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肿瘤专家张林军主任:坚持用药改变体质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2023-03-30 18:30 作者:新市资讯  | 我要投稿

吾与友谈医时,常说中医是以治急性病常见病为特长,而慢性病并不是中医的特长,但因在治慢性病方面仍能弥补西医治病的不足。为什么现在人有病不找中医呢?


一是中医的剂型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急性病面前确实不如西医方便和快捷,而中医治急性病又对医生的医术要求很高,这也是中医和西医治急性病的战斗中大败有很大的关系。


二是目前广大民众都知道高血压、胃炎、肾炎、高血脂等疾病,有几个人懂阴阳五行这些中医的文化基础呢?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已很薄弱了。


三、中医有“外感宗仲景,杂病宗东垣”,中医看病是从整体出发,首先针对的人,其次才是疾病,用药可以说是精准的个性化诊疗。看当前中医治常见病急性病,麻黄汤治外感高热一剂可愈,柴胡陷胸汤治胆囊炎亦几剂症消,而只所以诸君怪哉,乃当代中医以慢性病为临床疾病谱所致矣!而论治慢性病,首推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岳美中先生,岳老为一代名医。


古有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论》,讲大夫胸有万千,临阵用兵、随机应变之决断,又有李中梓的《不失人情论》与张景岳的《病家两要说》,讲病人好恶之不同,交际之差异、朋友不同之建议,病家之察医、择医、任医之不同,及医家之言论、性情等,可谓全医患之情大概矣!近有岳老之“慢性病要有方有守”之名言,实补前贤之不足。为使患者能坚守诊疗,减少经济支出,特录岳老之语,希望患友读后能对疾病康复有所裨益。


对医者言:至于慢性病的诊疗不但有方,还需要有守,朝寒暮热,忽攻又补,是治杂病所切忌的。有人问,杂病虽多,概括起来, 不外气、血、水、虫等方面,应当识破它的本质,抓住它的特征,药随证转,有的放矢;若呆呆守方,不怕陷入本本主义,贻误病人吗?


是的,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疾患虽属慢性,而夹杂掺合,在所难免,辩证论治,难囿一隅,主次矛盾,常多转化,随机以赴,又何可拘于一方一药。但我所谓有方有守者,是在辩证后,或是痰得豁,或是虫得驱,或是滞气得疏,或是瘀血得少,只余元气待复;又或是伤寒温病与大失血之后,气血待补;后或系慢性传染病,如肺痨、大麻风等,与现代医学这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等,病情若相对的稳定不变,审证既确,守方勿替,亦何悖乎辩证论治,守法守方乃治慢病之轨范,而病情矛盾主次之转化、病情之夹杂,又需在守法守方之同时,“随机以赴,或是痰得豁,或是虫得驱,或是滞气得疏,或是瘀血得少”。


当前中医所面对的慢性病,多是历经临床久治不愈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顽疾,就恶性肿瘤而言在诊疗之时,同时又承受了西药的不良反应,放疗等疗法的伤害,病情较古代更加复杂。故我临床由守方与守法并用,能守方则守方,否则必守诊疗之大法,希冀导致产生癌细胞的内环境——体质改变要大于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的速度,从而力争推迟转移复发时间,最终让内环境暨体质趋于“阴平阳秘”之平衡态,而阻断癌细胞的产生,此时方能通过自我的正气之力杀灭已生成的癌细胞,达到诊疗的理想态。



我结合当前治病的经验,就治病的一些禁忌总结了一些经验,虽然没有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的建议,也许更符合临床的实际:1、一般情况下禁辛辣、生冷、难消化食品,饮食应以清淡、精粗粮和蔬菜多种食品合理搭配为主,对于食品的种类以病友食用后无不良感觉为标准,但喜欢的食物不可过量食用。2、尽量做到晚上10点入睡,以保障人的日常活动符合阴阳的运行规律。3、当前生活水平,大家缺的不是营养,而是运动,提倡大家多运动。运动量的标准以不感觉疲劳为主,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4、除工作之外少用电脑、手机看微信、玩游戏,少看电视,多读一些能帮助大家调节情绪的传统文化书籍。5、规避激烈的天气变化,如不能规避,敬请通过出行工具、衣着进行防护。


最后把《扁鹊传》中的医患所虑与大家分享:“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中医肿瘤专家张林军主任:坚持用药改变体质是人体健康的根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