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PVTU造船厂】甲午之后---赛里斯第一代战列舰(前无畏)
本专栏是架空世界观,请不要乱代入现实,无关政治
【海天级战列舰】
北洋海军的重建工作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还是开始了,对于重新建军的海军,Q庭对战列舰一如既往的保持强烈的欲望,并且明确要求北洋海军的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必须是以自己的设计为根本,并且要求其在1900年前争取服役
在如此压力之下,重新整合的海军设计局在大量对比了此时西方列强的设计后,还是成功拿出了几种战列舰的设计,标排基本上都是12500t
在武备方面这些战列舰都是标准的前无畏舰其主炮从240-305mm不等,不过此时cn并不具备现成的先进大口径主炮,同时出于对大口径主炮射速和精度的怀疑,新舰设计上最终采用了具有高射速和自认为有不错精度的240L43舰炮,根据北洋海军推测,此时世界上各国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一般都在220-250左右,240主炮应该也够用(但实际上不够)
而副炮方面,同样出于对较大口径的次级主炮的怀疑,同时大量大口径副炮弹药也可能对船只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博罗季诺号证明了这一点)该型战列舰采用了150+88的配置,两种副炮分三层,150mmL45舰炮10门,88mmL48舰炮更是多达22门,这样的配置足够应对雷击舰的袭击,同时大量小口径主炮发射对敌人的战列舰来说也是不小的麻烦
装甲防御方式采用当时作为主流的箱堡式,主装甲带厚达225mm,从1号炮塔延伸到二号炮塔,次级主装甲带则是150-105mm不等,上装则有150-170mm,副炮炮廓150-80mm,主炮塔正面比较坚硬,足有280mm,侧面则有200mm,顶部45mm,甲板装甲为25-35mm
动力系统是采用标准的三胀式蒸汽机,三轴推进,15000轴马力,大量参考了德国人的设计
海天号的设计相对仓促,而且在1899年末服役时发现该舰存在稳定性不足,同时动力系统故障过多的问题,除此之外海天级的240主炮的炮塔也因为座圈制造问题导致故障频发最终炮塔在1901年重新制作,而奇怪的150炮分布位置(三层,每侧从上往下212)也导致副炮射击指挥不方便,总的来说并不是成功的设计,随着列强们更多更先进战列舰的服役,海天迅速落伍,被认为完全不能对抗敷岛级,最终海天级后续三舰建造计划取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型更好的战列舰

服役历程:1899年11月海天号服役,后来编入第一战列舰分队,在1910年归为海防舰,1922年报废拆解
【永安级战列舰】

并不成功的海天级建造还在继续时,其姊妹舰改进的设计便在进行,主要是探讨更大口径舰炮的可行性,经过海军设计局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用280mm舰炮为主炮,不过为了进一步提升火力的次级主炮设计依然被驳回,但是次级主炮采用的炮塔设计值得考虑
在1898年海天号下水不久,永安级的设计便已经接近完成了,如此迅速的设计时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永安级本身就是在海天舰体上发展来的改进舰,其排水量达到了13300t,只比海天重了600t
在火力方面,永安最大的进步是其280mmL43舰炮,虽然比起英国俄国同行仍然比较小,但是已经大大优于德国人的和海天的240小水管,该型舰炮的供弹系统与海天240炮类似,射速达到了2.5发/分,其配置弹种包括APC,SAP,HE,副炮依然是150+88的配置,不同的是150炮增加到了12门,其中8座分装在4座装甲炮塔内,拥有优秀的射界,另外四门则仍在炮廓中,88炮削减到只剩10门,全部安装的炮廓
装甲方面依然采用海天级的模式,只是主装甲带增加到230mm,主炮塔装甲削弱到正面270mm,150mm副炮的炮塔正面则有150mm-120mm
动力系统上,也与海天级不同,采用了进口自三胀蒸汽机与锅炉,其可靠性大大提高,轴马力达到17000最高航速18.5节
永安级的设计大大优于海天级,不过本身还是海天级改进而来,一些舰体设计的固有问题依然还在不过....至少是正儿八经的战列舰了,因此永安级得以量产三艘,与海天号四排组建了赛里斯第一个战列舰分队
服役历程:
永安:1901年服役,1918年被巡洋战舰金刚号击沉
和安:1903年服役,1927年报废拆解
固安:1903年服役,1927年报废拆解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