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恋——让虚妄照进现实

2020-06-28 11:02 作者:口刀鸽子  | 我要投稿

对一周网恋的调查思考总结

文案:口刀鸽子

    “2020年了还有人相信网恋,不会吧不会吧?”

    自打互联网通入万千百姓家中,用户的三观不断地接受着冲刷改造——

    “为了新鲜感!”

    “向恋爱自由致敬!”

    他们喊出这样的口号,投身到网络热恋中去。

    这,就是网恋的外壳。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网恋——快餐式恋爱中所包涵的一些市场与真相。

    提前说明,这只是一个局外人的一家之言,一定会有大佬看笑话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倘若您不同意我的观点,也请温和一点法言。

    网恋,实打实的是无法保证盈亏的风险投资

    维持一段网恋,那么此人需要在自己脑补的“虚拟恋人”身上投入大量时间以及金钱,如果这段网恋自己未能满足就落下帷幕,对投资方的打击将是非常大的。

    所以,网恋中的风险排查工作首当其中。

    有需求有市场,网恋专属社交软件应运而生。网恋形成社区后,流量大切面广,选择权随着资源不再匮乏而膨胀,阈值的提高与对自身的研究让网恋者比不网恋者更清楚自己需求什么——(此处省略一些敏感词汇)

    在目标筛选条件逐渐明确之后,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个人风险管控开始加入。

    此时,网恋者成为博弈的一方,并积极套用风险管理的流程来保护自己:

    避免-缓冲-善后。

    此处我们只谈及皮毛,毕竟两位UP主都莫得谈过网恋,我认为在浮夸中找真实本身就很离谱了,能在最初阶段大量淘汰不合口味的人选就已经足够了——再往后不是故事就是事故,牵扯的更多,想什么都讲,话题只会越讲越歪。

    鉴于用过量荷尔蒙勾兑的激情占到网恋主体,所以无论多粗浅的网恋人只要摸到门道,就会在欲望的驱使下适应并继续制造快餐式恋爱。

    而这些投身于网恋中的人,其实也默认了网恋的不靠谱性:

    因为网恋的行为与逻辑从现实角度出发并不正确,妄图以小博大的豪赌往往没有好下场。

    投入产出比感人,门槛近乎没有,市场面积允许参与者用单一套路(模式)面向嗷嗷待宰的年轻韭菜重复筛选,道德底线因人而异,对某一特点的特化推崇也催生了海王鱼塘这种卑劣的代名词:有脑子的不要,无知者多多益善。

    劣等青春毒物与现世的扭曲价值观泛滥,外加有互联网当面具,很容易让一些人绕过良知与道德的约束,将本就不靠谱的网恋发展成牟利与肉体欺诈的手端——

    不当人的人多了,人自然就不好当了。

    网恋虽声名狼藉却又不缺新鲜血液,“爱情坟场”这个荷尔蒙垃圾堆除了主体不断扩张外还在不断地拉拢侵蚀其他周边成员。

    让我们从这个垃圾堆里挑出它还未完全腐烂的骨干——三观与心态。

    网恋者希望能得到关注,关心,甚至不惜财力精力与时间来描摹自己那丰腴的想象……

    沟通,是网恋的基础。沟通成本低廉,素质低下者严重超标(十个里出一个就很令人难受了),环境风气的腐朽,这些令人窒息的致幻剂搅拌进了荷尔蒙,成了味儿最冲的催吐剂。

    我们回到现实,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大部分“合格”的网恋:

    交心,可惜网恋本身并不具备沟通相处的实质,如果说现实里有人骗你,对方得要为你量身设计一个骗局。而动机不纯的网恋中,你只是某一归类下的一条咸鱼,独特性多少有点,但并非不可替代;生活,生命与生活是互通的,在其两者都没出问题前才能谈灵魂谈恋爱,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因为“有缘”而走在一起,不攻击他们只是单纯地让彼此生活产生一点交融,很快,离谱的决策与商议就会出现,给两位或是三位的灵魂来一次暴击。

    鉴于流连于网恋的年龄层……没有细说的意义。

    重新回到沟通。

    假设我们要网恋,我们首先得做点准备工作,打磨自己的人设,标好标签与聊天喜好,然后开始钓所谓有缘人。

    我们大家都不希望有限的时间精力被大量消耗在排除不合适者上,贴标签就成了社交平台大幅度增加用户匹配率的方法。

    贴标签。

    我们进入了网络,我们就很难再保持自己的完整性。

    沟通。

    我们悄然间习惯了用文字和表情包营造某种说话氛围。

    我们,仍然是那个讲道理的我们吗?

 

    请看这几个词:

    尊重,独立,自强,包容,教养,思想。

    它们不是标签,而是一个正常人所需要具备的品质。我们愿意与身边人沟通,也是因为对方在以上六方面没缺哪一项。

    那活在屏幕中的我们呢?又有多少人将这六部分保持下来了呢?

    也许您想反驳我:三观被你吃了吗?网络世界不就是真真假假,你这是在庸人自扰!

    您说的都对。

    因为成为人性面具的网络一步步变成这样,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但又让人感到心寒。

    认为事情不加以任何管制任其发展就可以慢慢变好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当然,我即使想管,也管不住。

    这个网络世界已经够糟糕了,不是吗?隔空对拳的两派,男权社会的遗毒,畸形但备受推崇的扭曲价值观,奇葩却被人口耳相传的“条例”,还不懂物化的含义就自我物化的孩子们……

    网恋也着实不易啊,要参考的除了自己是否足够有魅力,P图技术是否高超,交往对象的道德风险,隐私泄露,人财两空,甜甜爱情始终轮不到我,全靠陌生人的善意与关心才能坚持到这一步……

    永远都会有为错误洗白的傻人(B),永远会有不愿看清事实的假寐者,永远都会有。

    大家的三观,早在很久以前就被慢慢影响了:青少年毒物,无脑YY爽文,情侣喂屎营销号,铺天盖地的错误相处观。女拳将过去女性遭受的不公承接到自己身上,好让自己时刻愤怒转而报复其他无辜男性(铁脑瘫男拳压根不会受女拳影响)。

    大家每个人都被降维解构,构成我们生活中交流基石的六部分被无下限的故事创作者消解,根据商品而片面的将其中的一部分重叠特化:

    “男性一定要‘给予’女性……”“女性必须‘回报’男性……”

    “如果他做不到这几点,他就是不爱你……”

    贩卖结婚焦虑,两性相关的话题又因争议性频繁聚集热度,居高不下的两性极端主义摩擦着普通人的恋爱观。

    大家都在被引导着用夹杂偏见的眼光打量异性,生活中或许不会怎么表现出来,但隔着屏幕,我们也成了撬动尊重天平倾斜的杠杆——反而加剧了不正确恋爱观的可信度。

    深受其害的,也应该是未成年人:

    最基本的尊重与平等被特化为所谓的“美德,天使,温柔”,随着垃圾越堆越多,人们也慢慢习惯了这种肮脏的氛围并视之如常。畸形恋爱观和审美观熏陶下,孩子们终会错误的将三观从尚未成熟的思想中剥离——把网络中漂浮的垃圾填充进去,认为丧是另一种的拽,觉得抽烟喝酒的渣男/女更值得人爱这种奇葩思想在他们身上体现也不足为奇。

    说了这么多,我也知道观众早就厌烦了。

    天天说这种没意义的废话,有用吗?觉得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优越狗?

    不,我没有那个意思。

    充满悲剧,注定悲剧的网恋,只是互联网之下的一个疮口,我们嗅到了腐烂,也触碰到了粘稠的歧视与悲哀。

    人心黑暗角落发酵出来的玩意儿,多么过分都不足为奇。只要欲望仍在支配大多数人,那无论是什么清高的社交软件,最后都会演化为单纯的荷尔蒙社交。

    我不奢求这则视频能产生出什么意义,我写它出来,也只是想给花一周时间了解网恋的自己一个交代:

    人越是寻找,就越容易发现自己的悲凉。

    连轴转的网恋最终结果只能是参与者及时退出明哲保身,否则,便是自己一生的悲哀与笑柄。

    你满怀憧憬去期待的那个日出,只是另一个世界的夕阳。

    各位妄图在网上能寻找灵魂伴侣的朋友,好自为之。

 

2020/6/28

网恋——让虚妄照进现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