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略情报的演变和定义

2023-06-28 11:05 作者:仙子雨岸  | 我要投稿

        情报研究通常指战略情报生产。今天常说的“战略情报”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来源于原先的战术情报 (或“作战情报”“军事情报”)。本章简要回顾了战略情报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冲突解决手段日益复杂,战略情报生产也日渐复杂。

一、有组织的战争以及对战略情报的需求

        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解决冲突时,几乎不需要情报,因为冲突双方彼此了解,而且对战场也很熟悉。而当冲突发生在部落、军队之间时,情况就不同了。此时,尽管交战双方知道对手的情况,但仍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在这种战争情况下,双方需要迅速、高效地调遣大量士兵,因此必须获取关于地形、敌人位置、兵力和部署的信息。很显然,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获取情报不是普通士兵能担负的任务。普通士兵虽然坚强勇敢、善于操作武器,但不具备打入敌人内部并判断局势的能力,而且可能不会阅读、记录信息,不知道哪些情报有助于了解敌人的战斗力。所以,早期情报“体系”主要由间谍和特工构成。他们凭着后天训练或天赋,知道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并且能依靠智谋或欺骗技巧获得这些信息。

        特工和间谍一直都是秘密情报系统的一部分,将来仍可能不可或缺。例如,公元前3 世纪,汉尼拔【汉尼拔·巴卡 (Hannibal Barca,公元前 247一前183),迦太基名将,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是迦太基主帅,曾率军远征亚平宁半岛,被誉为“战略之父”】在与罗马交战前,曾派特工潜入到意大利北部搜集情报,确定骑兵和大象的行军路线。【对于爱好“历史”情报分析的人来说,汉尼拔的大象来源可能会引起争议。“大象是从印度还是从非洲来的?”“如果大象是从印度来的,它们是怎么长途跋涉到西方的?”“如果大象是从非洲来的,具体来自什么地方?“】与此类似,13 世纪,成吉思汗使用探子侦察地面情况,还把奸细安插到敌方区域,吹嘘他的恐怖和勇猛。显然,他的奸细在散布恐怖传言时,利用了敌人的情报体系,虽然这种情报体系还不够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中王国时期 (公元前 1580一前 1150),人们开始定期、系统地搜集情报,并且训练和使用了专门搜集情报的分队。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曾说,埃及的喜克索人 (Hyksos)【由亚洲侵入埃及的游牧部族,该名起源于埃及语,意为外国的统治者。初指侵入埃及的西亚部落首领,后来扩大为整个部落集团。该部族可能原居于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人种来源不明,主要是塞姆语系人,但也有胡里特人的因素。公元前1630 年左右喜克索人夺得埃及政权,成为埃及第十五王朝的统治者】 拥有非常高效的情报体系。他们利用各种通信媒介传递信息,包括火把和信使,并利用专门的侦察部队侦察地形、抓获并审问俘虏。有趣的是,他们的军官在给总部呈交报告时,必须标明信息来源,这种做法与目前美国情报界的做法大同小异。这是最早的系统化搜集情报的案例之一。但根据《旧约全书》,系统化搜集情报的做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喜克索人之前。

二、孙子:最早论述情报工作的作家

        除了《圣经》,公元前 500 年的孙子是第一位提到应该重视获取关于现实和潜在敌人情报的作家。孙子认为“明君贤将,所以动以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他认为,要获取关于敌人部署的情报,只有通过人(密探)来完成。然而,当今科技已经改变了(对事件或形势的) 预知的手段,孙子的观点已经不合时宜。现在,世界主要大国使用卫星进行侦察,几乎没有什么秘密能长期不为人知,对方的一切放射物一一热、光、射频、地震波等一几乎都是潜在的信息来源。孙子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认识到情报的重要性,而在于提出了关于情报搜集和评估的基本准则。《孙子兵法》对中国和日本军事思想的影响持续了 2400 多年。在中国近代许多政治家仍被要求阅读这部经典之作。【 Allen Dulles, The Craft ofIntelligenc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63)p.13.(艾伦·杜勒斯的《情报术》已于 2014年1月由金城出版社出版】

        从孙子所处的时代到中世纪,情报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正是由于亚历山大的部下了解被征服国家人民的风俗,他的帝国才得以生存那么长时间。本都王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米特拉达梯六世 (Mithridates,前 132或前131一前63),古代小亚细亚本都王国国王 (前 121一前63 年在位),又称米特拉达梯大王,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罗马最著名的敌人之一】 是一个通晓 22 种语言的天才,他一个人徒步穿越整个小亚细亚,搜集了第一手基础情报。所以,他的军队才能于公元前 1世纪在地中海地区对罗马帝国的霸权构成最严重的威胁。但是,他没有发现自已军队叛乱的迹象,这说明他对外敌的了解强于对内部敌人的了解。

        前面提到汉尼拔在与罗马作战时曾使用特工,其实他的克星小西庇阿(Scipio) 也同样善于获取和利用关于敌方部署的情报。曾于公元 62年率领10000人打败230000布立吞人的罗马将军苏埃托尼乌斯·保利努斯(Suetonius Paulinus)【全称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底阿·埃米利安努斯,科尔内利鸟斯家族的成员,罗马共和国将领,两次出任执政官。他率军攻陷迦太基城,结束了罗马与迦大基的百年争霸。小西庇阿是继他祖父之后获得“征服非洲的”这个称号的第二个人其另一个称号“征服务曼提亚的”来源于对西班牙城市努曼提亚的征服。崇拜希腊文化遭长演说,广交文人学士,一些罗马名人和希腊作家聚集其周围,共同研讨艺术、哲学及科学等问题。但围于传统偏见,对社会变革常持保守态度。公元前 129 年去世】,在公元47 年曾任驻非洲情报官。他关于当地地形和居民的描述(称得上是情报研究) 在今天仍有价值。【有趣的是,许多著名军事领导人都至少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情报工作。除了米特拉达梯六世和苏埃托尼乌斯·保利努斯,还有喀土穆的戈登、劳伦斯、奥德·温盖特和约瑟夫·史迪威(国民政府时期在北京担任武官 )。以上这些曾从事过情报工作的人后来都成为自己国家著名的军事将领】关于早期情报原则、方法或程序的记载非常少,只有突袭(情报工作所尽力避免的)导致的胜仗或败仗的记载。最早记载情报原则的著作之一是,公元400年左右维吉提乌斯 (Vegetius)所著的《罗马军制论》(MilitaryInstitutionsofthe Romans)。该书指出了地形、进攻和行军路线等情报的重要性,这些原则在今天仍然适用。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没有关于情报生产与利用的记载,而那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和关键的事件,这一点有些奇怪。那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图尔战役(Battle ofTours)【发生于法兰克王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会战。公元 732 年 10 月 10日查理·马特统帅 15000 人的法兰克军队在图尔与普瓦蒂埃之间的维埃纳河与克勒恩河交汇处,与阿卜杜拉·拉赫曼统帅 60000 人的穆斯林军队遭遇,穆斯林大军战败,统帅拉赫曼阵亡。此役结束了穆斯林势力自西班牙地区向西欧扩张的历史】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Hastings)【1066年10月14日,哈罗德国王 (Harold lI) 的盎格鲁一撒克逊军队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 (英国东萨塞克斯郡临加来海峡的城市) 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对英国发动的成功的军事入侵。英国国王同时拥有法国贵族的身份,导致后来英国国王也有权力争夺法国王位成为后来英法冲突的原因之一】十字军东征、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横扫亚欧大陆的战争及克雷西战役(Battle of Crecy)【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发生于 1346 年8月26日,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甲骑士与十字弓兵。此战法军伤亡万余人,英军伤亡则不到 200人,堪称世界战争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典范】但从现存的关于这些战役的详细史料来看,情报对战争结果只起些许作用。指挥官们根本没有系统地搜集或利用情报,只有成吉思汗是个例外。爱德华三世 (Edward I)在开始克雷西战役之时,对当地地形根本不了解,因此他不得不出钱请当地一位法国农民带领其军队从索姆河的浅滩徒徙。

        东方国家的所有情报活动都围绕内部安全展开。例如,在日本江户时代,幕府 (metsuke,间谍、监察官和密探) 负责监控持不同政见者的活动叫;在更早时期,忍者(ninja) 被训练来进行监视、侦察和秘密政治刺杀活动,可能是各时期特工中最全能的了。很多日本影视剧都描绘了忍者神通广大的本领,但其中有多少杜撰的成分则不得而知。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忍术的发展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影响。同样,至少在 17 世纪之前,西方国家情报工作的重点也是维护内部安全,而不是对其他国家的能力、脆弱点进行系统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因为对执政者而言,宫廷阴谋的威胁要大于外敌侵略,所以,伊丽莎白重用沃尔辛厄姆【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发生于 1346 年8月26日,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甲骑士与十字弓兵。此战法军伤亡万余人,英军伤亡则不到 200人,堪称世界战争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典范】克伦威尔重用瑟洛【瑟洛(Thurloe),克伦威尔的国务大臣,英国间谍大师】 来搜集国内情报

三、被忽略的系统化战略情报生产:一些假说

        有几种假说解释了系统化战略情报生产不被重视的原因。第一,突然性难以维持。一旦一方决定参战,就会暴露出一些比较明显的迹象。例如,在 1587 年,西班牙准备派遣无敌舰队进攻英国已成了公开的秘密(至少关注此事的人都知道),只是尚不明确具体时间和出发港口。因此,德雷克【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约1545-1596),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与海盗,受封为海军中将】在关键时刻袭击了位于西班牙加的斯港的无敌舰队,将其出发日期起码延后了一年,连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都不知道何时能出发。当无敌舰队终于出发时 (其间接二连三的风暴又使出发日期再次拖延),承担警戒职责的小船很快向英国人示警,而后者也为这场冲突做了数月准备。

        战略情报生产不受重视的第二个原因是战争方式。军事行动通常由个或一系列模式固定的战役组成,战争的关键参与者了解对方将领的个性一-胆识、战术,使用步兵、骑兵和炮兵的模式。交战方使用的战术也大致相同。有趣的是,如果一方采用新战术,那对对手而言,结果就是灾难性的。例如,西班牙曾在勒班陀战役(Battle of Lepanto) 中用无敌舰队与敌舰短兵相接,指挥步兵登上并占领敌舰,战胜了土耳其。西班牙想用同样的战术对付英国,但英国人采用了新战术一一用大炮轰击,不靠近西班牙军舰。面对一个创新的对手,过去如此有效的战术变得一无是处。

        瑞典的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 (Gustavus Adolphus),瑞典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统帅军事改革家。1611-1629 年先后同丹麦、俄国和波兰进行战争,并取得胜利。三十年战争时期,1630 年率瑞典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在1631 年布赖滕费尔德会战、1632年莱希河会战和吕岑会战中,指挥瑞典军队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联盟军队。但不幸在吕岑会战中阵亡,终年 38 岁】 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改革家。他在炮兵训练上进行了创新,使其能在敌人打一发炮弹的时间里打三发炮弹。凭着密集的火力和高度的机动性,他的炮兵在三十年战争期间成为一种恐怖的“武器”。他在情报领域也进行了改革,在参谋人员中设立了“侦探长”(chiefofscouts)一职,这一做法比法国和德国军队早了约 100 年。

        第三,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中期,冲突不是全球性的,人们不认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深入了解地形 (行军路线除外)、民俗等情况。当然,十字军东征是个例外,它是全球性冲突。但第一批十字军在开始跨洲作战前,几乎不知道敌方实力、地形、行军路线和后勤情况。在今天看来,他们真是太狂妄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 16 世纪之前,全球性战略情报可能已经开始系统地生产了,但肯定没有公开,所以无法获知其程度和性质。

        以上情况也属正常,因为在胜利后,战术创新被广为流传,而情报创新(如果有的话)可能必须保密才能再次取得成功。例如,伊丽莎白女王急切地让宫廷编年史家记载她执政时的光辉业绩一一开辟新大陆、利用海盗进行劫掠 (在她与西班牙决裂后)、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一一但她不可能允许任何人记载她派特工渗透到托斯卡纳宫廷的事。

四、战略情报生产“现代时期”的开端

        15世纪晚期是现代战略和军事情报生产的开端。在这个时期,环球探险和王朝衰落开始出现,尽管王朝统治还会再延续 5 个世纪,同时,军事技术和战术也飞速发展。前文提到的古斯塔夫·阿道夫是第一位现代情报改革家,之后还有腓特烈大帝【特烈大帝 (Frederick the Great),即胖特烈二世,普鲁士君主。在他46年的领导下,普鲁士的边疆不断扩大,包围了西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同时,普鲁士的基础设施建设、军事力量和政治机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升】、马尔伯勒【马尔伯勒(Marlborough,1650-1722),英国统帅。他在战略和战术上主然积极进攻,以攻势为主,惯以大量步兵钳制敌军、尔后投入骑兵突击取胜】和拿破仑。

        像 1000 多年前的维吉提乌斯那样,这一时期的战术家和战略家开始归纳总结军事学说,而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军事情报是这些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看来,那些学说有些过时或古怪,但仍具现实意义。例如,18 世纪中期,腓特烈大帝在写给普鲁士军官的书中充分强调了敌国国情信息的重要性 :“对一个将军来说,了解一个国家,就像步枪对于步兵、算术规则对于几何学家一样重要。”这个说法在今天仍不过时。曾效力于马尔伯勒公爵和萨伏伊的欧根亲王麾下的莫里斯·德·萨克斯【莫里斯·德·萨克斯 (Maurice de Saxe,1696-1750),法国大元帅,伯爵。生于萨克森,波兰国王强者奥古斯特二世的私生子。他认为征兵制优于募兵制,强调精神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重视火炮、工事和刺刀在战斗中的作用。其军事理论集中反映在《我的梦想》和《书信与回忆录》等著作中,对拿破仑影响极大。】在其著作《我的梦想》中就“征兆”(sign) 的解释提出了一些普遍法则。征兆是战争中揭示敌军意图的现象。尽管对具体征兆的解释可能已么过时,但通过常见征兆进行可靠推理的做法对今天的情报研究与分析人员仍具有现实意义。【萨克斯写道,如果听到从敌人阵营传来阵阵悲叹声,第二天可能就要交战因为敌人们正在对武器进行退弹和擦拭 (来源于 Marshal Maurice de Saxe,My ReverieUpon the Art of War, in Major Thomas R. Philips, Roots of Strategy, p. 292)。这种情况人联想起二战期间,盟军飞机在起飞之后不久试射武器的做法,以及美军在越战中国定的作战程序,即在环形防御时,在破晓后不久就将武器退弹的做法。】

        17 世纪之前,虽然没有关于政府进行系统化战略情报生产的记载,但有关于其他机构利用 (生产) 战略情报的记载。例如,资料显示,许多欧洲银行在 16 世纪中期曾进行过战略情报活动,这是非政府机构进行战略情报活动的较早的实例。甚至早在中世纪,西方商人就开展过战略情报活动。对这些商人而言,有关东方贸易“对象”的经济信息、习俗、交通线路和政治信息对他们的生意影响重大。他们是否互通这些信息不得而知,但政府没有系统利用这些信息则是肯定的。当时东方国家已经对西欧构成严重的战略威胁,西方政府忽略这些信息实在是一个严重错误。

五、美国情报机构:老俱乐部的新成员

与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美国是国际权力与政治舞台的新成员。所以,美国从事战略情报生产的历史较短。尽管美国在早期冲突中也使用过探子、特工 (甚至侦探 【林肯总统在美国内战时雇佣平克顿侦探事务所为联邦政府进行情报活动】) 来搜集和评估关于对手的情报,但直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才意识到必须进行全球范围的战略情报生产

一战爆发时,美国的情报机构才初具雏形,被迫大量依靠英国和法国生产的情报。尽管美国很快吸取了教训,培训了一批情报骨干,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除留下了情报机构的组织架构外,这些骨干大多流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不得不再次大规模地重建战略情报能力,同样,这一次美国人从英国同行那里获益良多。到美国参战时,英国人在学者的参与之下,生产了大量的全球战略情报

值得注意的是,从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开始,学者在战略情报生产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伊丽莎白曾从牛津和剑桥大学招募情报人员。二战期间,这两所大学的学者成为情报分析和研究人员,对英国的情报工作贡献甚丰。诺曼·霍姆斯·皮尔森在为马斯特曼的著作《两面间谍》(TheDouble-Cross System in the War of1939t01945)所作的序言中指出:

英国情报界的另一贡献是公开情报,即经过学者们研究后从学术出版物中提炼的情报。这些信息早就存在,但没有人注意,如登陆场的潮汐时间表、市区轰炸目标位置、降雨量、需要避免的雨季时间等。这些重要情报从无人留意的旧书中很快就能获得,而依靠人力情报却耗时很长。英国人利用大学进行情报分析与研究,美国人从这种做法中获益良多。

        与英国类似,美国战略情报局 (OSS) 局长威廉·多诺万 (WilliamDonovan),也“通过恳求、借用和私下雇佣的方式从美国大学、实验室和博物馆网罗了最优秀的学术和分析人才。

        哈里斯·史密斯在评论美国战略情报局研究分析处时说:

它的人员堪比一个著名学院的师资队伍。在研究分析处的办公室里,你可能会看到历史学家谢尔曼·肯特正和政治学家艾弗洪·柯克帕特里克激烈地讨论;在研究分析处经济委员会的会议室,查尔斯·希奇、埃米尔德普雷、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和理查德·拉格斯齐聚一堂 ;在其他办公室里,你会发现,古典学者诺曼·布朗可能正在撰写一份关于希腊政治的报告,历史学家费正清正在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正在分析德国社会结构,而人类学家科拉·迪布瓦正思考欧洲在亚洲的殖民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着美国真正具备了战略情报生产的能力。那时建立的情报机构成为美国现代主要情报机构的先驱,只不过后来名称和职能均有改变。近年来,新武器的出现使对抗措施的发展势在必行,而解决冲突方式的变化也使得战略情报生产的性质发生了改变。由于威胁应对时间大大减少,情报 (预见)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对情报的渴求导致情报搜集工具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需要发展新技术以处理海量原始数据。然而,即便拥有了复杂的情报搜集工具和技术,情报人员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信息自动存储和检索系统可以处理大量信息,但只有训练有素的情报分析、研究人员才能阐释数据,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六、值得怀疑的信息和情报需求

        1943 年与 1944 年之交的冬天,在意大利的美国第 5 集团军和英国第8 集团军处境不利。正向北方挺进的他们在古斯塔夫防线【德军建立的一条横贯意大利中部的预设防线绵延100多千米,由凯塞林元帅指挥的C集团军据守。古斯塔夫防线的中枢和制高点是卡西诺山,山脚下有一座小镇--卡西诺镇。

卡西诺山峰顶部筑有一个始建于中世纪的古老的卡西诺修道院,是意大利著名的古迹之一。卡西诺山地扼守着通向罗马的6号高速公路和铁路,盟军要进军罗马,则必须拿下卡西诺山地。于是卡西诺山和周边的山峰最终成为进攻者和防御者争夺的焦点。卡西诺山战役(也被称为“罗马战役”及“卡西诺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为突破冬季防线及攻占罗马而发动的一系列共4场高昂代价的战役。】 遭到防守的轴心国部队的强硬抵抗。这条防线构筑在拉皮多河与利里河谷上方,左边的卡西诺修道院是整条防线的关键要塞。根据当时的分析,修道院为德国炮兵观察员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河谷里的盟军。对盟军来说,摧毁这个修道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目标:随着敌军行动和受天气的影响,盟军的伤亡迅速增加,修道院成了每一个指挥员的梦魇。

        依靠传统的作战方式无法摧毁这个敌军要塞,大炮对坚固的石质建筑无能为力,战术轰炸也无济于事。摧毁要塞的关键是信息的获取。必须了解修道院的建筑细节,从而选择威力和种类适合的武器。但相关信息该去哪里找、怎么找,则成了一个难题。

        各个师和军团的情报力量都无法提供所需信息。印度第 4 师的师长塔克 (F.IS.Tuker)少将只好亲自上阵。他驱车到那不勒斯,挨个书店找,终于在一本关于修道院的旧书里找到了建筑信息。根据此情报,盟军制造出合适的武器,摧毁了修道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古斯塔夫防线被攻破时,盟军才得知德国人没有将这个修道院作为观察点】。摧毁修道院的关键是掌握了情报,即对与军事计划和行动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评估和判读。

        这次战役的启示是:成功的军事行动必须拥有能完成特定任务的情报机构,及在军事行动计划中基础情报十分重要。但这一事件最具特色、与本书最相关的部分是塔克将军的活动,亦即情报研究。塔克少将首先确立研究目标,考虑可能的信息来源,确定信息的位置,对信息进行评估,最后将情报提供给情报用户。本章后续将讨论情报生产的目的、战略情报的传统类型和组成部分,以及相关情报机构。

七、情报的目的

        情报是经过评估的信息,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和计划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战略情报用于制订 (国家和国际层面的) 战略计划通常是长期性的行动。战略计划涉及军事行动、政治行动或经济行动,的时候是军政联合行动,如承认新国家元首,实施禁运、联合抵制或封锁,它既可针对现存的问题,也可针对预期问题或假设的问题和情况,后者被称作应急计划。

        与制订其他计划一样,制订战略计划需要依据信息。不同的是,制订战略计划所需的信息常常无法获得。因为各国军事、政治组织都意识到某些信息会帮助到现实的或潜在的敌人,从而想尽办法隐藏、限制或歪曲这些信息和资料。所以,战略计划制订者不仅要像大多数计划制订者那样搜集和利用信息,还要想方设法获得对方有意隐藏的信息。

        这种有意隐藏信息的行为使得情报机构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如果以上信息可以从其他政府机构,或者直接从对象国或组织那里获得,就不需要情报机构了。

        此外,这种隐藏信息的行为决定了情报机构的工作性质。例如,情报机构必须使用各种方法和工具 (包括精密的传感器和观察人员) 来搜集信息,而且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评估信息质量。因为只有保证原始信息可靠,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或预测。因此,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信息可靠。

        再者,这种隐藏信息的行为也决定了情报机构需要在无法获得事实时进行推断。针对大多数情报分析或研究项目,情报机构都会提出系统、可信的推断,然后验证推断,并逐步用可靠的推断(理想的情况是事实)米替代不切实际的推断和猜测。正是这一点使情报研究区分于其他信息搜集活动,本书论述了这种区别。

八、战略情报的类型和组成部分

        战略情报包括八个主题领域,涉及几十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信息科学、信息处理、人类学、政治学等。情报和情报活动的分类方法很多。本书对情报一一经过搜集、评估、分析、综合与判读,针对某个国家或作战区域的信息一一进行分类时,主要依据两个标准 :(1) 情报生产的基本目的,即类型;(2) 情报主题领域。下文简述了战略情报的基本类型和主题领域,以便读者了解情报生产所需的各种知识。

        根据生产目的,情报可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情报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更深人地了解对象国。这种情报是百科全书式的,包括应对与对象国潜在战争的情报储备和阐释对象国当前活动的情报,被称为基础情报 (basicintelligence,也称基本情况)。它的名称恰如其分,因为基础情报是分析其他情报的基石。

        基础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是各种情报活动中最枯燥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没有关于诺曼底海滩坡度、承重能力、潮汐、自然和人工障碍等的情报,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就不可能成功。所以,基础情报主要涉及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与事件。

        第二类情报的生产目的是跟踪世界范围内影响国家政策和国家利益的事件,被称为动态情报(current intelligence,也称动向情况)。它需要因时而变,不断更新原有结论、分析和判断。当新事件频发时,动态情报生产活动变得尤为紧张。

        任何情报机构都很讨厌突然袭击,成立情报机构的目的之一,就是减少他国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开展某种活动、发展某种能力或与某国缔结关系的可能性。为了减少突然性,出现了第三类情报,即推测/预测类情报(estimative/predictive intelligence,也称预测评估类情报)。这类情报主要预测外国在近期或可预见的将来从事某种活动的可能性。理论上,可以根据这种情报了解外国决策者的意图,但其更实际的,是根据外国的当前实力预测其未来行动。虽然推测/预测类情报的主要目的是预测,但它依的是现实情况。

        以上三种情报都要用到评估。在基础情报范畴内,评估是严格意义的、对外国战争机器实际开支的判断【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估价”(appraise),因为这个词包含确定花费的意是】。推测 /预测类情报也用到评估例如,敌人解决科技问题存在几种选择,比较这些方法的性价比,找出其中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推测出敌人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这样的预测,就需要评估。这种评估隐含的前提是,假定 (或预测)敌人会选择更“理性的”方法【许多情报预测都建立在对方是“理性的”这一假定的基础上,理性通常人们做出判断所依靠的价值体系。但价值体系差别很大,所以理性也是不可靠的。此开有些人并不理性,例如希特勒,他常做出“情绪化”和孤注一掷的决定。他在不列颠战役时下令轰炸城区,而没有继续袭炸英国的预警系统,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保卢斯的第 6集团军,而不愿放弃占领的领土。战争中突袭之所以可能,正是因为它反了理性的准则。在高回报的预期下,人们甘愿冒“不理性的”风险。所以,日本袭了珍珠港,而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但总体而言。如果没有信息显示对方是不理性的,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假设对方是理性的。并以此为可靠的基础来进行后的情报研究】。由于推测/预测类情报的结论不纯粹基于事实,而且情报产品容易过时,出现错误的可能性最大。推测/预测类情报以当前和将来的情况、活动和事件为导向。

        除了根据职能目的和时间段对情报分类,还可根据主题领域进行分类。这些主题领域也被称作“战略情报的组成部分”(components ofstrategic intelligence),包括:

  • 人物传记情报 (biographic intelligence):搜集、评估关于重要人物的信息。

  • 经济情报 (economic intelligence):搜集、评估关于资源、生产能力、经济脆弱点和战略物资获取方面的信息。

  • 社会情报 (sociological intelligence):搜集、评估关于特定人群的社会阶层、价值体系、传统、信仰和其他社会特点的信息。

  • 军事情报 (military intelligence):搜集、评估关于作战序列、装备、战略、后勤能力、人员等的信息。

  • 地理情报 (geographic intelligence):搜集、评估关于地形、天气和气候、海岸和滩头登陆点的信息。

  • 政治情报(political intelligence):考察政府结构、国家政策和政治动态方面的信息。

        情报学者马上就会发现,这种分类方法是武断且不完整的。例如征候与预警情报 (indications and warning intelligence) 被列为动态情报而作战情报、战术情报和战役情报却被排除在外。上述分类方法没有讨论各种各样的情报搜集门类 (INTS),如信号情报、电子情报、图像情报人力情报,但显然,通过它们得到的结果是各种情报主题和情报形式的组成部分之一。【使分类方法更混乱的是,有些情报机构是根据地域来划分的,如分为中国亚洲处、西部地区处,或分为分析部门和作战部门,或分为对外情报部门和国内反情报机构】需要注意的是,战略情报八个主题领域可能与其三种类型相重叠。以人物传记情报为例,关于即将成为权力核心的人物的情报属于推测/预测类情报,关于目前当权者或领导者的情报则属于动态情报,关于曾经担任要职,目前已下台、卸任、辞职或死亡的人的情报属于基础情报。简而言之,在战略情报范畴内,即使“静态的”主题领域也呈现出“动态的”特点。

所有类型和主题领域的战略情报都可归类为以下两个基本功能 :

(1)解释、说明、描述现象;

(2) 进行预测、预报或评估。

【评估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得出具体数据,例如估计敌人驻军规模,因为敌人驻军人数是固定的。另一种情况包含预测,例如农业经济学家估计苏联小麦产量由干小麦要在数月之后才能收获,在评估过程中不仅需要计算,还需要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变量(降水、温度)和这些变量的影响。第一种评估主要是描述,第二种评估则包含预测。】

九、小 结

  • 尽管公元前 500 年的人们就认识到并记载了战略情报的重要性,但当时的情报生产方式无从获悉。

  • 在 16 世纪,欧洲政府开始进行战略情报活动。当时的情报活动主要针对特定目标人群,如政治上持异见者、某个国家或宗教团体。

  • 在17和18世纪,政府开展的情报活动开始系统化地处理全球问题·在一战期间和二战之初,美国情报机构主要依靠盟国提供情报。

  • 早在16世纪,学者和专家成为情报机构的重要成员。

  • 商人、小贩和借贷机构用来搜集信息的组织是各大情报机构的前身。现代技术深刻改变了情报的搜集和处理方法,但并没有降低情报人员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人才能解释信息。

  • 情报是经过搜集、评估的关于某个国家或作战区域的信息,对战略决策十分重要。

  • 由于许多国家对外国人隐藏重要信息,情报机构和活动才得以存在。隐藏信息的行为决定了情报活动和情报产品的性质。

  • 战略情报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或主题领域。

  • 情报的类型包括基础情报、动态情报和推测/预测类情报。

  • 战略情报的组成部分或主题领域包括:人物传记、经济理、军事、政治和科技情报。社会、地理、军事、政治和科技情报。



战略情报的演变和定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