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备——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反复无常的真小人

2023-03-14 13:39 作者:河东解人关云长  | 我要投稿

我说话是讲依据的,没有依据的话我不敢乱说。今天我就来理性批判一下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五葬反。刘备求见督邮,督邮不见,刘备闯入督邮府,把他绑起来杖打两百下,弃官逃走。人家督邮不鸟你,你也没必要鸟人家自讨没趣。直接辞官回家就行,何必多此一举?而且人家只是不见你,你就把人往死里打。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曹狗在长坂追击刘备,刘备抛弃妻子儿女逃跑,导致妻子儿女被曹纯抓住。刘备此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但抛弃妻子儿女属实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作所为。越是处于危难时刻,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

《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后来刘备到京口拜见孙狗,请求管辖荆州,只有鲁肃劝孙狗把荆州借给他,共同抵御曹狗。荆州确实是刘备向孙狗借的。《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建安二十年,孙狗因为刘备已经得到益州,派使者索要归还荆州。刘备说:“等得到了凉州,就还荆州。”孙狗很生气,派吕狗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当初刘备答应孙狗的是得到了益州就还荆州,现在得到了益州又说得到凉州再还。有借有还是最起码的信义问题,而且是你自己主动借的,没人逼着你。现在到了还的时候赖着不还,是不是不讲诚信?

《周瑜鲁肃吕蒙传》: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乃伪报曰:“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先前,益州牧刘璋法令废弛。周瑜、甘宁都劝孙狗攻取蜀地,孙狗就此事咨询刘备的意见,刘备想自己谋取蜀地,就假装说:“刘备和刘璋名义上是汉朝宗室,希望凭借祖先的英灵,匡复汉朝。现在刘璋得罪了您,我感到十分惶恐,不敢参与此事,希望您能宽恕他。如果我的请求不被允许,我只好披发归隐山林了。”后来刘备向西攻打刘璋,留关羽守城,孙狗说:“这狡猾的家伙,竟敢骗我!”其实刘备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把孙狗当作盟友,从借荆州不还到欺骗孙狗,不难看出刘备只是把盟友当作自己的棋子罢了,等没了利用价值,就会毫不犹豫地出卖盟友。

《先主传》: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前面你刘备不还说刘璋和你是同宗,现在为何又要夺人家领土?张松和你私通,如果你真不想夺益州,就应该斩了张松,向刘璋说明情况。你留着张松就说明心里有鬼。还有人家杨怀是奉命令守城,你责备人家无礼是什么意思?因此刘备是通过侵略的方式抢夺益州这一点是没法洗的。既然你和刘璋是同宗,那不管刘璋做了什么,你都不应该攻打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刘璋昏庸,但绝不是暴君。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刘备到白水关,绑架了守关将士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绑架别人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这和恐怖分子有什么区别?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于是赐封死,使自裁。刘备赐死刘封的原因有二:不救关羽、欺负孟狗导致孟狗叛变。首先刘封是没有实力救关羽的,樊城之战关羽面临两大敌手:徐晃和吕狗的。徐晃以少量没有接受训练的新兵战胜了关羽几万训练有素的老兵,关羽都打不过徐晃,而刘封的能力不如关羽,就更打不过徐晃了;吕狗手下的士兵是精锐部队。所以刘封没有一个打得过。刘封如果去救关羽,那不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吗?其次刘封没有义务救关羽,关羽和刘封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刘封没有救助义务。而且关羽平日里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轻视同僚及部下,刘封就算成功救下关羽,关羽非但不会感激他,还会反咬一口。刘备要求刘封救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那不是道德绑架吗?是个人都知道孟狗是什么东西,反复无常的一条狗而已,先投蜀再投魏后又叛魏,所以刘封欺负一条狗有问题吗?再说刘封对刘备是绝对忠诚的,孟狗劝他投降,他严词拒绝。他本来是可以投降的,但他选择了不,说明他对刘备没有二心。直到被刘备赐死,他才说出了“恨不用孟子度之言”。自己的亲儿子是人,养子就不是人了是吧?哪个父亲会忍心赐死自己的儿子,即使不是亲生的,即使犯了错?刘备连自己的同宗都打,连自己的儿子都杀,可想而知他对老百姓的仁义都是假的。

《先主传》: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建安二十五年,曹狗登基做了皇帝,改年号为黄初。有传闻说汉帝已经遇害,刘备就发布讣告穿上丧服,追谥汉帝为孝愍皇帝。谥号是指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死后,人们按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有时候谥号是皇帝赐予。注意谥号是人死了之后才有,人活着的时候不可能有谥号,人活着的时候给他起谥号就是在骂他。《明帝纪》:三月庚寅,山阳公薨,帝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丙寅,诏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庙。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实际上,山阳公刘协并没有遇害,直到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才驾崩。刘协驾崩之后,曹叡亲自哭丧,并赐予刘协谥号——汉孝献皇帝。传闻有真有假这是常识,听到传闻后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辨别真假。刘备听到汉孝献帝遇害的传闻后,没有辨别真假就给他起谥号,说明刘备是盼着汉孝献帝早点死,刘备表面悲伤,实际上内心欣喜若狂。另外,刘备听到汉孝献帝遇害的传闻后就迫不及待地在群臣的建议下称帝,说明刘备不是真心想要匡复汉室,所谓的“匡复汉室”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刘备打着“匡复汉室”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发展自己的霸业,这和曹狗篡汉有什么区别?如果汉孝献帝听闻刘备不等他死就称帝会是什么想法呢?再者刘备如果是真心匡复汉室就应当认清汉室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吴。刘备却不顾群臣劝阻,执意东征为关羽报仇,最终落得个火烧连营的下场。为关羽报仇那是小家子义气,是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并不是真正的义气。真正的义气是兼顾国家、民族大义和个人情义、是愿意把国家大义放在第一位、是为人不拘小节、是对所有的人善良无论这个人你认不认识。刘备的义完全属于狭隘的“哥们儿义气”,并不是“大义”。

以上十件事总结一下就是:杖打督邮、抛弃妻子儿女逃跑、借荆州不还、欺骗盟友、侵略益州、绑架别人的妻子儿女、赐死自己的儿子、汉帝没死就给他起谥号、汉帝没死就称帝、不顾国家大义为关羽报私仇。以上十件事足以证明刘备是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反复无常的真小人。所以今后我管刘备叫刘狗没有任何问题吧?下一期我来谈谈孙文台这个人。

刘备——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反复无常的真小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