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工程造价实操一对一培训哪里最好
什么叫最重要,就是胜过看书和听课,或者说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非选拔性考试,做题以及做历年真题就是灵魂,怎样做题更是王道。你必须相信,每一年的考点不可能层出不穷,都是对历年的选择性覆盖。做真题,从题目里找考点,围绕考点展开对书本的涉及范围选择性复习,这类非选拔性考试就需要你在复习期间一直活在考点里,需要你在考试期间思维高度在线,翻看近三年的试卷足够了。
不反对看书,但看书的顺序很关键,先做题后看书以及边做题边看书的重要性堪比你能够自己掌控什么时候遇到你想结婚的人,而不仅仅是适合结婚的对象。书本理论知识包含的细节和实际内容更多,那些有助于你丰富知识体系,而考场的120分钟只检验你对考点的理解程度。
你不可能凭理论去盖楼,更不可能因为会算造价而打理财务,也不可能因为你公式算的对就去评判高楼的倾斜度到多少算合理。你想要达到的那些实践高度只能通过去工地风吹日晒地脚踏实地感受,它与你在现场呆过的时间永远成正比。
二、换个方式思考
不是对1+1为什么等于2的思考,对理论源的思考以及为什么的深究不应该放在这个时间点,接地气的说思考就是你在复习的时候要想办法,要知道他怎么考以及会考什么。只要你花心思,其实考什么是可以算计出来的。
如果说考试真的跟智商有关,那么梳理知识点的过程就是论智商高下的直接体现,很多知识点未必需要你知其深究的所以然,就是你对这个知识点本身可以是模糊的,但是你要知道它考的哪个章节哪个知识点。顺着大的章节画出主干和分支附上涵盖的知识点,进考场前你只要心里有这个大概的框架图就够了。
好比你在单位,你可以不在意隔壁桌的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专业特长如何,但你要清楚他是谁的人,这就是定位。梳理多了你就有感觉,这就类似语感,你能选对凭的也许只是感觉,这感觉为什么别人没有,你可能也解释不了,但绝对不是靠运气。
不要纠结于一天花多少小时,一共多少小时。很多经验都说要用够300小时,对案例而言,你花300小时和30小时的结果可能一样。时间有时候是良药,也有时候是毒药。
当然花时间把书大概翻一下还是有必要的,知道这个职业主要干什么,设置这个考试是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你作为甲方还是乙方,未来你将服务于谁,你的价值点在哪,以及你的发展规划应该沿着图纸画江山还是顺着时势谈兵,这个是不论你是不是本专业考生都应有的考试态度。
三、案例如何走捷径
造价师的案例共五题,都知道考什么以及怎么考,但不一定能得分。我今年认认真真看了一个月的书,考点都涉及到了,方法自认也都掌握了,但是考场出来还是有点失落。
今年的案例题不难,拿到题目思路异常清晰,问题是中间读题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感觉出题者有种带着恶作剧的感觉,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提了一些画蛇添足的意见,我个人是觉得读题的时候很窝火,如果你单纯把题目的难度拔高,我没有思路,我认。但是你误导我,我就相当不满。只能说考试这件事也要天时地利人和。
经验都说先看王英,再N遍王玲。她俩讲的确实很好,导致我听了两遍以后有强烈的想来当讲师的冲动,王英的特点是涵盖所有可能会考到的点,面很广,王玲更偏重某一个小知识点的深挖,点够精。如果我来讲,我就直接告诉你每一题会怎么考,你需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