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季将至一大波“暖气病”又要来了
采暖季将至一大波“暖气病”又要来了
这些防守技能你get了吗
虽然距离采暖季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但很多市民已经开始满怀期待着温暖惬意的到来。但这种温暖惬意的背后,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健康隐患——“暖气病”。“暖气病”带来的危害,小到嘴唇干裂、咽干声嘶、鼻出血等轻微症状,大到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病症,这无一不提醒我们,暖气既是“朋友”又是“敌人”。那么,究竟室温保持在多少度我们才最舒适?怎样才能预防这些疾病的出现呢?

室内温度过高容易引发肺炎
我市去年新实施的《山东省供热条例》规定,热企应保证采暖供热期内用户卧室、起居室的温度不低于18℃,而很多居民家中的温度远不止这些,很多市民为了贪暖还会紧闭门窗把空调一并“征用”。然而,温度高了,但随之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却频繁光顾。
专家指出,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呼吸道水分就会蒸发较多,肺和上呼吸道会比较干燥,容易引发肺炎等疾病。
此外,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菌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也会加快,也容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因此长时间高温度、不开窗,会给细菌、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

室内保持18℃—24℃最适宜
如何预防“暖气病”,蔡春表示,除了做到多开窗外,更重要的是时刻留意室内的温度。相对来说,室内温度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50%—60%为最佳。
如果感觉家中空气干燥,可以每晚临睡前,将加湿器打开,还可在床头或床下放一盆清水,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非常不错;其次要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但需要提醒,不要养成清晨喝淡盐水的习惯,最好饮用白开水。专家表示,北方本身就是高盐地区,而高盐习惯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关系,所以不主张再喝淡盐水,应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
另外,专家提醒,如果室内较干燥,也可以多吃些黄瓜,尽量少食用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房间多进行冷热交替
居室气候是一种与人体健康最密切的人造气候,而目前人们的居室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不受自然气候的制约,但这反而成了引发各种居室病症的“罪魁祸首”。
其实,生活或工作在气温不断变化环境中的人,患感冒的几率小。而常在空调房和暖气房久呆的人,患感冒的几率则大一些。所以,应经常调节居室温度,冷热交替的环境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生理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了人体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