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乐大唐,古韵今声 | 《塞外荷莲》

2023-08-04 16:23 作者:西安外事古乐团  | 我要投稿


西安外事鼓乐团的《塞外荷莲》表演


“秋风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这是出自诗歌《杂曲歌辞·破阵乐》的诗句。乐团节目《塞外荷莲》即是展现这四句诗意。月挂星夜,一片茫然辽阔,忽然思念家中亲友。然而家国取舍,时刻天涯,却总不曾忘怀那视死忽如归的少年意气。

这首“破阵乐”为乐府诗词,在《乐府诗集》中为“杂曲歌辞”,与秦王“破阵乐”是大大的不同……而塞外是“大漠孤烟直”,“荷莲”又摇曳着怎样的情思……


西安外事鼓乐团的《塞外荷莲》表演


《乐府诗集》

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是一部网罗上古至五代乐府诗歌的总集。乐府是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包括制定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工,所搜集的配乐诗歌,就叫乐府诗。这部《乐府诗集》共一百卷,内含有许多优秀民歌和受民歌影响的文人作品,如脍炙人口的《木兰辞》、《孔雀东南飞》,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


西安外事鼓乐团的《塞外荷莲》表演


杂曲歌辞

《乐府诗集》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

这首“破阵乐”即是杂曲歌辞。杂曲歌辞是一些散失了或残存下来的民间乐调的杂曲,由乐府加以整理而成。杂曲歌辞其内容多是诗人述志感怀之作,形式上也不合音律,与五言古诗相接近,主要流行于汉代至唐代。


西安外事鼓乐团的《塞外荷莲》表演


《杂曲歌辞·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宫廷歌舞,其中包含着尚武精神,宣扬着攻城作战的主题,歌颂唐太宗的武功才干,展现大唐的威武雄壮。而这首《杂曲歌辞·破阵乐》不是表现“破阵”之意,而是表现征人别家的内容,还含有怀家思乡的愁绪。

“秋来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匹马城南挑战,单刀蓟北从军。一鼓鲜卑送款,五饵单于解纷。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这首诗为了表达征夫在外征战的主题,创造了一个混沌茫茫的艺术境界,将主人公置于荒漠之中,孤立之极,所见者茫茫一片,所听者朔风瑟瑟,没有一点亮色,充满了无限孤独。借出征士兵之口反映军旅生活的艰辛,以征人主观心灵的感受,表现了征人内心的空虚感和无限的思乡愁绪。


西安外事鼓乐团的《塞外荷莲》表演 之 笛子


西安外事鼓乐团曲目《塞外荷莲》

乐团节目《塞外荷莲》取“秋风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诗意。曲调婉转而多情,旋律悠扬而跌宕,舞台与灯光一同渲染营造一个梦幻的诗意境界。

乐曲中,中阮、琵琶描绘勾勒出一个流水潺潺的家乡,荷塘中莲叶高举,风中摇曳,蓝色的舞台灯光将形状起伏的幕布渲染成为荡漾的水波,如梦似幻,随着悠扬的笛声思绪回到了家乡。随着鼓声的响起,红色的灯光又将人带回现实,那起伏的不再是水波,而是茫茫沙丘,战事起,中阮、琵琶声声快,“欲饮琵琶马上催”的紧迫感也随之而来,飘扬的笛声伴着鼓点,战马仿佛轻快起来,视死忽如归的少年意气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西安外事鼓乐团的《塞外荷莲》表演


西安外事鼓乐团的《塞外荷莲》表演


参考文献:

向回,《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目成因考 ,暨南学报,2010(05)


诗乐大唐,古韵今声 | 《塞外荷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