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顾问服务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可规模化的专业领域?


形象顾问服务的市场规模化
参与:冷芸时尚4群群友
时间:2022年4月30日
庄主:Jasmine-深圳-品牌营销
▼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形象顾问服务对于“颜”时代下个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大众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却很容易陷入美学套路式模板及套路化消费模式。形象顾问服务是否只适合于明星、名人和超高净值人群?在这个市场,一般大众市场是否被忽视了?这个领域,未来是否能产生规模化、品牌化的形象顾问服务机构?


|一|
如何定义专业的形象顾问服务?
庄主:
良好的形象可以助力我们事业和生活的发展。如果外在形象可以让大家很清晰地辨认出你的标签,很多时候可以让你事半功倍。良好的外在形象是建立个人品牌很重要的一环。
芸友艺航:
形象确实在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至少从外在上可以增强一些个人气场。
庄主:
所以我理想的专业形象顾问服务是这样的:根据个人经历、性格、角色、目标,找到自身的形象定位,确定整体风格,提出具体的穿搭、妆容、品牌建议组合。
芸友老王:
目前我还没想到您这么系统。只是根据顾客性格、工作职能,以及我店里现有能力来给她搭配。
庄主:
我感觉这个行业如果和个人品牌定位、职业发展规划这些行业做融合点会有很多火花。说到消费痛点的话,我主要的痛点不在于要不要穿得美,而是在于能不能帮助我塑造出个人标签特征,匹配事业发展和生活需求。
芸友老王:
所以我目前在尝试脱离那些只是想变得更“美”的用户,向您说的那种身份、角色、标签诉求的客户靠拢。个人标签和风格相当稳定。但是我的痛点来了,在稳定的基础上如何又能产生新意呢?
芸友艺航:
确实,随着千禧一代客群成长,“独特性”消费占比似乎越来越重。
芸友老王:
时尚博主推荐的是流行的,商场导购推荐的是根据他们自己固有的产品推荐的,我认为两者都比较局限。

|二|
市场现状
庄主:
我从几大主要信息渠道观察到一些行业的状态。这是我在百度上搜索 “形象顾问” 出来的信息。

从上图中的信息里我感觉不到我作为客户想要的东西。下图是我在大众点评上搜索 “形象顾问”出来的信息,地址分别定位深圳和上海。


在大众点评我发现我也找不到我想要的相关信息。小红书上能看到一些不错感觉的,但他们整体关注量就比较小。
芸友老王:
这种搜索结果大多数是发型造型。
庄主:
我暂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头部规模化的机构。
芸友老王:
也就是说没有头部机构,属于大众在自我摸索状态。
庄主:
所以“懂形象设计+懂个人品牌定位”的结合体,会不会是一个商业机会?
芸友老王:
我觉得难且没必要。做个人IP打造现在市场价格8000到13000元间不等,卖的就是个服务,其附加值很高,时间也花费少。但是形象设计的过程耗时长,学习成本损耗大。我要是能赚IP塑造的钱,就不会再做形象设计的。或者形象设计算作IP设计的赠品服务。
庄主:
目前的这个定价策略,我了解到的主要是两种:
第一个 年服务:十几万以上;
第二个 单次服务:300-1000多元不等。
芸友老王:
美学养成不是一两天的事。

|三|
未来空间
芸友艺航:
似乎大家更愿意接受一些“拿来主义”的东西,需要付费或者“专业”的,有部分人会觉得“不了解、成本高”,所以没必要。
芸友老王:
主要是简单,好上手。
庄主:
企业的大数据足够完善,客户的信息足够细致,任何人来都可以实现对TA的服务。我认为这个行业没有规模化的可能性。美这件事对个人来说太主观了,客户的需求差异太大了。中小型的机构可能更适合,更灵活。
芸友老王:
易经就是“规律学”。未来可能人们更信赖接触过的、细分的专业个体。比如我客户就非常愿意找我安排这些事情,但她也认识很多品牌柜姐,但她更愿意选择我的服务,主要还是信任吧。
庄主:
从刚刚的讨论中,我发现形象顾问针对的还是特定人群。规模化品牌比较难。个人主观性需求差异化太大。
芸友老王:
我也觉得难规模化。比如我那些需要上镜的顾客,她们会听导演建议安排。比如要开会或者活动的安排做形象。剩下的群众根据我对她们的喜好和性格来安排,肯定有帮助的。所以直播这么火。
庄主:
正如这种专业个人链接的重要性很强,有一种未来突破可能性就是大数据。
芸友艺航:
那大家觉得3D技术能不能帮助到远距离的形象咨询呢?
庄主:
大数据和技术我认为现阶段替代不了真人的交流。

庄主总结
一、如何定义专业的形象顾问服务
形象可以成为我们事业上和生活里很大的一个助力,甚至某些情况下会成为决定性的武器。如果外在形象可以让大家很清晰地辨认出你的标签,很多时候助你事半功倍,是个人品牌建立很重要的一环。
二、市场现状
目前的形象顾问行业更倾向于偏外在的形象设计,对于消费者的个人发展需求等内在因素比较难满足。一方面是从业人员跨专业的投入/回报不高,另一方面消费群体对于“专业”形象服务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不高。
三、未来空间
未来行业形成规模品牌的阻碍主要在于人们更信赖接触过的细分专业个体,机会在于大数据提供“更了解”客户的服务。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