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历史容易犯的错误(三)

2019-03-30 11:01 作者:红毛大学罢  | 我要投稿

我曾经在本站看过一个很可笑的事情。一个人在评论区说历史上的关羽吕布张飞张辽司马懿等身高180甚至190+,完爆日本战国的矮子们。有一位前辈评论说,三国那几个人的身高不见于正史,出自演义,古代人平均身高不高因为没有足够的盐等。就被一群爱国史盲扣上了精日的帽子???还信誓旦旦的和我说他看了10年三国志,确定关羽2米?

emmmm且不说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身高和战斗力和一定的关系?乐进朱然不足1m6,让八尺的谯周彭漾试试?杜撰历史就够恶心了,扣帽子岂不是人间之屑?

1、历史上的吕布、张飞、关羽身高无详细记载。

不过关羽确实有美髯,张飞一嗓子吓退曹军,肯定不是什么儒雅白脸之人。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关羽传》

2、曹操为了给关羽下葬,亲自砍树导致自己患重病,虽然不是这么个因果关系,不过关羽下葬确有此事,曹操以为不详也有此事。

曹瞒传曰: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之。《吴历》

以诸侯礼下葬关羽的是孙权,至于曹操有没有也按照诸侯礼下葬关羽就不得而知了。

3、张飞眉清目秀,地主出身。

三国志查无此文,网文党别带三国志谢谢。

4、曹操从李傕郭汜手里就下刘协

不好意思,这个出处正是你们“正史yy党”或者“魏粉”鄙视的三国演义杜撰的内容,正史上刘协怎么被曹操拿到手的心里没数吗?(笑)这里只论证刘协怎么从李傕手里跑的。

张济自陕来和解二人,仍欲迁帝权幸弘农。帝亦思旧京,因遣使郭请傕求东归,十反乃许。车驾即日发迈。李傕出屯曹阳。以张济为骠骑将军,复还屯陕。迁郭汜车骑将军,杨定后将军,杨奉兴义将军。又以故牛辅部曲董承为发集将军。汜等并侍送乘舆。汜遂复欲胁帝幸眉阝,定、奉、承不听。汜恐变生,乃弃军还就李傕。车驾进至华阴。宁辑将军段煨乃具服御及公卿以下资储,请帝幸其营。初,杨定与煨有隙,遂诬煨欲反,乃攻其营,十馀日不下。而精犹奉给御膳,禀赡百官,终无二意。《后汉书董卓传》

段煨真忠臣!谁说当时没有汉忠臣?没有曹操刘协会饿死?笑话!

李傕、郭汜既悔令天子东,乃来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杨定为汜所遮,亡奔荆州。而张济与杨奉、董承不相平,乃反合傕、汜,共追乘舆,大战于弘农东涧。承、奉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辎重,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射声校尉沮俊被创坠马。李傕谓左右曰“尚可活不”俊骂之曰“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傕使杀之。《后汉书董卓传》

虽然杨定董承杨奉和段煨干的热火朝天,不过将皇帝带走脱离李傕之手的人确实是董承杨奉(杨定被郭汜打跑了)。杨奉董承作战失利,百官虽死伤惨重,但是仍然誓死抵抗李傕。

天子遂露次曹阳。承、奉乃谲傕等与连和,而密遣间使至河东,招故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并率其众数千骑来,与承、奉共击傕等,大破之,斩首数千级,乘舆乃得进。董承、李乐拥卫左右,胡才、杨奉、韩暹、去卑为后距。《后汉书董卓传

刘协到了曹阳,杨奉董承一边假意与李傕联合,一边去河东拉拢白波帅李乐等人与南匈奴右贤王,一起攻打李傕,获得大胜。

傕等复来战,奉等大败,死者甚于东涧。自东涧兵相连缀四十里中,方得至陕,乃结营自守。时残破之馀,虎贲羽林不满百人,皆有离心。承、奉等夜乃潜议过河,使李乐先度具舟舡,举火为应。帝步出营,临河欲济,岸高十馀丈,乃以绢缒而下。馀人或匍匐岸侧,或从上自投,死亡伤残,不复相知。争赴舡者,不可禁制,董承以戈击披之,断手指于舟中者可掬。《后汉书董卓传》

李傕毕竟是当时的名将,卷土重来便大败董承杨奉等人,杨奉等人军心不稳,便商量过河,很多人争相过河,死伤无数。

既到大阳,止于人家,然后幸李东营。百官饑饿,河内太守张杨使数千人负米贡饷。帝乃御牛车,因都安邑。河东太守王邑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封邑为列侯,拜胡才征东将军,张杨为安国将军,皆假节、开府。《后汉书董卓传》

就算这么惨,也见到饿到他刘协,所以什么网文天子吃树皮,辣鸡新三国的乞丐造型快省省。百官饿得不行的时候,出来救世的可不是那个孟德大人,而是张杨。(语气逐渐易化)。幸安邑后献上衣服的也不是曹操,而是王邑。(不久这个王邑的河东太守就被曹操换了233)所以说,信三国演义也没啥,比破网文新三国强太多。

七月,帝还至洛阳,幸杨安殿。张杨以为己功,故因以“杨”名殿。乃谓诸将曰“天子当与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杨当出扞外难,何事京师”遂还野王。杨奉亦出屯梁。乃以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暹与董承并留宿卫。《后汉书董卓传

几经周折,刘协终于回到了洛阳,此时看到被董卓烧毁的旧都,内心真是……诶。这时候张杨觉得这都是自己的大功,把宫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当然了,没有张杨及时献上粮食带兵护驾,皇帝可能真的会饿死)之后说了一句大义凛然的话,随即离开京都。这才叫忠臣!名分什么的,当然要啊,但是,皇帝是天下的,我立大功了,就该走了,要不然干吗?挟天子以令诸侯?

谁说这个时候没有忠臣?段煨张杨王邑笑了。

暹矜功盗睢,干乱政事,董承患之,潜召兖州牧曹操。操乃诣阙贡献,禀公卿以下,因奏韩暹、张杨之罪。暹惧诛,单骑奔杨奉。帝以暹、杨有翼车驾之功,诏一切勿问。《后汉书董卓传

杨奉:我准备彩礼、办嫁妆、买房子、找亲家,结果,他曹贼特么入洞房了,我上哪说理去?

此时杨奉内心一堆***

 结果这曹操摘了桃子不说,还反手咬张杨杨奉一口。结果我们的傀儡先生刘协都看不下去了:人家张杨杨奉立了大功,你别说了ok?这才堵住了真性情的那个人的嘴。

不懂就问,真性情就是得了便宜打小报告吗?

5、孙策刘备骗了刘勋刘璋?不好意思,曹操才是祖师爷。

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太祖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将独委质。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又闻书命申束,足以见信。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太祖曰“善”即遣使诣奉。徙大驾至许。奉由是失望,与韩暹等到定陵钞暴。太祖不应,密往攻其梁营,降诛即定。奉、暹失众,东降袁术。《三国志董昭传》

等等,“移”“”驾?不是刘协自愿的吗?陈寿你y三国演义看多了?(笑)曹操这一手摘桃子可谓是稳的不行。自行领会吧,毕竟这里是曹操的智慧,到了孙策刘备那里就是卑鄙无耻下流龌蹉肮脏。(笑)

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於梁,晃遂归太祖。《三国志徐晃传》

糜芳士仁蒋舒马邈:历史欠我们一个公道!!!凭什么徐晃是忠臣?!!!(笑)

乐进:我是不是有点多余了?张辽徐晃于禁张郃:ん?朱灵:给我也来一个!糜芳:五子降将,太草了。


三国历史容易犯的错误(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