,就是疲于奔命的
但是那么真正的一个主体性就是在列维纳斯看来真正主体性是他人
真正的主体不是思想着的一个主体
是一个不动的主体、是个静态主体、是一个无限的主体
是他人、是一个没有时间体验的主体
它是有时间,它就时间本身
它是一个没有时态化的主体、未时态化的一个主体
在列维纳斯他的时间性理论是一个去时态化的世界
他的时间没有过去当下未来之分
它是个去时态化的时间
它是无限或者说是某种……但是这个去时态的话的时间,它也可以时态化
这是个他人未时态的话的时间实际上是你可以体验到的
但是你要体验到的方式只能通过面孔
然后他的方式基本上只能在一种情感性的方式你来体验它
你只能以一种情感性的方式来体验它
比如说愧疚、歉疚
我们感受我的面孔
我的面孔本身它就是个惰性的
它一直在那边一直在场的
就是他的面孔学,它能够让你感到主体为何是一个他者?
其实你最陌生的东西,它不会受你的那种回忆和前摄这两种时间性的意向性的影响
就是一张脸It's always there
它没有时间性,它超时间
你觉得你的脸皮的那种感觉,超时间性的最庸俗的一种解读方法
但是可以立刻让你懂
你感觉那张脸皮好了
脸皮的现象学,甚至可以说他的面孔学
但是我觉得面孔学只是对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一个复刻
是一个复刻版本
正如他的爱欲现象学可能是对于萨特的一个复刻
我不知道他们层出先后,我觉得他很像
他还有一个家政学
我觉得是抄的海德格尔或者说借鉴的海德格尔
他《总体与无限》这本书它哲学味其实不浓
他的诗学味儿还有他的那种思想史借鉴、互相借鉴
这边看一点灵感,那边看一点临点
然后把它用一种诗性的语言给它写成一个类似哲学文本的方式
这是一种写作学的一种策略,修辞的一种策略
它本身的地位不是很高
比他论述胡塞尔现象学当中的一些问题的基本的那些论文相比
《总体与无限》这本书的地位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很多是启发性的、隐喻性的
要回过头来就是如何体验内在他者的?就是你这张脸皮
你就会感到我可以自由做切换的做……想象一下明天怎么样?
后天怎么样?
但是比如说你在歉疚或者在羞愧
在当场感到非常面红难已的那种状况下,你回忆过往还是投射未来
这都不足以让你解脱在困境下解脱出去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智性活动或者胡塞尔那种
他构建主体性能,那种意向性结构非常弱小
你真正是活在你的脸皮上的
就是活在……你的主体性有一部分是你很陌生的东西
它是没有时间,它一直在那边it is always there
通过面孔我们能够感受到某种超越的东西Or something不是我的我
内在他人,这个他人是绝对的、他人是神圣的
你的面孔长得再丑,你的面孔也神圣的
因为你闭上眼睛,你就感觉我存在于我的界面、存在这个面孔在界面上
然后你不知道你是谁,你不知道你下一刻会变成谁
你要有个前摄性的和一个和一个后面不停的沉降下去的一个过往
你无法在你的面孔上获得这种结构
因为你不停的就在你的脸上,它没有动过你
不停的你就存在于你的面孔上,它没有动过
这个你是一个更本真的你、是一个他者
这个是个他人
然后它代表一种时间性、代表没有过去未来当下之分的一个纯时间
一个很惰性的时间,对于主体性来说可以说是不可能实现
但是恰恰是这种不可能性,这种暴力、这种存在之暴力
它使得所有的时态化的结构变得可能
然后他需要一些界面来告诉你这种时态化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来看他的场域论
场域论上3
我要写的话就说真的可以写成这样(Dire VS Dit)
然后这边是由他者,我就不写法语了就:autre、他人来中介的
这种他人代表一种另类的主体性、一种去时态化的时间性
你能感受到这种吗?
我觉得你能感受到
就是说你不要进行前摄和后面沉降的这种时间性的……
就把自己从目的论网络里面、从那种梅洛庞蒂所说朝世界而存在朝向性
这个朝向性可以把它还原到极点
你最后发现朝向自己这张脸皮,你的朝向一个东西—朝向你的界面
那么这个界面本身它是一个外在的无限
所以这里Dire就是say,Dit就是said
say是一个形而上的维度
said是个形而下的一个维度
那么就是由此他人或者是一个脸孔
脸孔是语词的界面、discourse的一个界面
话在里面、在脸皮里面的时候
它是say说出去是said
它是个界面很重要的一个界面
它是具有很重要的一个生存论结构
但列维纳斯自己有没有好好研究这个结果?我不知道
我可能就是说……我只知道他那边有个概念对子
Dire和Dit的概念对子
这个概念对子就是差不多就是signified和signifier的一个关系
这边(Dire)就是signifier能指
这边(Dit)就是所指
这么一个关系
他是不喜欢这种二元结构的
二元结构是可能那个时候哲学的时髦都希望二元突破
突破就是通过他人、他者
不想跟你扯那么多
然后在本体论上
他连存在都觉得有点弱小
他觉得海德格尔意义的存在都是比较弱的、都不要
因为他一开始可能好像是偶尔看到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如获至宝
后来他认为这种他人的面孔一样的这种内在他者机制光用存在去把握
没有办法把握
因为存在在海德格尔那边,还是在一个传统的时间性传统里面
时间性会时态化的一个时间性
时态化的话实际上就代表它主体化的一个时间性
他不喜欢这种时间性
他只是认为在这个(传统时间性)里面主体不是起一个枢纽机制吗?
他不认为主体是起枢纽机制
在本体论上,如果我大胆的来说一下的话
享用,所有就是一种爱欲性的享用
它本体论上它就是整个结构
它就有个基本的一个目的的:就是他者他就是要享用enjoy
我不知道这得法语里面是不是enjoy这个词
反正他们都说……
他的整个现象学里面的一个基本的就是:认识不是最基本的
他不再追求一个认识论上的统一性
不再通过认识论环节来对本体论当中的同一性结构进行建基
也就是他突破了观念论传统
但是我认为还没有突破观念的传统,因为他在设想一种ideal、一种理想性的享用
他后面用爱来超越面孔。这里面漏马脚了
他看上去好像让享用能够在本体论上的地位超出一种智性的观念论的范式
但实际上他享用还是一种智性享用,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创伤性的或者说真正一种实在性的享用
他还是要把享乐维度……大家都翻译成享用而不是翻译成享乐
也是我觉得是传统下的这些法国现象学家的中国研究者,他们的一个姿态有没有想要去分辨一下?
我不是太了解,我只能全体这样说一说
他们认为同一性的建构、同一性关系的建构或者现象学这种
它就不是从主体集出发到外面他者然后把他者对象化了
而是反过来了是由外面,主要就是脸皮了
外部整个无限的自然,本体论上没有办法去束缚、去把握的一种
它来享用我们某种意义上讲
我的自我意识为什么会出现?因为大他者的享用我
他人享受我enjoys me,它是一种享乐
而且是一种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说it loves me or whatever
它就是对我有所期待
这个时候可能列文纳斯自己他都会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种关系
这是说列维纳斯的现象学里面
本体论上的建基是通过一种伦理性的关系
享用是一种伦理性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不是性化意义上的
虽然它也是性化,但是性化比它次
性化的机制Sexualization,sex的机制比它要次一级、比它低一等
首先是这种有点带点神学气息的、带点这种超验性的这种气息的东西
怪怪的享用、大他者的享受
20世纪初,大他者享用是什么?我想到集中营,这种东西怪怪的
这种就是他者、总体无限的这种他者、总体化的这种胡塞尔现象学被拒斥
那么代之以无限、超越性、超验性本身
但是它不仅仅是存在,它不能把握成存在
因为如果存在的话又进入还有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和存在的一个对立的一个二元对子里面去了
他不喜欢以此在、以主体性作为枢纽
哪怕海德格尔自己都认为此在不直接是主体
但是就是说他认为海德格尔对于主体性的消解不够
而他是消解彻底的,因为他到主体性这个基础下面去搞了一个另外一种主体性
认为这个东西克服了……总体与无限克服了黑格尔
黑格尔给了多少字,对于黑格尔的博士可能给了一小豆腐块
300字还是400字,太幼稚了
我觉得列维纳斯是没有展现出来的那么严肃
虽然他想变得很严肃,但他可能就一整个哲学、欧洲的哲学体系
特别是德国思想家的哲学
他如果胡塞尔不是犹太人,我觉得他不会给胡塞尔那么多面子
我觉得是会受这些情绪的影响
你不要以为你说哲学家就是神仙,我不认为是……
当然他可能自己意识到这样克服也很正常
另外一方面,在本体上就是这种享用
他会把这种从外往内进行赋义就是或给予意义
就意向性不是可以主体构造的一个对象,然后就领会它的意义吗?
领会它的存在论意义或者生存的意义、领会它的意义
领会它的本质,构造出一个本质、朝向本质
然后有一个目的论整体就可以被统握
但是反过来在列维纳斯这边,不是由主体集出发去对于对象赋予意义,把它对象化
对于存在赋予,把对象化变成本质的
不是这样的
而是反过来,是外面他者激活了我们的主体性
他享受享用我们的主体性
他的表示乐或者怎么样的,以某种方式从而来驱动一切事物、一切各种环节
梅洛庞蒂的格式塔整体涌现出来
但是他永远是超越性的
就梅洛庞蒂那边格式塔的每个环节当中的不一致性、每一个视角的失败
就被列维纳斯把握成有一个超越性的他者、他人在那边
他是无限的,他来表明为什么我们在每一层都失败
或者他甚至说可以说他以我们失败为乐
或者说他要让我们体验到我们的有限性
他享受enjoy it,这个东西就是他的Judaism的传统里面的雅威
他的雅威,本体论是由雅威的行动来占的
然后而雅威就是他的活动,雅威不是一个外部超越性的实体、飘在形而上学空间里面
它没有形而上学空间
形而上学空间是要靠现象学的建基的
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机制就是雅威、无限者
然后在认识论上是4就是反思性
反思性是失败的,反思性是很局限的,反思性会导致灾难
反思性会导致比如说家政学的崩溃、面孔学的失败
还有一种相互憎恨
还有一种就是把你没有办法建构女性快感或者说you will get Jew
你会把犹太作为一种客体小a,但是用错误结构起的客体小a
他就认为……我就很疑惑为什么胡塞尔是个犹太人?
我觉得很疑惑好吧
不管了
反正说我不想牵扯到这种种族主义的这种矛盾张力里面去太久
我作为一个我的国族认同,那肯定是我作为共同体里面一员
我对那一种痛苦和灾难就是肯定没有他深刻的
他是第一人称自己体验到了他的同胞还是被这样的杀掉了
当然我们也承受过苦难,但是和我这代人(相比)他是当时亲历目击者肯定是有差别的
我在这里我肯定是保持一种敬畏,保持一种惶恐和歉疚
我没办法非常完整的体验到他那种拧巴的人还可以去阅读海德格尔
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讲列维纳斯是伟大的
他没有放弃思想,但是他在某种程度上又放弃了思想
他是一种很绝望的一种努力
想要挽救思想本身、挽救现象学运动本身
哪怕这个现象学运动是来自于德国、德意志精神
但是继承这种精神,他想揭露背后的结构、揭示背后的时事本身它内在的一些关联
这些东西从一个理论发生学角度肯定是很痛苦的
肯定是对于第一人称主体,哲学家本人
他肯定是极为撕裂和痛苦的,所以你会看到他有大量的对兄弟、对母性、对共同体的一种回归之情
因为这些东西可以抚慰他
可以让他继续感到快乐,就反思性不行了
就认识论上反思性的这种思维方式
这种自我同一反思的这种先验主体性结构it doesn't work
并不能以此来成功的去构造一个现象学的一个结构出来
但是他也认为我们无法通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就是说你超越了反思性,是不是应该直接面向某种存在的一种问题意识?
不,就是和超越存在论和ontic和存在的和存在这么一个厚度直接重合
融进去,他也认为不对
就是说他的认识论还有一点他是面孔学的
他是在界面上的,这是很关键
4和海德格尔的4还不一样
它是界面性的
它是在一个界面上的、在面孔这界面上
而这个界面本身是可以超越的
他这个思想张力还是有的,也就是说认识论对于他来说不重要
伦理性、界面性的一种伦理精神更重要
伦理的行动更重要
界面上的一种伦理行动
界面向内,你把你面孔上的这些东西、你的当下存在瞬间把它建基成一个连续统
然后内化,那就会变成啥?
你就变成一种这种概念性的、反思性的哲学体系,就是欧洲哲学
你可以选择朝内
那你可以自己选择这个界面朝外
你的面容的面孔、你的存在、你的言说方式、你的话语是一种实践的姿态
是一种生存姿态
你就是一种伦理性的行动
那么列维纳斯肯定是占后面那种
不要想了
我是觉得你需要去把现象学这种内在还原、现象学还原动机本身也给它找出来
也可以找出来
可能如果说像列维纳斯那样的话
一种这种就是说倾诉,爱人之间把内心的理论化的动机就讲述给他听
就差不多这种东西
要揭露、要揭示、要还原
就是说甚至我在这里可以写成就是说一种伦理性的还原Ethical reduction
就是说它不是现象学性的还原
他用了还原的方法、认识论上的4,是连现象学活动本身它都要进行一种伦理性的还原
但是这种伦理性的还原,就是说与其说依赖于思维
不如说依赖于话语discourse
这个是列维纳斯那边,他区分了好几种
我都分不过来,分类学有点烦
我也记不得了
三本书
大学的时候看到我玩儿
《总体与无限》这本书这种就怪怪的
就是话语被抬高了一个更多的一个位置
但是它不再是一种内在的符号性的思维话语
而是一种外在,这就具有无限纵深的或者说是具有不是你说了算的
说出来的比你想要说的更重要
你说出来被别人听的或者被他者听的、被他人所领会的
更具有重要性
就是真理站在那一边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挺喜欢说比如说拉康或者说齐泽克对于黑格尔的理解是把黑格尔做成了一个列维纳斯
这个东西有可能有这么点感觉,但是说有点太牵强了
因为在黑格尔那边话语和 speaking恰恰因为他们是一件事情
恰恰因为就是不存在内在性维度,连你想象的面孔朝内的主体……
就是说分裂不是一个并质的分裂,当然它是非对称的
我就是说列维纳斯自己肯定意识得到
但是你并不能够说有一个,它并没有一个嵌套结构在里面
有点怪怪的
我总觉得这有点怪怪的,是有点多此一举
就是说你你要分析现象学还原本身它的背后的伦理动机、本身它的一个面对他人的一个策略
我总觉得不能这样玩,因为我觉得有点幻想
我觉得结不能这样解
我举个例子:就好像你把打了结的东西
然后再打成顺的那种,就平行的那种结
然后说它解开了
其实头尾还是连在一块的
你如果是把之前在中间的结给它拎到头尾上去了
再这样讲的话
我就要说的是你如何解释意向性不是那个主体性意识在最底层二分呢?
或者你认为这不是二分的,不知道它背后的符号学机制是什么?
你得进行一定的揭露
我对列维纳斯的符号学思想没有什么深入
所以我不便去评论他有没有愿不愿意纡尊降贵
然后就搞一些这种他所鄙夷的思想性太重的
反思性太重的这些理论活动来解释这个机制
我也没有时间去阅读
只是说法国哲学里面大量的思维很具有张力的哲学家有很多
但是不可能一个个都去阅读
然后最后在目的论上
目的就像这个4就是敞开
我们当然如果我按照前面那个规则来说
这个是time VS space
然后它是被在场presence做调和
在梅洛庞蒂用presence、用在场来调和它
用主体性、一种具有朝向性倾向性的主体性
那么问题就是说在列维纳斯这边,这个(presence)莫了
这个东西它的相位变化过去和未来机制被认为看成是派生性的
最原初的机制还是一个自我与他者的一个非常压倒性的……
他者是压倒性的……整个自我
上面这一圈东西(从时间空间到自我)都可以叫做自我学的基本架构
而他者是对整个是压倒性的
他是被本体论上看成是无限的、被看成是享用一切
每个环节里面都有他的享乐
每个环节出现他,有他的享受
他追求一个完整、追求一个充实
现象学充实就会被他者的享乐的纠集充盈的享乐所代替
但是会有剩余
可以超越面面孔,这种超越面孔只能通过爱人之间的凝视
爱人之间……超越面孔
最后我就说就是超越他者的这种宰治
在列维纳斯这边可以靠爱love
爱人之间相互凝视他彼此的面孔
这个时候在一种爱情的关系当中会看到那个人的脸上有某种看不到的光透出来
就是超越了面孔,超越了他人对主体的限制
但是只能通过看别人的脸,你不能看自己脸
你看自己脸你不能够看到主体性从里面透出来的
你看不到的
这就是叫两个爱人相爱的时候有一个他人就被超越了
他人作为面孔的恐惧、令人恐怖的,暂时被超越的
有一点点光就从……比如你喜欢谁
他脸上就像冒光一样、发光一样
就觉得背后有一个东西比他人
他人指的是大他者更牛
他超出了大他者的把控,就是客体小a、小他者
客体小a说成小他者只是一种翻译的问题
所以拉康我觉得肯定是继承了列维纳斯的问题域的
他最后什么爱欲现象学肯定也看的
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度去……这个人有个人的反思
这个结构是挺适合去思考的,但是说我知道个人有个人的反思
他这种比较粗暴的一个本体论姿态在我看来是比较粗暴的
游戏性不足
评价哲学:我觉得哲学游戏性不足
乃至于他在不同的论域不停的要说一个什么学
就有点胡塞尔那种腔调在里面
家政学、面孔学还有什么爱欲现象学
有点胡塞尔的味道在里面
他会导致他的符号系统有点过度增值
他作为一个理论家,当然说这些理论活动有它的特定意义
但是我如果说他作为一个……他就在和平年代开始成为一个这种哲学家
在战争当中这个东西是无力的
非常无力、比较精致的一个结构
蛮精致的,否则他没有剩余的那一些符号学张力来对它进行诗化
同时在出版体系里面、学术出版体系里面可以有一席之地
很精致,但是问题说人家赏了一口饭是让你活着而已
我还是这个意思
是值得被尊敬的
毕竟是个长者,也是遭受了很沉重的苦难
但是说认同还是就是说支持赞同,还是就效仿,这是另说的……
这条路也是条路,你如果感兴趣的话
然后这个可能会通向马里翁什么这种东西
你感兴趣的话,你进一步自己去发展
那不是我所感兴趣的东西
我是我回观念认识就这么简单
这种伦理主义我回康德了
无限主体在时间理性批判的里边
我认为已经是鲜明的摆出来了
它是一种伦理意识没错,但它同时也是一种主体性的生存论姿态
我的脸皮就是我自己,我不要想象一个他者
有点烦太恶心了我觉得反而是不太负责的这种姿态我觉得这反映出来……
我并没有体验到像你说的那种神之又神的静态的世界性
我就算体验到我会否认、我不会这样说
我不会那样认为有一个他者一直在伴随着我
而且是何况是个大他者,大他者是匮乏的
你自己也这样说的
《总体与无限》里面他人匮乏
就像你知道面皮匮乏
它是匮乏的,但是你能感觉到它在场是一种没有时间性的在场
没有时间性的在场在黑格尔那边就不叫在场
它就没有存在论地位
它要服从辩证法,不服从辩证法的话
它没有本体论地位
就好像他底层机制,他也有求于我
不能像马里奥那样走向,从外往内立意的建基的这种现象学
它的被给予性就是赠礼、礼物
givenness就是礼物gift
我不认为大他者是这样的一个大他者
大他者和我一样很挫很憋着很逼仄很挫很穷也差不多的
好吧
所以我德里达是我容忍后现代运动的一个极限
他的智性的姿态是我的极限
其他那些我很难受得了
我有点吃不消
老哥我有点吃不消
我不是很有钱
我也不喜欢过那种生活
好吧
那就讲到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