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文本60 列强瓜分非洲

2023-03-17 17:16 作者:付与明年  | 我要投稿

 

第60集  列强瓜分非洲

 

1876年9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国际地理学会议。这个名为“讨论开化非洲所应采取的最好的方法”的地理学会议,揭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的序幕。

 

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为了保证垄断集团的利益,金融资本家就必然要夺取和占领殖民地。只有占领了殖民地,才能垄断殖民地市场,保护资本投放场所和充足的原料来源。

 

正是从1876年开始,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美丽富饶的非洲大陆首当其冲,在此后的30多年间,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

 

十五世纪,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欧各国,为了聚敛财富,在黄金这个字眼的驱使下,争先恐后地扑向东方。

 

奥斯曼帝国兴起后,经地中海驶向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海上商路受阻。为了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欧洲国家将船队驶向了非洲。

 

古老而富庶的非洲大陆从此开始遭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厄运降临到勤劳、勇敢、善良的非洲人民头上。

 

1415年,葡萄牙人以武力强占了北非沿海城市休达,建立了非洲的第一个殖民据点。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步其后尘,自十六世纪初起相继来到非洲。

 

他们在非洲沿海地区修筑堡垒,建立据点,开设商栈,大肆攫取非洲的黄金、象牙等贵重物品。据统计,1555年英国人仅一次就运回黄金400镑。直到十八世纪初,从西非运往欧洲的黄金每年仍达25万镑。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晓华:

当时,欧洲列强在非洲的角逐,主要是争夺贸易权。所谓贸易,实质上是列强通过欺骗和暴力手段,掠夺非洲的财富。例如在非洲的沿岸,黄金海岸、胡椒海岸、象牙海岸等一些沿海地区的名称,就是欧洲人在踏上非洲沿海地区后,按照他们在这一带掠夺的主要物品的名称,来对这些地区进行的称谓。这些名称充分表明了当时殖民掠夺的商业特点。

 

随着北美种植园的开发,为了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殖民者又将非洲黑人长途贩运到美洲出售,进行了贩卖人类血肉的肮脏勾当。此时,非洲成为西方列强商业性猎取廉价劳动力的场所。

 

十八世纪下半叶和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竞争时期,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工业原材料供应地和推销商品的市场。

 

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地位,西方列强便把殖民地变成倾销廉价商品的市场、供应工业原材料的基地。

 

为了探察非洲大陆的资源和进入内陆的通道,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列强开始派遣传教士和商人,深入非洲内地进行大规模的地理考察。

 

从1821年到1870年的50年间,这种探险活动多达73次。随后,他们便以威胁、利诱、欺骗和武装入侵等方式,开始强占非洲的大片领土。

 

1876年以前,西方列强虽已占领了非洲10.8%的土地,但除在南非和阿尔及利亚外,殖民列强在非洲一般只占有沿海地带。法国在塞内加尔,葡萄牙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虽已深入内地,并未实际占领。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晓华:

1876年,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这时候列强对亚洲的土地已瓜分完毕,而美洲由于美国实行门罗主义,欧洲列强在那里的扩张遭到的排挤,只有非洲大陆的内陆还没有被分割。这时候,列强的目光便集中到了非洲这块被他们视为无主的土地。野心勃勃的利奥波德二世召开的所谓国际地理学会议,名为讨论开化非洲所应采取的最好的方法,实际是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做准备。在进行科学考察和传播文明的幌子下,会议成立了国际中非考察与文化协会,通称国际非洲协会。除英国以外,与会的各国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派遣人员到非洲进行考察,列强瓜分非洲的序幕由此拉开。

 

英国从非洲南北两端向大陆内部扩张,其首要目标是盛产钻石和黄金的南非。但在入侵的过程中,遭到布尔人的坚决抵抗。1880到1881年爆发的第一次英布战争,以英国的失败告终。在北部,英国1882年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将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置于其统治之下。此外,在非洲之角和尼日尔河三角洲一带,英国还占有一些土地。

 

德国在1883年骗得安格拉·培开那湾附近的215平方英里土地后,又于次年宣布,从南纬26度到今安哥拉之间的大部分地区,为德国保护国。在西非,多哥和喀麦隆相继成为德国的保护地。在东非,德国占领了坦葛尼喀,并宣布东非接受德国保护。

 

意大利则以红海沿岸的阿萨布港为基地,向内陆扩张。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效力的斯坦利在对非洲进行三次探险后,以武力和欺骗两种手法,在刚果河流域和刚果盆地,从当地非洲人手中骗取了450多个条约,建立了22个商栈和据点。这些都成为利奥波德此后占领刚果的依据。

 

法国在1815年武装占领了突尼斯,1883年迫使马达加斯加接受其保护。在非洲之角和塞内加尔河流域,法国以诱骗的方式取得了大片土地,在尼日尔河上游建立了一系列的据点。1881年底,法国政府支持下的布拉柴先于斯坦利到达刚果河下游北岸。斯坦利和布拉柴在刚果河流域的探险和竞争,实际上是比、法两国在分割刚果河流域的竞争。

 

1882年,法国正式宣布建立法属刚果殖民地,与比利时在刚果的利益发生直接冲突。对比利时的活动心存不满的葡萄牙,以自己是刚果河口地区的当然主人为由提出抗议。

 

英国乘机插手刚果事务,与葡萄牙签订条约,支持葡萄牙在这一地区的特殊利益,取得了英国在刚果河流域自由经商的保证。

 

英葡条约的签订引起法国和比利时的抗议,密切注视这一切的德国乘机提出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加入这一争执。

 

自1876年以来,列强在分割非洲其他地区过程中已发生多起矛盾。德国在西南非洲、东非、西非几个地区骤然出现,并对所占地区实行保护,使列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英法在西非、北非的实力较量势均力敌,如今占领刚果河流域的争端已不是两方争执,而是多方介入,矛盾重重,相互牵制。

 

为解决列强之间因分割非洲产生的矛盾,1884年11月15日,西方列强在柏林召开了第一次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晓华:

由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召开的柏林会议,会议长达104天,共有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奥匈帝国、丹麦、荷兰、西班牙、俄国、瑞典、挪威、土耳其和美国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讨论的更多的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会议最后形成了长达6万多字、包括38项条款的《总决议书》。《总决议书》中核心的一条是第36条款,规定今后列强在非洲沿岸占领土地或建立保护国时,必须通知其他在本协议书上签字各国,以便他们必要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要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种权利的统治权力,并在必要时,保证遵守规定条件的贸易自由与过境自由。只有这样才能被认为是有效占领,才会被其他国家确认。也就是说,《总决议书》公开承认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非洲的合法性,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和最后瓜分非洲提供依据。各签字国在不影响其他列强利益的情况下,对那些还没有被瓜分的地区,谁先占领了谁就属于谁的势力范围。

 

正是在这个有效占领的原则下,列强在非洲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会议直接的受益者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他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在会外与列强分别进行交易或取得妥协,达到了以其个人名义占有刚果盆地的目的。刚果自由国成为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领地。

 

南非历史学家 罗伯特·歇尔:

1884年的柏林会议,在道德关系的基础上,呼吁帮助非洲废除奴隶制,但是在这之下的真正动机是开始或者继续对非洲的掠夺。掠夺土地不是为了直接的剥削,而是为了将来可能的剥削。这是在南非发现黄金和钻石的时候,突然之间,世界明白了非洲不是完全没用的大陆,实际上这是一个地质奇迹。一个历史学家说,我们认为这个盆地有可能是矿物宝藏,可以开采的宝藏,所以欧洲人现在只急着找到去非洲的道德理由。俾斯麦说他要非洲中部,从德国占领的非洲西部到当时的坦桑尼亚、坦葛尼喀、东非的德国区,他想要这么广的地区。他说,我们也是,德国刚刚在1870年统一,我们想在太阳底下有一块土地。

 

《总决议书》一经签字,俾斯麦立即通知各国,德国在东非占领的地区为德国殖民地。西班牙也乘机宣布占领了里奥德奥罗,即今天西撒哈拉的南部。柏林会议结束时,列强在名义上已占领了非洲25%的领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晓华:

柏林会议后,英国制定了开普·开罗计划。开普、开罗两个地名英文第一个字母为C,称为二C计划。英国试图从南非的开普敦,直到北非埃及的开罗,建立一个纵贯南北的大英帝国殖民地。法国提出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兰的所谓二S计划,企图从塞内加尔的佛得角,向东直到红海,建立横贯非洲大陆东西的法属殖民地。德国则要连接其在东非和西南非的属地,斜断非洲大陆。葡萄牙要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连成一片,夺取赞比西河与坦葛尼喀之间的领土。比利时处心积虑地要扩大自由刚果国的地盘。意大利则要占领北非的利比亚和东北非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帝国主义列强在实现各自的扩张计划中矛盾重重,他们都有打通其在非洲的各个殖民地以建立一个连成一片的殖民帝国的野心。但在实力对比、在各自现已占有的势力范围的地理位置方面,互相牵制和制约。

 

因而他们在瓜分非洲这最后一块大陆的时候,既相互争夺,又彼此勾结、利用。在竞争、交易、妥协的过程中,不择手段地疯狂地夺取殖民地。

 

在刚果河流域,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继续扩大其各自的殖民领土。

 

在东非,英国、德国、法国于1890年相互订立协定,划分各自在肯尼亚、乌干达、坦葛尼喀和马达加斯加岛的势力范围,并于世纪末将东非分割完毕。

 

在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地区,英、法、意、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沙俄于1898年派遣殖民部队入侵卢多尔夫地区,企图独占该地的金矿开采权,并向埃塞俄比亚进行渗透,力图在红海沿岸和印度洋沿岸攫取一有利地势,以保证其沙皇舰队在东方海域的霸权。

 

意大利强行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实行保护,遭到孟尼利克二世拒绝后,于1894年发动殖民战争,战争以意大利的失败而告终。

 

英、法为争夺苏丹东部地区爆发法绍达冲突,几乎导致战争。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基本以乍得湖、刚果河和尼罗河流域为界,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在南部非洲,英国首先与葡萄牙在赞比西河流域发生冲突。德国势力渗入盛产黄金的德兰士瓦后,又与俄国关系紧张。矛盾双方在协商交易后,确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随着1899至1902年英布战争的结束,英属南非联邦的建立,南部非洲被分割完毕。

 

在西非,英法势力入侵较早,矛盾由来已久,而且势均力敌,在西非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德国的介入使矛盾更加复杂化。到1900年时,各殖民地的疆界基本确定。

 

在北非,意大利在与列强取得妥协后,于1911年占领了利比亚,而摩洛哥成为列强在非洲争夺的最后焦点。

 

自十五世纪葡萄牙占领休达后,摩洛哥先后遭到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美国、英国、德国等列强的入侵,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二十世纪初,法、德两国为争夺摩洛哥爆发了两次危机。最终,以1912年3月签订《非斯条约》,决定了法、德两国的利益,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1900年时,列强已占领了90.4%的非洲领土。到1912年时,又达到了96%。

 

从1876年召开国际地理学会议,到1912年法国占领摩洛哥、意大利占领利比亚,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

 

在这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名义上仍然保持独立外,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和地区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利比里亚实际上也已经成为美国的附属国。至此,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竞争基本告一段落。

 

根据1914年的政治地图,列强在非洲占领的殖民地面积分别为:

英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8,860,020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29%,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36.3倍;

法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10,795,520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35.6%,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19.6倍;

德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347,034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7%,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6.6倍;

意大利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339,540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7%,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7.8倍;

比利时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345,800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7%,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76.9倍;

西班牙所占殖民地面积为308,355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1%,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约为60%;

葡萄牙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089,089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22.7倍。

 

英、德、比三国所占殖民地都是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英属殖民地拥有更大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法属殖民地虽不及英国,但控制了北非沿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比属刚果经济价值最高。

 

南非历史学家 罗伯特·歇尔:

所以,欧洲人进来了。利奥波德是第一个。刚果,非洲中部这片广阔的地区,是他的私人财产。表面是道德事件,实际上是殖民主义的最后表达。在欧洲的使馆,我们在非洲地图上看到的直线,就是这旁边的直线,就是在欧洲的使馆用尺子画出来的。所以到十九世纪末,非洲的每一个国家都被殖民国家占领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埃塞俄比亚。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晓华:

在欧洲的谈判桌上,列强常常是依据各自实力讨价还价,在非洲地图上任意地勾画出各个殖民地的边界或者势力范围。例如,非洲之角索马里人居住的地区被分为了英属索马里、法属索马里、意属索马里,西非曼丁戈人地区被四分五裂,隆达王国被分割为比属刚果、北罗得西亚和安哥拉3个部分。这种人为的边界,任意割裂非洲历史上按民族聚居或民族种族分布而形成的地区,破坏了非洲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正常发展过程。同时,也给今天非洲国家留下了造成边界争端和纠纷的许多历史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帝国主义列强要求重新分割非洲。

 

大战不但使非洲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的一个战场,并且最终导致对非洲的再次分割,非洲大陆陷入了更深重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文本60 列强瓜分非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