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分学姐考研备考经验分享
本站法律顾问郑重声明:本文章为原创,版权在格瑞斯教育旗下天津考研网,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目的复制与传播!
各位研友大家好,由天津考研网组织的在读学长学姐团队为大家提供考研专业课备考经验分享,接下来我们给学弟学妹们讲解一下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考研整体概况和备考策略。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
南开大学的哲学专业在2019年学科评估中,取得B+的成绩,排名全国第十。目前,哲学院相关专业具有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部人才培养层次,是国内哲学学科仅有的七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两个天津市重点学科,整体学科实力在国内哲学界居于先进行列。
作为国家文科基地,哲学院在满足专业训练要求的前提下,更加充分考虑适应社会的需要,鼓励学生修读主辅修和双学位,以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该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哲学社会科学机构、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及新闻出版单位、党政领导机关、大型企业的党政领导部门等。该系基地本科生入学后享受新生奖学金比例达60%。2012届毕业生中,免试推荐及考取研究生比例26.1%,出国比例10.9%,就业比例63%。其中一部分学生可直接推荐为硕博连读生。南开哲学院会尽最大努力为有志于学术探索的学生提供优渥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尽情漫步于追求智慧的林荫大道而不羁绊于俗世纷扰,在志同道合的学子的相互勉励下共同进步,争取摆脱偏见与无知,养成独立思考的理性判断力。
南开大学哲学院的学生宿舍在津南,条件很好,研究生是三人间。研究生一年的学费是8000元,住宿费一年是1200元。第一年的学费在10月、11月全额返还,研究生每月享受国家补贴600元。
二、导师信息及研究方向
导师的具体的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在哲学院官网上面可以查询。这里着重讲一下如何选择导师以及什么时候联系导师。
选择导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首先是要看自己的兴趣,一般在学习哲学,备考期间就会发掘出自己对哪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认真的审视自己之后,确定最终的研究方向。再根据自己的方向去选择导师。联系导师不宜过早,建议在初试成绩和排名确定之后再去联系导师,在这个时候,老师一般不会给予确定的答复,我们联系导师的作用是根据老师的回复去了解老师的性格,也是在复试之前刷个脸熟。在复试成绩出来之后,可以再去联系导师,确定研究的方向,在这个时候,老师也会布置一些暑假的任务,帮助学生做过渡。
三、报考录取比例
随着考研的人数增加,各个科目考研的难度也增加了。同学们一定不要认为哲学是一个冷门的科目,报考人数不多,就可以随随便便的学习,有这样的想法,往往会成为炮灰。
南开大学哲学专业的复试线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1年340分;2012年330分;2013年330分;2014年340分;2015年310分;2016年335分;2017年350分;2018年350分;2019年350分;2020年360分。相较于其他学校的复试线和最终录取考生的分数,这个复试线还有上涨的空间。
随着保研人数增加,留给考研的名额也越来越少,2018年除去推免后剩余招生人数是29人;2019年除去推免后剩余招生人数是25人;2020年除去推免后剩余招生人数是19人。南开大学每年报考人数在80到100人左右,竞争压力相对较大。
四、参考用书及其他复习资料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没有官方指定的参考资料,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除此之外,还有天津考研网官方网站上面购买的历年真题,根据历年的考题,可以推断出以后年份的考试内容和重点。天津考研网上面还有往年的学长、学姐归纳的资料,这些都对考研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是先看的肖前写的书,将书通读,再理解,归纳为较短的提纲,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大概的把握。在剩下的两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要去分析历年的真题,总结考试的规律,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去抠细节,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最后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考试前的模拟,确保自己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将总结的重点写出来。
五、复习建议及指导
在前期一定要多读书,这个书包括往年的参考书,还有帮助理解的专业书,尽可能将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还有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想要自己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全面,就要去阅读最新的或者说比较权威的论文,掌握前沿学科知识。
在十月份的时候,就要将前期的知识归纳出来。如果不对知识进行加工,那么这些观点就会是大脑里面的一盘散沙,不能快速且有序的提取出来。课本结合历年的真题,可以将考试的重点大概的梳理出来,再结合前期读的专业书和论文,写出答案。将答案有层次的呈现出来,再将每一个层次都理出一个重点词,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快速想起答题的要点。
具体的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现在到十月份),广泛阅读书籍。我当时时间很紧张,但是还是阅读了很多的书籍。
中哲推荐阅读:《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北大版;《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著;《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著。《宋明理学》陈来著。《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著;《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郭齐勇著。
西哲也要有一点了解:《西方哲学史》赵敦华著,《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著;《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可以选择性的阅读,西哲很难,入门也很难,和中国哲学的思维不太一样,我个人感觉要简单的了解西哲,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哲。)
马哲除了阅读参考书,我当时还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余源培著。
我当时是先阅读的哲学史,但是发现有很多的东西理解不了,所以读了很多遍。在读哲学史的同时,我还阅读了很多的原著,在B站上面找了一些视频帮助理解。我看了赵林的西方哲学史的视频,复旦大学吴晓明的马克思主义的讲解,王德峰的哲学导论和杨立华(杨老师是北大的教授,个人很喜欢他)等等,在学不进的时候可以看看,既是放松,也是学习。
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读一些原著,可以帮助建立哲学思维:《理想国》柏拉图著;《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著;《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著;《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著。这几本书都很难,我读了几遍都没有懂,有兴趣可以阅读。中哲的原著我读的很少,可以去读四书,《四书章句集注》《道德经》,庄子的书籍等等。
第二阶段:(十月份),开始准备真题,前期一直在阅读和理解。我当时是将考试的真题整理好之后,发现在每一个阶段(先秦哲学、汉代、魏晋玄学、宋明理学、近现代哲学)都有一些题目很重要,每一年的命题也有规律而言。然后再将自己的感悟和其他的哲学笔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答案(你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悟)。到了还有2个月左右的时候,才开始将重点放在记忆上面,这会大大的提高记忆的效率。
还建议自己做思维的导图。完全记下专业课的答案很不现实,我觉得这就需要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理清楚答案各个小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可以提高背诵的效率。如果在考场上面忘记自己的答案,还可以凭借自己的逻辑来写答案。这样写出来的答案,老师也能够看到学生的思辨水平,会更容易得到高分。我考试的时候,文言文很多,只有挑选一些很重要的记下来,其他的内容只有将文言文换为白话,在理解的基础上面去写答案。(写原著上面的话来答题,老师会很喜欢,这可以显示出你的基础很好,阅读面很广)
中国的哲学家看似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其实不是这样的,你读的多了,就发现每一个小的思想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可以自己画思维导图,将哲学家的思想串联起来。也要注意每一个阶段的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承关系。(哲学就是哲学史)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的时候,背很重要,写也很重要。可以在考试前,打印专业课答题纸,自己模拟考试的情景,这会帮助自己发现很多的问题。例如我在模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后面的题答不完;由于题量过大,自己很难写完一张卷子,写到最后,手臂都会抽筋。但是经过考前的几次模拟,自己对于这种大题量的考试,已经基本上适应了。
六、试卷整体分析
试卷分为简答题和分析题,题量较大,需要在考试之前练习答题的速度。仔细分析历年的试题,会发现考试的出题规律,在以往的年份,重复较多,出的题目很有规律性。但是随着考研的难度增加,题目的难度也有所增加,但是掌握好书本上的重点,也是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今年,很多学校的初试内容和重点有所改变,临到十月份考生才得知大纲与往年不同。南开大学的考试内容和难度变化不大,但是要时刻关注学院的最新消息,今年很有可能会改革。南开大学的题目很有规律性,我们能在往年的真题中找到原题,但是这就更考验我们创新的能力,要在千篇一律的答案中脱颖而出。这离不开平时的积累,这一积累主要是通过看专著和看论文而达到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考试的出题更倾向于书中的细节问题,有一些看似简单的名词,也可以出成简答题,再结合现实和其他学科,还可以出分析题。
总的来说,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理清书本中的框架,将所有的重点都罗列出来。一般来说,重点在标题,一定要着重看标题,从而把握整个书的框架。
七、复试
南开大学初试占比百分之七十,复试占比百分之三十,初试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试的最终成绩,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忽略复试,在这样的百分比之中,还是出现许多的逆袭。正常来说,复试分为三个板块:英语口语、专业课笔试和面试,分别占比百分之十、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六十。英语口语主要关注的内容是较基础的日常对话,和关于哲学这一学科的理解;专业课笔试一般是考辩证的问题,结合哲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面试考察考生综合素质,通过问一些专业问题,能够对考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老师一般不会为难学生,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坦白承认即可,不要不懂装懂。
我复试的时候,专业课方面看的是初试的资料,加上精读一本原著,当时学姐推荐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我认真的看完了这一本书,并有自己一定的理解。英语方面我是找的B站的视频,外国的大学教授讲授的哲学课程,自己在听课的同时,也跟着一起朗读,从而提高自己说的能力。
复试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不紧张、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最后的结果。考试的内容和初试相差不大,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考察,这需要我们在复试之前,多多尝试将知识用嘴巴说出来。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自己有口头禅,例如“然后”,一定要注意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